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土龙祛疣洗剂对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内c FLIP-TRAIL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7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土龙祛疣洗剂治疗,对照组予液氮冷冻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收集皮损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内HPV病毒感染亚型及c FLIP-TRAIL和CXCL10/IP10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皮损中c FLIP-TRAIL明显上调(P0.05),可能与CA预后密切相关;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表皮Bax、Bcl-2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患者皮损中CXCL10/IP10与c FLIP-TRAIL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715,P0.05;r=0.8088,P0.05)。结论:土龙祛疣洗剂可能通过上调c FLIP-TRAIL的表达、增强CXCL10/IP10活性来发挥抗病毒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壮药土龙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8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CO2激光气化,肉眼可见疣体后第2天用土龙祛疣洗剂局部外洗;对照组以CO2激光气化治疗肉眼可见疣体后第2天用0.9%氯化钠溶液外洗患处,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随访3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5.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复发率治疗组为17.5%,对照组为45.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2激光联合壮药土龙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TWPT)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微小RNA(mi R-146a、mi R-146b)及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WPT低、中、高剂量(30、60、120 mg/kg)组,硫唑嘌呤(AZA,60 mg/kg)组,每组15只。各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4 d。进行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采用q RT-PCR法检测mi R-146a和mi R-146b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My D88、TRAF-6、NF-κB、TNF-α、IL-1β)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DAI评分,大体及镜下表现和评分均提示TNBS/乙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TWPT对UC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AZA相比相当或强于AZA。q RT-PCR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mi R-146a和mi R-146b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TWPT及AZA均可显著抑制mi R-146a和mi R-146b的表达(P0.01),其中TWPT中剂量组对2者的抑制作用最强。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无论在m RNA还是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TWPT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信号通路上各节点分子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TWPT高剂量组中各节点分子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与AZA组比较,TWPT高剂量组对该信号通路上游因子(TLR4、My D88、TRAF-6、NF-κB)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略好于AZA组,而对末端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m 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却略逊于AZA组,但上述2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NBS/乙醇UC大鼠模型中,TWPT能通过抑制mi R-146a和mi R-146b的表达,并能抑制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释放,对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祛疣洗剂对尖锐湿疣表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祛疣洗剂防治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前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的Ki-67表达以及表皮bax、bcl-2的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祛疣洗剂治疗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细胞凋亡指数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而bax、bcl-2在表皮的表达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疣洗剂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以及促进表皮细胞的凋亡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祛疣洗剂对尖锐湿疣(CA)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临床研究方法,治疗组46例,运用激光配合祛疣洗剂联合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激光治疗,使用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考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9.13%和10.87%,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4.35%和45.65%,两组比较,(P<0.01)。结论:激光配合祛疣洗剂治疗CA可增加其治愈率,减少复发率,证实祛疣洗剂对CA术后的复发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不同疗效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 RNA)表达谱差异特征,为筛选针刺疗效可能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从33例接受针刺治疗的中重度AR患者中选择优效患者(优效组)与劣效患者(劣效组)各3例,采用人mi RNA芯片检测技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 RNA的表达差异。另选择接受相同针刺治疗的中重度AR患者优效、劣效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芯片检测中差异表达的mi RNA进行验证。对表达差异显著的mi 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作用的靶基因,并利用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注释。结果:共筛选出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存在差异表达的mi RNA 51个,其中26个mi RNA表达上调,25个mi RNA表达下调;与治疗前比较,优效组治疗后有33个mi RNA存在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示hsa-mi R-126-3p、hsa-mi R-15a-5p、hsa-mi R-494-3p、hsa-mi R-574-5p的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GO/KEGG分析显示,两组间表...  相似文献   

7.
祛疣洗剂防治尖锐湿疣复发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临床很常见的性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异。我院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采用激光烧灼配合中药验方祛疣洗剂综合治疗尖锐湿疣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使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mi RNA芯片技术分析银屑灵片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差异表达基因和mi RNA,进行关联分析,探讨银屑灵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予银屑灵片治疗,并收集健康者9人外周血,制备PBMC,使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mi RNA芯片检测PBMC基因和mi RNA表达谱,对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治疗前银屑灵片组PBMC的差异mi RNA包括hsa-mi R-30c-5p等48个mi RNA,差异mi RNA的靶基因包括PIK3C2B等27个基因;治疗后银屑灵片组PBMC的差异mi RNA包括hsa-mi R-23c等47个mi RNA,差异mi RNA的靶基因包括HIVEP2等33个基因。治疗前后银屑灵片组PBMC差异mi RNA包括hsa-mi R-146b-5p等7个,差异mi RNA的靶基因包括MYADM等14个基因。结论 通过对治疗前后银屑灵片组患者PBMC表达谱芯片与mi RNA芯片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提示hsa-mi R-146b-5p等7个mi RNA及其靶基因DYNLL2等14个基因有可能是银屑灵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9.
