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葡萄糖代谢显像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 PET)进行1 8氟 氟代脱氧葡萄糖 (1 8F FDG)代谢显像从分子水平上反映肿瘤组织中的生化变化和代谢状态 ,对淋巴瘤的临床分期、疗效评价、放化疗后复发或残留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在我院进行1 8F FDG代谢显像的 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8月在我院进行1 8F FDG代谢显像的 8例NHL患者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4~ 73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显像技术在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我们对60例癫痫分别进行脑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MRI和CT检查,对癫痫灶进行定位。59例为PET发作间期显像,1例进行了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显像,并与其CT和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采用目测法。结果:发作间期阳性率PET为867%(52/60),SPECT为60%(36/60)。PET与SPECT定位完全符合者占806%(29/36)。PET定位癫痫灶的灵敏度明显优于SPECT、CT、MRI。结论:我们认为PET功能显像通过观察脑葡萄糖代谢进行癫痫灶定位是目前较好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结合解剖结构图像可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的护理430030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韩桂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新层显像(SPECT)是80年代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核医学显像新技术,它能从多方位多次采集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图像,经计算机重建脏器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或任意角...  相似文献   

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研究室(200032)黄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简称PET)已逐步用于临床检查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临床应用结...  相似文献   

5.
对正常中国人30髋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HIN)病人35髋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因子分析显像检查,同时与单光子发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骨三相检查方法比较,并且进一步对FHIN手术后6个月的病人复查放射性核素因子显像。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因子分析显像骨因子图中早期FHIN病人股骨头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浓聚,软组织影无明显差异,骨因子贡献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晚期FHIN病例骨因子图中股骨头影和软组织影较早期FHIN病例明显浓聚,骨因子、软组织因子贡献率高于早期FHIN病例(P<0.05),而血因子贡献率低于早期FHIN病例(P<0.05)。手术治疗FHIN6个月后复查骨因子贡献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血因子贡献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放射性核素因子分析显像、SPECT、骨三相检查方法异常检出率早期病例分别是76.47%、52.94%、35.29%,晚期异常检出率均是100%。表明放射性核素因子分析显像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本文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浅谈提高放射专业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logy)包括核素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快中子治疗机,高计量遥控近距离治疗机和用于与放射治疗配套的仪器NPS治疗计划系统及图像档案管理通信系统(PACS)等高新技术,使其形成了一门以各种成像设备和放疗设备为手段,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的新兴学科。 现代医学已不可能简单地用“望、…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祖汉 《新医学》1999,30(7):429-430
1概述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基于它可显示生物物质相应生物活动的空间分布、数量及其时间变化,故称之为生化显像或分子显像。该技术是利用回旋加速器,加速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轰击靶核.通过核反应产生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C、“N、“O、‘于等,这些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带正电荷的电子,这种正电子在组织中运行很短距离(数毫米)后,即与周围物质中的反粒子(电子)相互作用,发生湮没辐射,发射出方向相反、能量相等l[sll千电子ta(key)〕的…  相似文献   

9.
SPECT脑灌注显像数字减影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CT脑灌注显像数字减影技术的研究贾少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灌注显像已经成为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1]。为了满足药物负荷、生理刺激、针刺和癫痫发作等前后对照性研究的需要,本文研究了连续和非连续显像的数字减影技术。报...  相似文献   

