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颌面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颌面骨螺旋CT三维成像质量的技术因素。材料和方法:对24例颌骨骨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其中外伤性骨折22例,病理性骨折1例,肿瘤性骨质破坏1例。结果:24例俩面骨病例,用螺旋CT薄层扫描显示骨折或病变部位及类型较好。进行三维重建,对骨折及骨质缺损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可以进一步立体地或多方位加以显示。结论: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过程,做好病人准备、扫描参数、图像显示、局部放大、曲面重建、关节和深部多轴位重建和重建后照像等主要环节的综合考虑和运用,对颌面骨三维重建成像质量高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04-01/2005-12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收治的颌面部创伤骨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在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及功能变化。结果24例骨折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后,均建立高清晰度、逼真的颌面部三维影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细微立体结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断端形态、塌陷移位程度,尤其对颌面多发移位骨折可立体直观显示全部骨折线。19例术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显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钛板固定确切。所有病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3.
颌面部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骨折的 4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 ,分析对比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的表现。结果 三维图像显示骨折线的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图像。结论 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处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辉  孙晓菊  丁越  孙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58-15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04-01/2005-12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收治的颌面部创伤骨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在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及功能变化。结果 24例骨折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后,均建立高清晰度、逼真的颌面部三维影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细微立体结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断端形态、塌陷移位程度,尤其对颌面多发移位骨折可立体直观显示全部骨折线。19例术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显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钛板固定确切。所有病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骨疾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颌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患颌骨疾病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后行三维重建,通过旋转的三维图像从不同角度来观测疾病的立体形态与周围的结构关系。结果:32例颌骨骨折,4例颌骨肿物经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所显示的颌骨疾病的部位、性质、形态与手术探查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地显示颌骨疾病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对颌骨疾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容积CT在颌面部复杂型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采用容积CT扫描,利用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容积CT对颌面部复杂骨折能够清晰显示骨折部位、形态、骨折类型及骨块移位方向,并能充分显示三维空间信息等特点。结论:容积CT对颌面部复杂骨折有着接近真实解剖结构,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骨块移位,并可为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从而提高颌面部多发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的准确性,并有效指导临床手术,为颌面部复杂骨折较完善的检查手段,是颌面部外伤中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颌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的不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的常规X线、常规横断位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技术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于下颌骨体部、角部和升支骨折,三种影像学都能很好的显示;对于髁状突和喙突骨折,CT三维重建技术优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位CT扫描;常规X线显示上颌骨骨折较差,而常规横断位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的准确性比较接近。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和立体的显示颌骨骨折线。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为提高骨折显示的准确率,根据骨折部位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联合应用比较妥当。  相似文献   

8.
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T对副鼻窦病变诊断有不少文献报道[1-6],笔者收集172例手术病理CT资料完整的鼻和副鼻窦病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1材料和方法 172例中男78例,女94例。年龄26~78岁。经手术病理证实(表1)。 CT轴位扫描,层厚与层距均5mm,软组织窗:窗宽200~280,窗位35~50,骨窗:窗宽1200~2000,窗位40~60。观察鼻腔、鼻骨、上颌窦、筛窦、额窦骨质情况。2结果 172例C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4.19%(1…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在颌面部外伤病人中较为常见,在下颌骨骨折中仅次于下颌体和下颌角骨折,且类型复杂多变,其中以矢状骨折多见1,普通X线检查较难明确诊断其骨折类型。本文收集了8例下颌骨外伤后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与普通X线检查比较,结合临床需要,进一步探讨CT在髁状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的下颌骨外伤史,主要症状及体征有耳前区肿胀或疼痛、张口受限、外耳道出血和牙齿松动等。8例均进行了普通X线检查和CT检查,普通X线检查采用薛氏位或下颌骨开口30°后前位反汤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将其结果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并通过手术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三维重建图像全面直观地显示了骨折部位、断端、移位的情况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主要为辅助诊断、疗效评估、指导手术以及减少损伤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和多平面重建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 …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简称SSD)和多平面重建术(简称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和螺旋CT SSD和MPR证实的骨折病例5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2~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5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和MPR像均显示了骨折,SSD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  相似文献   

