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
正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根据2014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提供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美国第四大高发恶性肿瘤,其在恶性肿瘤中致死率居第二位。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亦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第六大癌症杀手,且 相似文献
3.
4.
5.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方面.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的转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临床方面进行了单药、中成药、复方的研究,在实验方面进行了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调控信号传导与基因表达、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大肠癌干细胞等研究,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转移方... 相似文献
6.
7.
8.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医药在大肠癌根治术后巩固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和病房的84例大肠癌术后病例(治疗组)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的78例病例(对照组)进行同期对照,就复发转移率和无病生存率进行观察。选择9个可能对大肠癌术后无病生存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4.08%、20.00%,对照组分别为5.12%、22.91%、36.11%,即治疗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100%、95.91%、80.00%,对照组为94.87%、77.08%、63.88%。影响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治疗方式。结论中医药联合放化疗对于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胃癌细胞、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血管生成、影响癌基因表达、调节免疫功能、调控信号通路传导、影响肿瘤微环境、抑制免疫检查点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抗癌研究,今后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在对单味中药进行研究的同时,应加大中药复方研究比重,利用好现代实验技术,建立更客观更有效的实验研究体系;(2)应完善中药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对比作用研究,以发现中药的某些特殊疗效,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3)加强中药结合靶向异位点的研究,提高中药抗癌治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肠胃清抗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株Lo Vo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组,肠胃清低、中、高剂量组(0.98,1.97,3.93 g·L-1),奥沙利铂组(9.23 mg·L-1),联合组(肠胃清中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药物作用于结肠癌Lo Vo细胞后,采用RT-q 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肠胃清对侵袭转移相关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Wint/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因子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 mRNA及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肠胃清低、中、高剂量组、奥沙利铂组及联合组均升高Lo Vo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P0.01),均能降低β-catenin及MMP-7 mRNA的表达(P0.05,P0.01),联合组作用更强;与空白组比较,肠胃清低、中、高剂量组、奥沙利铂组及联合组均升高Lo Vo细胞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均能降低β-catenin及MMP-7蛋白的表达(P0.05,P0.01),联合组作用更强。结论:肠胃清可以增加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强细胞间的黏附能力,同时肠胃清可抑制Wi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降低β-catenin,MMP-7的表达,与奥沙利铂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变化与乳腺癌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别调查复发转移性受体双阴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巩固期(术后1年)、复发转移期3个时段的血脂,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个时段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4项血脂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胆固醇与巩固期胆固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前与复发转移后及巩固期与复发转移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时段的高密度脂蛋白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受体双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病人该5项血脂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是逐渐升高的。血脂水平是乳腺癌复发转移次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中医药抗癌转移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血粘度 ,影响癌细胞粘附、发挥细胞毒作用、调节宿主免疫功能以及影响转移抑制基因和激素水平等环节抗癌转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及外治疗法入手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的优势,具体体现在熏洗、贴敷、针灸、按摩等疗法,疗效显著,作用直接,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16.
孙绪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32-3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组织增生、功能亢进、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甲亢。西医研究多数认为,本病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均存在不足和副作用,祖国医学采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多重生殖及代谢表型。基于PCOS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论述,发现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周期疗法、针刺及针药联合、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防治妊娠并发症和中医药防治远期并发症等多种方法治疗PCOS,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证候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旨在总结大肠癌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