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水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41-142
目的:总结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指导经验.方法:对61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相应护理指导.结果:61例患者均能按时按量服药,发现不适及时予以处理.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出血3例,皮肤瘀斑2例,及时发现及处理,均痊愈.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指导,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究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影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因素。方法:对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中山市人民医院 300 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院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病史、随访情况等问卷调查,以 INR 是否达标 为因变量,分析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 INR 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300 例患者中,INR 值未达标 169 例、达标 131 例, 达标率为 43.67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人种基因、患者服药依从性、脑梗死病史、药师 是否院外指导为患者华法林抗凝中 INR 达标影响因素;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患者服药依从性、 人种基因、药师院外指导为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 INR 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 达标情况与其年龄、文化程度、人种基因、用药依从性、药师院外干预相关,需加强药师院外针对性健康指导,以保证抗 凝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例因交通不便中途停止用药,2例发生冠心病猝死停止用药,其余均坚持服用,无1例出现严重的出血,3例轻度出血,无1例出现脑卒中。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来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华法林的Roberts应用方法抗凝治疗心肌梗死后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例心肌梗死后脑梗死的患者按Roberts的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的方法抗凝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在用药后2~4d达到有效的抗凝强度,治疗1个月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2例,无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Roberts依年龄调整华法林剂量的方法可达到快速和安全抗凝的目的,初步表明该方法对心肌梗死后脑梗死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阿司匹林组各50例,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维持INR1.8~2.4,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维持INR 2.0~2.8,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结果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而与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标准抗凝强度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华法林低抗凝强度INR 1.8~2.4安全性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1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65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①201例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98例,其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4例(14.3%),患者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者8例(57.1%)。在INR〈2.0的出血患者中75%合并有出血潜在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②201例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其中具有华法林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者42例(42.86%)。结论65岁以上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时,应密切监测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研究胺碘酮对华法林初始服药1周内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单独应用华法林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n=200)及合并使用胺碘酮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n=54)中,比较术后前5 d华法林累积剂量,术后第6日能否进入治疗窗及术后首次进入治疗窗时间的差异。结果 合并使用胺碘酮患者术后前5 d华法林累积剂量低于单独服用华法林患者;合并使用胺碘酮不影响术后第6日进入治疗窗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术后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结论 合并使用胺碘酮不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华法林初始服药1周内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医院医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的理解程度,调查医师临床实际使用华法林时合用中药情况。方法设计调查方案,现场问卷调查中医院医师,随后进行华法林抗凝使用专项培训,调查培训后半年内医师对房颤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及中药合用情况。结果问卷调查显示86.67%医师同意高危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华法林,但临床上积极使用华法林的只有6.67%;仅有16.00%医师完全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内容,少于16.00%的医师能够经常使用CHADS2和HAS-BLED评分表对房颤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高达82.67%的医生习惯使用中药/中成药治疗房颤,却只有10.67%医师完全了解中药/中成药对华法林抗凝作用存在影响;培训后间隔半年,调查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2分的66例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患者15例,占22.73%,但定期监测INR的仅占使用华法林的33.3%(占66例的7.5%),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更低至26.7%(占66例的6.1%);使用中药/中成药的合计63.7%,较培训前82.7%有所下降。结论在强化华法林抗凝理论培训同时,应该减轻医生的顾虑,促进华法林的合理使用。医生应及时追踪了解对华法林有影响的中药类制剂品种,在中药合用华法林时,适量调整华法林剂量并强化INR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房颤患者,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并给予其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皮下瘀点,给予维生素C治疗后好转;有例泌尿道出血、1例牙龈出血也给予调整剂量及补充维生素K_1后出血停止,未出现再次出血:1例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成功,出现偏瘫后遗症;1例出现脑梗死,给予积极治疗仍有偏瘫。结论:给予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同时在治疗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血栓或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warfarin. 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726 case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hospitalized in the first cardiovascular war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the aspect of types of anticoagulant solution, warfarin dosage and INR monitoring. RESULTS The anticoagulation solution commonly used in ou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clud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spirin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13.8% of the cases had initial INR of 2.0-3.0, and 43.4% of the cases attained INR target after dosage adjustment.