10.
当代PET显像技术的优势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ositronemi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代表了当代最先进的无创伤性高品质影像诊断的新技术,是高水平核医学诊断的标志,也是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高技术。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 脑血管病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取标记好的^99Tc^m-HL91 555-1110MBq静脉推注,20-3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ECD脑灌注断层显像,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5例,分别为脑梗死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11例同时行^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CT或MRI检查异常者9例。结论:^99Tc^m-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答:(1)循环性缺氧时,动脉血PaO2、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以及血氧饱和度一般均是正常的;(2)由于血流缓慢和氧解离曲线右移(因缺氧、组织代谢不全产物堆积、pH下降所致,右移时氧易与血红蛋白解离),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的氧增多,静脉血PaO2、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降低,因而动、静脉血氧差加大。但休克时,如果微循环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或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动、静脉血氧差也可变小;(3)由于缺氧伴有组织代谢产物堆积不能及时运出,因而此型缺氧比乏氧性缺氧对组织细胞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校园网在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与解剖学、病理学一样,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医学理论教育及基本专业理论教学外,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各类影像学资料的能力。这些影像学资料包括:普通X线摄影(包括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X线摄影(CR)、超声、核素扫描、电子发射断层(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等。传统的影像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要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 发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和交流的效果,同时要求医学影像学的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仪(PET)是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索及其标记化合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和分子成像的仪器。广泛应用于肿瘤、神经与精神疾病以及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中,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成像设备。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梗死后坏死灶边缘可能存在存活的缺血半暗带组织,该组织的存在与否对指导治疗、评估病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目的观察99Tcm-HL91 SPECT脑显像能否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外周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但尚存活的脑组织.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核医学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对象2002-09/2003-0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病96 h内的大脑半球梗死患者43例,男20例,女23例,39例为首次发病,4例为再次发病.干预患者行99Tcm-HL91 SPECT脑显像和同机CT扫描,并进行图像融合.主要观察指标在连续2个以上层面和2个以上不同轴向断层上,梗死侧大脑半球出现放射性浓集区,为乏氧显像阳性.结果43例患者中,乏氧显像阳性者24例,均属完全或部分前循环梗死,分别有8例和16例.乏氧显像区位于梗死灶周围.9例在起病后7~17 d复查SPECT,仍呈阳性,但乏氧组织已减少.1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和全部腔隙性梗死患者(7例),乏氧显像均阴性.结论99Tcm-HL91 SPECT显像能清晰地显示完全及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的脑乏氧组织,能提示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的存活,有助于指导治疗及早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核医学显像仪器和骨显像的不断发展,骨显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之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过程虽不太复杂,但许多因素可影响显像的质量,由于其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在患者体内代谢过程中存在着放射性污染的可能,因此,如何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会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注射18FFDG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诊断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8FFDGPET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 评价10 例正常人和18 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结果 所有恶性肿瘤灶均呈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的放射性摄取,其中原发灶18 个,平均SUV 值4-42±1-29;转移灶19 个,平均SUV值2-06±0-56。结论 18FFDGPET显像对于探测恶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乏氧在肿瘤进展和抗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已有多种研究来分析肿瘤乏氧机制.PET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显像工具,可准确地靶向肿瘤代谢和微环境状况以及肿瘤缺氧,从而为癌症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治疗.本文总结了用于组织缺氧研究的PET示踪剂和不同的肿瘤模型,讨论PET/CT成像对个体化治疗的影响,以及其在针对低氧肿瘤区域中的调强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水肿综合征(bone marrow edema syndrome,BMES)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图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1998年7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髓水肿18例,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全部病例摄有骨盆正位平片,并于1周内行双髋1.5T(特斯拉)核磁共振(MR)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包括髋局部血流灌注和血池相,及3h后全身骨和局部断层显像。分析双侧髋关节的血流灌注、血池及放射性摄取增高的分布特点。结果 患者病变范围包括整个股骨头、股骨颈、转子间区及股骨干上部,血流灌注双侧对比未见明显变化,血池相双侧股骨头可见患侧血池相明显摄取增高,全身骨显像和断层显像放射性摄取一致增高,股骨头中心区和股骨颈未见明显放射性摄取减低。其余部位未见明显放射性异常包括膝关节。11例治疗后平均5个月后复查发现原放射性摄取范围减小,程度明显减轻,摄取增高主要分布在股骨头下部,其中8例病人完全恢复至正常。结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能够提高诊断骨髓水肿综合征,并且根据全身骨显像能够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及治疗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平衡法心室造影和声学定量(AQ)技术对72名成年人进行右心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右室射血分数(EF)或面积变化分数(FAC)、峰值充盈率(PFR)、峰值排空率(PER)、峰值充盈时间(TPFR)。结果:两种技术测得的相应参数值之间相关系数较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用AQ法检测右心功能的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