刘剑  刘洁 《新疆中医药》2010,28(4):43-44
目的:探讨肛门尖锐湿疣(CA)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方法:将32例肛门尖锐湿疣(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刀切除加祛疣洗剂外洗,对照组采用电刀切除加1/5 000高锰酸钾坐浴。结果:随访3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尖锐湿疣(CA)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micro RNAs调控角度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者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组,另设健康正常人组,空腹采集静脉血,借助Agilent Human mi RNA 8×60k微阵列芯片检测血浆中micro RNAs表达谱,运用SPSS19.0软件及在线SAS系统分析数据,求得各组间的差异表达micro RNAs谱(P0.05),借助mi R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 Scan(V5.2)预测其靶基因并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micro RNAs共60条(P0.05),26条上调,34条下调;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micro RNAs23条,上调10条,其靶基因共500个,通过GO分析其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免疫系统的发育、转运活动、细胞粘附等生命过程;下调13条,其靶基因共499个,通过GO分析其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转移酶的活性、核酸结合、蛋白结合、转运、免疫系统的发育等生命过程。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存在特异性差异micro RNAs表达谱,涉及多个生命过程,揭示了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洗剂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运用中药洗剂外敷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并护理,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腰痛、步行能力、直褪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主要症状、体征、日常活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腰痛、步行能力、直褪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主要症状、体征、日常活动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药洗剂外敷治疗并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s,同时观察中药柴胡疏肝散对海马内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敞箱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采用microRNA芯片检测海马内microRNA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模型组海马内差异达2倍以上的特异性miRNA共计有13个,其中下调的miRNA包括miR-298,miR-130b,miR-135a,miR-323,miR-503,miR-15b,miR-532,miR-125a,上调的miRNA包括miR-7a,miR-212,miR-124,miR-139,miR-182;在这13个特异性miRNA中有2个(即miR-125a和miR-182)在柴胡疏肝散组中予柴胡疏肝散干预后又恢复正常.结论:该研究初步发现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海马内13个特异性microRNAs,其中miR-125a和miR-182在中药柴胡疏肝散干预后恢复正常,这2个microRNAs可能是中药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应进一步分析其靶基因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146例按肌张力分级标准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三位一体"针法组(简称试验组,73例)和康复组(对照组,73例),试验组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康复训练1次,45 min/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统计治疗过程中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疗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第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2个时间点试验组NDS均低于对照组NDS(P0.05)。2组治疗14天、21天和28天FMA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现代康复疗法疗效相当。而"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现代康复疗法起效快。  相似文献   

14.
靳松丽  王景景  卢丽娜 《新中医》2021,53(4):124-128
目的:探讨止咳平喘方辅助布地奈德雾化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换气功能及血清miR-155、miR-21的影响。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布地奈德雾化,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止咳平喘方辅助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咳嗽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肺哮鸣音消失时间,肺功能变化及血清miR-155、miR-21变化。结果:2组主症、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肺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iR-155升高、miR-21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miR-155升高、miR-21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咳平喘方辅助布地奈德雾化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换气功能,调节血清miR-155、miR-21表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的新方法。方法:152例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患者随机采用腹腔镜与中药结合(中西医治疗组),单纯中药(中药组),单纯西药(西药组)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同时检测血清CA125,生殖内分泌激素及血浆前列腺素等。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囊肿体积缩小率,囊肿消失率,愈显率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及西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深层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洛索洛芬钠,60 mg/次,3次/d,氨甲蝶呤(MTX)7.5~2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口服洛索洛芬钠基础上加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0.9 g/次,3次/d,连续服药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静息痛、晨僵时间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沉(ERS),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1)8,IL-27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微小mRNA(microRNA,miR)-146a,miR-16表达变化。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静息痛、晨僵时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RS,CRP,R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液IL~(-1)7A,IL~(-1)8,IL-27含量及miR-146a,miR-1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miR-146a,miR-16表达,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减轻自身免疫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风寒湿痹型RA患者体征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催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睾酮(T)、CA125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RL和CA125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SH、LH、E2水平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服药期间无恶心、呕吐、腹泻等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免疫功能,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水平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纳入哮喘组,选取同期1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儿童miR-146a表达情况,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与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IL-6、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热哮型(P<0.05),寒哮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IL-6、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外寒内热型(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患儿ACT评分低于热哮型(P<0.05),寒哮型患儿ACT评分低于外寒内热型(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热哮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与A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miR-146a呈高表达,且miR-146a与哮喘中医证型及ACT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脾养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对肝细胞中miR-22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护肝片组及益脾养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肝癌癌前病变模型,建模成功后,护肝片组行1 g/ml剂量灌胃治疗,益脾养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行不同剂量(0.3、0.6、1.2 g/ml)灌胃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肝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肝组织miR-221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大鼠比较,其余建模各组大鼠毛色晦暗,动作反应迟缓,益脾养肝方高剂量组和护肝片组上述症状有所改善,模型组和益脾养肝方低剂量组大鼠各死亡1只。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建模各组肝组织结构均受到破坏,异型性增生细胞紧密排列,肝细胞胞质水肿。六组肝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护肝片组比较,益脾养肝方低、中剂量组均升高(P<0.05); 益脾养肝方各剂量组之间比较,益脾养肝方高剂量组均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且益脾养肝方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六组肝组织miR-22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护肝片组比较,益脾养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均升高(P<0.05); 益脾养肝方各剂量组之间比较,益脾养肝方高剂量组均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且益脾养肝方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益脾养肝方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延缓肝癌癌前病变进展,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miR-221表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