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still exists deficiencie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warfari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nt. Active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warfar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essentials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work on making individualize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tailored to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on its pharmaceutical care. METHODS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participated in one case of individualize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nd provided pharmaceutical care to one patient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patient used to take warfarin, but the treatment was ineffective, therefore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tried to find out the reason from such aspects as interactions among genetic polymorphism, anticoagulants and anti-TB drugs, then adjusted the therapy for the patient. RESULTS A dosage regimen suitable for the patient was formulated, and medication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the patient in terms of medication instructions, such a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urative effects of warfarin and monitoring of INR, to improve the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ed to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start pharmaceutical service right from making individualize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nd carrying out pharmaceutical ca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基于Triangle理论的华法林抗凝患者分级管理模式(hierarchical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 mode, HWAMM),并评价其实践成效。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建立HWAMM。纳入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华法林抗凝患者。临床药师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差别监护管理,比较两组的抗凝管理质量和药师工作情况等。结果 共计纳入使用华法林抗凝的住院患者237例。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患者凝血检测次数与术后住院天数的比值显著降低,且在住院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达标率、出院时INR达标人数(65.0% vs 47.9%, P=0.008)等方面显著更优,而单位患者每日管理时间显著减少。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服药依从性和抗凝知识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药师建立的HWAMM,能够帮助临床药师识别抗凝治疗高风险患者,使临床药师减负增效,最终提升抗凝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华法林患者由于新近合并出现的临床状况而合并用药情况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讨论药学服务方案,减少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方法:调查统计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178例,入选由于新近合并出现其他临床状况而临时新增合并用药者进行分析,比较合并用药3天及7天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并入选没有新近新增合并用药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门诊新增合并用药7天后可使长期使用华法林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门诊短期合并其他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合理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临床医师及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视,减少减少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颜妙中  崔云枝 《新中医》2020,52(3):168-17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措施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均给予螺内酯片、贝那普利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并予生活方式护理指导、用药护理与管理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2组均连续观察21天。症状程度采用Lee氏心力衰竭计分法进行评定,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定患者的运动耐力,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于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后进行4个月的随访,计算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Lee氏心力衰竭评分和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Lee氏心力衰竭评分和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均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4个月内再入院率13.64%,低于对照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予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CHF的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并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护理。干预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给予抗凝、溶栓、降颅压、营养支持等治疗,中医给予灯盏花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临床疗效以及FCA综合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自接诊至确诊时间为(18.62±1.5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5±1.69)min;自确诊至接受专业治疗时间为(23.75±2.49)min,相比于对照组的(38.91±3.44)min明显缩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2%、84.3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FCA综合功能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不断提高,但干预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方法,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更能提高脑梗死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郑策  梅丹  管珩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1):862-865
 目的初步探讨入选的中国汉族服华法林患者CYP2C9*2和CYP2C9*3遗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23名服用华法林的汉族患者血标本,记录服药期间的剂量、INR值及出血情况,PCR-RFLP法检测CYP2C9基因型,将患者按CYP2C9*1纯合体和CYP2C9*3杂合体分为2组,探讨CYP2C9遗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影响。结果CYP2C9*1纯合体组和CYP2C9*3杂合体组华法林稳态剂量(P<0.01)、治疗初始阶段抗凝过量的发生率(P<0.01)、达稳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时间(P<0.01)均有显著差别。CYP2C9*1纯合体组和CYP2C9*3杂合体组华法林治疗初始阶段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CYP2C9*1纯合体组比较,CYP2C9*3杂合体者华法林的日维持剂量明显降低,抗凝过量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达稳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治疗初始阶段出血的风险并没有增加。CYP2C9突变的筛选可以帮助临床调整华法林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方案前,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总体健康感觉(GH)、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功能(RP)、情感功能(RE)、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MH)、精力(VT)方面得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方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均有效。"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不仅对开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切实的应用。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不同症状和证候实施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说明在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中医护理方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赵李平  王芳  陈军良 《新中医》2021,53(2):143-146
目的:观察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中药贴敷和音乐疗法干预精神疾病伴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2组均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并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加用耳穴压豆、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和音乐疗法。2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总分及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总分,出院时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PSQI总分、ISI总分及FSS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中药贴敷和音乐疗法干预精神疾病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可进一步减轻失眠与疲劳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