12.
胸腹裂孔疝的CT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郭一清易正湘随着CT在临床广泛应用,解决了传统X线摄影方法不能显示人体软组织影像的缺陷[1],但CT技术应用于胸腹裂孔疝的诊断[2],国内外报道较少,作者等参阅文献并结合自已的实际工...  相似文献   

13.
耳部低剂量HRCT扫描应用评价舒荣宝①徐宏炎高分辨率CT(HRCT)是研究耳部细微骨性结构的最佳成像技术[1]。按常规及机器设定的扫描参数,需用薄层高剂量多层HRCT扫描,以获取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低噪声的高质量影像。通过X线剂量和空间分辨率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CT薄层重叠平扫与常规薄层平扫对颅底骨折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薄层重叠扫描方法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有颅底骨折症状的58例分别给予CT薄层重叠扫描和常规薄层扫描,并就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颅底骨折中,CT薄层重叠扫描显示骨折线45例,占77.6%,CT常规薄层扫描显示骨折线28例,占48.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CT薄层重叠扫描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胸部螺旋CT扫描内插法的选择李辉,李铁一螺旋CT扫描已广泛应用于胸部检查[1~5]。本文根据钨丝模型、低对比模型及福尔马林空气干燥膨胀肺标本螺旋CT扫描图像比较,探讨相同重建算法、螺距与层厚比值为1时,不同内插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笔者使用...  相似文献   

16.
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少见疾病,多发于中年人,好发于下颌骨,[1]占颌面部肿瘤发病率的016%。[2]小儿巨大上、下颌骨多发性牙骨质化纤维瘤极为罕见,我科于1996年4月收治了1例,该病患儿经手术切除了上颌骨肿瘤,达到Ⅰ期治疗目的,痊愈出...  相似文献   

17.
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常见 ,诊断主要靠X线拍片检查 ,骨折错位时诊断容易 ,但隐匿性骨折常规X线检查常因未显示骨折线而被漏诊。笔者收集1988年9月~1999年8月间 ,第一次X线拍片漏诊 ,数天后再次拍片或通过CT、MRI检查才明确骨折的9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 ,女4例 ;年龄26~71岁 ,平均48.5岁 ,均有外伤史。首次就诊时间 :出现症状后1小时至6天。按骨折部位分类 [1]:头下型4例 ,头颈型3例 ,颈基型2例。按骨折移位程度 ,9例均为Garden分型Ⅰ型或Ⅱ型。2、确诊方法和时间…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发生率高,尸检发现83%~95%的成人有椎间盘退变的表现[1],尤其是腰椎间盘占的比例最大。在CT应用于临床之前仅靠腰椎正、侧位的X线照片作诊断,只能显示出腰椎退行性改变的骨质及椎间隙改变,而对椎间盘的了解相当有限。自从七十年代CT应用以来,对椎间盘病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椎间盘病变所引起的或同时伴有的其他改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CT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病变较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均摄腰椎正、侧位片,且在相应时期作CT横断扫描,由日本岛津SCT—5000TC扫描…  相似文献   

19.
四肢骨关节骨折的CT三维重建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CT 三维重建临床价值。方法 31 例骨关节骨折病例做了螺旋CT 三维重建,分析图象表现,并与X 线平片对照。结果 CT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多角度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移位情况,明显优于X 线平片检查。结论 四肢骨关节骨折的CT 三维重建检查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能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薄层连续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等重组观察,重建颌面部骨折的三维影像,获得最佳图像。结果: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颌面部骨折的部位、类型、异物的数目及碎骨片的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3D-SSD。而3D-SSD属立体成像,可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SSD成像能够明确诊断颌面部骨折,可直观地观察到颌面部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颌面部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