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气在《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 )的定义是 :“元气 ,又名原气、真气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他许多中医著述中也有此说 ,似乎元气即原气 ,已成定论。“原”与“元”虽然有时通用 ,但其基本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也不能随意相互取代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原”与“元”的含义 ,《说文解字》解释为 :“元者 ,始也”;“原 ,篆文从泉……水泉也。”因此 ,就本、始之义来讲 ,原与元含义相同 ,也是可以通用的。在《康熙字典》中“元”除了本、始之义外 ,还有首、大、气、善等多种含义 ,“原”就指本原… 相似文献
2.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由肾中精气所化生、由脾胃水谷之气所培育。元气与衰老密切相关,顾护元气是延缓衰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迎民;徐德成;范吉平 《中医杂志》2016,57(12):1000-1004
以中医理论阐述生殖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的发生、演变和主要功能。依据\"元气\"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元气\"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元气\"主要体现为\"机体所有细胞基本功能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有机集合\",而\"脏腑之气\"主要体现为构成脏腑的所有细胞的细胞基本功能和一些细胞特殊功能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有机集合。在上述科学假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肾精化生元气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了肾精化生元气和脏腑之气的异常导致衰老及衰老性疾病的机制,以及中药通过作用于细胞信号传导分子调控肾精化生元气和脏腑之气的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5.
7.
叶天士谨遵经旨,谙熟经方,提出"元气有伤当与甘药"理论,此理论实渊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炙甘草汤、小建中汤、麦门冬汤等方是该理论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叶天士所论"元气有伤"主要包括气阴两伤,尤其是肝肾阴涸、肺胃津亏和阴阳内损、营卫俱虚而失和者。治疗方法具体为固护阴液,甘寒除热,效法炙甘草汤;调和阴阳,补益营卫,推崇黄芪建中汤法;补养胃阴,培土生金,治仿麦门冬汤。阐释叶天士"元气有伤当与甘药"理论,可深入理解《黄帝内经》经义,并为拓展运用仲景经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9.
<正> 明代医家萧京,字万舆,号通隐子。博采众书,竭已所学,探灵素蕴奥,究阴阳水火玄机,撰《轩岐救正论》一书。萧氏以元气为气血之本,阴阳为水火之根,命门为水火之宅,元气之根而立论,阐明了人体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治疗用药规律,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正>气在中医的发病学上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正气概念的疏理得到启示:既然正气的各项功能均具自发性,那么对整个人体起着自发调控作用的"元神‘在正气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很值得探讨了,为此,在明晰元神、识神两者的内涵与相互关系以及元神作用的基础上,就元神在正气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意义作了有建设性的讨论,并对正气内涵作了丰富补充。 相似文献
12.
13.
14.
肺气肺阴肺阳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肺阴气与肺阳气的概念、内涵,明确了肺气、肺阴、肺阳三者间的关系。认为肺气分为肺阴气与肺阳气。肺阳即肺阳气,肺阳虚即肺阳气不足;而肺阴包含肺阴气与肺津液,肺阴虚即肺阴气不足和肺津液亏虚。 相似文献
15.
雷诺综合征以四肢末端出现对称性、阵发性的苍白、紫绀、潮红性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手足逆冷”的厥证。“寒者热之”,多数医家治疗以温补阳气、散寒凝为主。但在风湿性疾病中,雷诺征因阳气郁结于里,不能通达于四末所致者多见,为阳气的相对不足而致,其关键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其治疗不应见寒即予以大剂温阳散寒之品,而应从阻遏阳气正常布散的原因入手,通过疏肝理气、泄热通闭、活血化瘀、利湿通阳等法,使阳气畅达、四末得养,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脾虚湿盛,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推动和调节人体脏腑生理活动之功;同时,元气也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水谷精气对元气有滋养之功,两者相互为用,密切相关。从培补元气入手防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中医学"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培补元气,不仅对推动和激发艾滋病患者脏腑功能活动、改善机体虚弱的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减轻患者腹泻的症状、减少腹泻发生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腔隙性梗塞的观察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益元活血方治疗老年人腔隙梗塞并观察该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电泳率及a颗粒膜蛋白-140的作用。结果表明:益元活血方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老年人健康组比较,LI组MAR和GMP-140水平升高,而EPM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心力衰竭代偿期适当提高自噬水平以及时清除坏死的心肌细胞器及其他有害垃圾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肌肥厚,缓解心肌重构,从而延缓心力衰竭。正邪理论是中医学阐释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理论,正邪相争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而邪侵正亏则是其发展的结果。细胞自噬对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与中医正邪理论有着相似之处,自噬是机体自我对于正气及邪气两者的调控机制,其存在一种量效关系,即自噬只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正气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起到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疾病的发生。基于此,笔者拟用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来阐明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调整机体正邪平衡,调节心肌细胞自噬,寻求其平衡点的防治原则,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治疗不同阶段的慢性心力衰竭寻找新方法,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