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效应。方法: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严格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推广应用,并设置对照科室。每3个月对推广科室及对照科室医护人员和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结果:推广科室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总门诊量,住院患者人数,医护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及接受程度、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患者的认知及接受程度和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科室。结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在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组织和管理方法过程中发挥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各级、各类卫生机构门诊服务量、住院服务量及业务收入的影响,为中医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基础、地区和经济差异等选取5个样本省,在每个省随机选择1个示范县进行现况调查。每个县调查的机构包括1所县医院、1所中医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与4所村卫生室;在每个县、乡级卫生机构中,随机抽取1个技术推广科室与1个对照科室进行服务量、业务收入的比较研究。结果: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后,总体上县中医院、县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量增速分别为34.24%、23.27%、69.13%与13.33%;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中技术推广科室门诊量与业务收入较对照科室增速快,其中门诊量分别快了7.5%与15.3%,业务收入分别快9.2%与18.30%;县中医医院、县综合医院技术推广科室门诊量与业务收入较对照科室增速慢。结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促进了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门诊量与业务收入的增长,但是对县综合医院门的影响不清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住院服务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意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医生推广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及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6个示范县的3769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乡村中医人力资源匮乏,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中医技术力量薄弱。医生推广适宜技术的积极性较高。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一般。[结论]以中医生为骨干,中西医结合医生为依托,优选推广对象。以技术和人力资源相匹配为原则分层次有重点的遴选推广技术。加强培训和宣传有助于提高中医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统计医院妇科病区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诊的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提出优化对策。2022年6月—2023年3月再次调查妇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率,与实施前数据进行对比。问卷调查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满意情况,评估患者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明显多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依从性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概率相对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医院应结合科室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增加妇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数量,规范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临床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各科室的整合应用达到的效果和回馈,探查,整合医学在中西医学合作的成效。确定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整合应用的优势。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是"简、便、效、廉"的经验医学,它与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中各有的特点,并强调自己的侧面和优势。两种医学体系都是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服务的,在基层综合医院形成中西整合,对患者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中药熏蒸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成效显著,且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医适宜技术在外科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管理对策。方法:调查2021年医院外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于2022年提出并落实相应管理措施,2021年为实施前,2022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科室护理人员共13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科室中医适宜技术存在的问题涉及科室、护理人员、患者三个层面。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度及执行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科室中医适宜技术的知晓率、态度评价、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分析明确外科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管理对策,不仅有助于提升科室护理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与态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病定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失眠、慢性咽炎、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结肠炎患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4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及临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病定技术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医疗服务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责任管理在规范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作用。方法:科室从2022年开始在临床实施目标责任管理,统计2022年4—10月(实施后)科室中医护理服务患者总例数,与2021年3—9月(实施前)科室中医护理服务患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目标责任管理在推广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作用。另分别从目标责任管理实施前后科室接受中医护理服务患者中各抽选80例,统计患者中医护理服务期间风险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调查患者对科室中医护理服务的满意。结果:实施后科室接受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总例数为1 053例,实施前科室中医护理服务患者总例数为637例,实施后服务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实施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患者就诊期间风险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目标责任管理的实施,能明显促进临床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增加中医护理服务患者例数,同时减少中医护理技术服务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性和安全性,患者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专科团队服务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开始实施专科团队服务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将2020年的10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的105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术推广次数,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于泌尿外科中医护理技术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推广次数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对于泌尿外科中医护理技术的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的住院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恰当的融入中医适宜技术,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群体健康宣教的积极性及自身工作满意度,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药注射剂医院集中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姜俊杰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689-2691
医院集中监测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的重要方法。目前,由于医务人员重视不足、研究人员专业知识匮乏、ADR上报系统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中药注射剂医院集中监测难以正常进行。通过强调中药注射剂ADR监测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四级检查制度、实施条形码监测系统等手段,建立中药注射剂医院集中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管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建立和完善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注重环节和细节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控制彰显中医特色、成效4方面入手探讨中医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做法与效果,指出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力量,而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而且中医护理质量是衡量中医院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建立规范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护理质量控制项目和标准,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中医护理常规、工作标准和流程,加强护理质量细节控制和重点环节控制,可使中医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伦理审查是国际通行的研究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医学伦理学在世各个国家的起步时间不同、发展水平和程度不均,但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伦理审查建设都在朝着建设区域伦理委员会的方向发展。我国在建设区域伦理委员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探索伦理互认机制、监管伦理持续审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等挑战。本文分享了依托于中医医联体模式建设北京市属中医院区域伦理委员会的探索与实践。在建设市属中医院区域伦理委员会的过程中,通过搭建工作交流平台,达到协作课题伦理审查以及跟踪监管,接受托管医院委托代为伦理审查,逐步扶助托管医院建立伦理审查的目的。本文提出在中国区域伦理委员会建设过程中,需要统一伦理审查标准、形成合理工作程序、提高伦理审查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制定长期培训目标和3年培训计划。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技能操作规程》自制中医护理技能问卷调查表,对全院36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开放式问题3个方面25个问题,调查完毕后将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361份,回收357份。中医基础知识、常规操作、辨证施护、教育与培训能力,不同毕业院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科室、不同工龄的护理人员存在差异,学历、职称越高,中医技术操作掌握程度越高,而基本理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临床应用不够广泛。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医疗、护理、药剂、医技人员进行生活习惯和骨质疏松症知识调查.结果: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1% ~ 93.8%,但日常生活采取高钙饮食、体育运动、日照等预防骨质疏松症者的比例少.结论:医务工作者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重视程度与规范化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技术快速从大型医疗机构向社区与健康管理机构的迅速渗透,临床诊疗现实环境下的真实世界数据日益丰富,医学研究方法学的内在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碰撞,资源开始向应用转化,真实世界数据开始向临床研究证据转化,为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本文分析讨论了中医真 实世界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深化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认识及方法学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内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中风疗效确切且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探寻中医医院绩效特征及影响费用的因素分布规律,提出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北京市基本医保结直肠癌住院病例共3046 例数据,调查其住院期间医疗质量与费用的有关因素,采用一元与多元分析,研讨各种因素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占床日、医院类型、出院主要治疗结果、医院等级、有无手术、合并心脑疾病诊断等。结论:提高中医药应用比例、缩短住院床日、提高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可以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科考试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的中间环节。通过建设出科考试题库,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有助于形成规范的出科考试制度,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体系,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  相似文献   

20.
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以其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单易学而受到重视,它的推广应用有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多年来有关部门虽然着力推广,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武昌模式”是当前我国在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在社区内部使用中医药安全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受这次疫情“武昌模式”的影响和启发,为民间传统中医药包括民间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做到“战时”抗疫,平时加强人民群众对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卫生费用支出,提高民间中医药服务管理能力和科学化水平,保卫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