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鼻渊舒口服液对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72例经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于术后予以常规综合辅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术后鼻腔黏膜形态恢复时间及功能转归情况,并记录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各个阶段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3个月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FESS术后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黄液鼻腔灌洗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五黄液灌洗鼻腔治疗,对照组采用0. 9%氯化钠注射液灌洗鼻腔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个月,治疗组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较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五黄液在促进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早期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爽  马文成  隋强  王伟 《陕西中医》2020,(7):929-931944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记录术后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比较与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相关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进行鼻窦CT评分、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 Kennedy)评分,评价鼻黏膜纤毛功能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2.00%(82/100)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3.00%(93/100)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流涕鼻塞、黏膜水肿、囊泡消失、嗅觉恢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优于对照组,各个阶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 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窦CT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更好,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更高(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术后临床症状,加速术腔黏膜形态转归和上皮化过程,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健  俞其光  王海国 《新中医》2016,48(6):169-171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行鼻内镜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术后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均治疗4周后随访6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存质量的情况,以及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VAS评分及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鼻渊通窍颗粒。在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36,P0.01);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8周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相对于术后常规治疗能够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率,促进症状改善,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各项临床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鼻纤毛传输时间(MTT)均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好,能更好地促进鼻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术后鼻渊通窍颗粒鼻腔冲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应用鼻渊通窍颗粒鼻腔冲洗的效果。方法对68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用不同冲洗液冲洗鼻腔,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黏膜纤毛运输功能及术后6个月鼻腔内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应用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冲洗鼻腔,1个月时黏膜纤毛运输功能明显恢复;3个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鼻渊通窍颗粒冲洗能促进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鼻丸对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施鼻内窥镜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清鼻丸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清鼻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鼻丸,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黏膜转归、上皮化情况。结果:术后应用清鼻丸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鼻塞、脓鼻涕、头昏头痛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清鼻丸组的息肉、水肿、鼻漏、瘢痕、结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清鼻丸组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鼻丸能有效地促进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的良性转归,对鼻窦炎患者施鼻内镜术后黏膜上皮化有促进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鼻窦炎口服液对鼻内窥镜术后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34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抗感染、局部应用激素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对术后鼻腔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纤毛运送速率(MTR)、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分泌物、囊泡)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MRT评分、鼻腔黏膜水肿等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好转.观察组的好转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腔清洁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窦炎口服液对鼻内窥镜术后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孟亚军 《陕西中医》2014,(10):1347-1348
目的:采用鼻渊舒口服液预防鼻腔术后并发症鼻腔黏膜粘连的疗效。方法:采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鼻窦炎术后鼻腔黏膜粘连63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鼻腔黏膜发生粘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鼻渊舒口服液可以预防鼻腔术后黏膜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液”雾化吸入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转归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患者鼻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规律。方法: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的变化以及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症状、体征、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中药“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能更有效地消除鼻黏膜水肿,促进术腔血液循环、分泌物吸收及术腔黏膜再生修复,加快炎症消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金莲花液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腔黏膜中炎性细胞数目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功能性内窥镜(FESS)术的CR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2组术后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鼻腔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鼻腔金莲花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T_0)、术后1个月(T_1)及术后3个月(T_2)筛窦腔黏膜中炎性细胞计数及IL-5含量。结果:炎性细胞数目及IL-5水平T_1、T_2时2组均较T_0时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段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Fess术的CRS患者予以金莲花雾化吸入,可降低术腔黏膜中炎性细胞数目和IL-5含量,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清鼻汤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鼻汤对慢性鼻窦炎(CRS)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疾病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94例CRS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6例。两组FESS术后采用常规西药抗生素治疗和鼻腔冲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鼻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进行1个月的随访。记录术腔黏膜水肿、窦腔分泌物、囊泡及水肿样肉芽增生和黏膜上皮化的改善情况及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2,8及12周鼻塞、鼻分泌物、头痛、失嗅主要症状积分;进行鼻内镜检查,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评价结果;采用糖精试验测量术前及术后12周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鼻塞/流涕减轻、嗅觉恢复、黏膜水肿减轻、术腔清洁、囊泡消失、黏膜上皮化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8及12周观察组鼻塞等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8,12周观察组Lund-Kenned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周两组MTR较术前增快,观察组MTR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鼻汤改善了慢性鼻窦炎FESS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了愈合时间,促进了疾病愈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布地奈德术腔黏膜阶段性修复的特点及规律,为鼻内镜术后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术,术后1~4周清理鼻腔及局部应用激素布地奈德1周,鼻内镜检同时取筛窦外侧壁、筛窦顶及上颌窦口处囊泡或黏膜组织,分别进行光、电镜观察对比。结果局部应用布地奈德1周,鼻内镜检术腔黏膜光滑,水肿基本消失,无囊泡形成。电镜下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排列尚整齐,其间有微绒毛。28例纤毛横断而可见9+2型微管结构,24例为9+1型微管结构,10例中心微管缺如。上皮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部分呈凝集变性,有的线粒体为Ⅰ度肿胀,溶酶体基本正常。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能有效切断这种失衡修复的上皮化组织-囊泡的过程,继而遏制病变复发,使术腔上皮化呈均衡状态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化疗后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化疗后出现黏膜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3%;实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平均需要3.15±0.6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21±1.32d,治愈时间,实验组约7.28±1.43d,对照组约13.89±2.31d。结论: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局部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肺脾气虚型患者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的干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差异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理论指导原则和药效学机制,为从黏膜免疫学角度阐释“培土生金法”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为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清除鼻内分泌物,控制感染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实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参苓白术散,拆除纱条后开始行鼻腔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术后8~12周,试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控制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术后各项症状,缓解鼻腔黏膜水肿,加快黏膜上皮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慢性鼻窦炎术后的临床应用,为从黏膜免疫学角度阐释“培土生金法”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清除鼻内分泌物,控制感染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实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参苓白术散,拆除纱条后开始行鼻腔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术后8~12周,试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控制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术后各项症状,缓解鼻腔黏膜水肿,加快黏膜上皮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对放射性鼻窦炎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每次服用加减沙参麦冬汤,对照组用罗红霉素治疗,其他措施2组相同并做对比观察。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进行糖精试验,每组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取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治疗组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SIgA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治疗组患者SIgA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组纤毛传输速率为3.14±1.05mm/m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治疗组纤毛传输速率为6.09±2.63mm/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为5.04±1.22mm/min,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治疗前黏膜上皮纤毛脱落,治疗后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较均匀,呈"9+2"微管结构。结论:应用加减沙参麦冬汤能加快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手术及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对2组全因死亡、其他结局指标、心绞痛及心功能分级、心绞痛积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各量表最终随访结果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4例。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心功能分级、心绞痛积分、全因死亡人数、再次心肌血运重建率及非致命性心梗人数等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分级指标、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等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围手术期使用中医辨证论治可降低术后2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术后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吸绵(NasoPore)和膨胀海绵(Merocel)在功能性鼻内窥镜(FESS)术后填塞的疗效对比。方法将92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患者分为NasoPore组和Merocel组。术后分别置入鼻腔纳吸绵和膨胀海绵行填塞止血,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率、出血率以及术腔恢复情况比较。结果@NasoPore组疼痛率和出血率分别为80.43%和26.09%;Merocel组则为95.65%和66.30%;②在中鼻通粘连与筛窦内囊泡的方面,NasoPore组(23.91%)低于Merocel组(48.91%)。结论在FESS术中应用纳吸绵填塞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区出血,因其可降解、无需抽取、减轻病人痛苦及减轻术区黏膜水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