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和影响视网膜下液(SRF)吸收和网膜复位的因素。对30例(30眼)RRD采用巩膜外冷凝、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果:1次手术26眼网膜完全复位(86.7%);SRF术后24h吸收15眼(57.7%),7天内吸收10眼(38.5%);术后视力提高,表明不放液手术效果与放液手术相同。且避免了放液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术前PVR的程度和术后裂孔是否封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均采取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分析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时间以及术后成功率。结果:41例中38例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为92.7%;其中28例在术后3天内视网膜下液基本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1982年12月至1986年12月,我院进行了45例视网膜脱离不放液手术,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13~58岁。病程<1个月者19例;1~3个月17例;>3个月9例。视网膜脱离范围:1/4象限3例,占6.7%;2/4象限25例,占55.6%;3/4象限14例,占31%;3/4以上象限3例,占6.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中不放液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78例(80眼)RRD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眼RRD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3.8%,视网膜下液(SRF)在术后1~2d吸收为51.3%,3~7d吸收为3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RRD术中不放液为手术步骤的重要改进。因其可保持眼内液体及眼压相对稳定,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环扎加压不放液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通过对15例17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眼,临床实践体会。结果 手术均一次成功,视网膜下液1-3d内吸收14眼。1周内吸收2眼,2周内吸收1眼。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手术中观察,环扎加压不放液方法是确实可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采用冷凝、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 1例。结果  1次手术成功 38例 ,2次手术成功 1例 ,总成功率 95.1%。 2例巨大裂孔有明显玻璃体牵拉的病例手术失败。结论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 ,成功率高 ,且适应范围广。巨大裂孔边缘翻卷或有明显玻璃体牵拉者不适宜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报告98例98眼不放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脱离手术结果。仅电凝封孔,巩膜外加压。一次手术成功89例,占91%,2次手术复位5例,占5%、一次手术复位后又发现新孔2例,失败2例。不放液简化了手术,避免了放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正确选择适应证,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下直肌悬吊和不放液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直肌牵引悬吊和不放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上方脱离者采用下直肌悬吊;手术采用不放液局部恐膜外垫压术。结果:上方网脱74眼经下直肌悬吊包加压包扎17眼网膜自行复位,有效率达90.54%,131眼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手术一次成功121眼(92.36%),网膜下液的吸收不受年龄,屈光状态,脱离范围和网膜下液量的影响;手术失败者为术中裂孔封闭不完全和裂孔处有牵拉,结论:下直肌悬吊方法可阻止上方网脱向下扩展,促进网膜下液的吸收,有利于手术中裂孔的封闭和网膜复位,不放液局部垫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的关键是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文献,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致视网膜下液的来源、细胞成分、细胞生长因子及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综述,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不放液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中不放液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78例(80眼)RRD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眼RRD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3.8%,视网膜下液在术后1-2d吸收为51.3%,3-7d吸收为3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忆速液相色谱仪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蛋白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表明经凝胶作用色谱柱后视网膜下液蛋白质可分成4个不同分子量级分,即:〉70Kd,〉10Kd,〈10Kd及〈1kd,视网膜下液蛋白质随增压殖性下班体视网膜病挛加重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术中不放液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优点及手术适应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经术中不放液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总成功率为96.10%。  相似文献   

13.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万春  顾真寰 《铁道医学》2000,28(2):103-104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采用冷凝、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1例。结果 1次手术成功38例,2次手术成功1例,总成功率95.1%。2例巨大忆有明显玻璃体牵拉的病例手术失败。结论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且适应范围广。巨大裂孔边缘翻郑或有明显玻璃体牵拉者不适宜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对28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巩膜外垫压、环扎、裂孔冷凝、不放液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从根本上杜绝了放液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硅胶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56眼)RRD术前进行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56眼)RRD经直肌牵引制动3~5 d后,52眼(92.9%)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后退,视网膜下积液(subretinal fluid,SRF)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完全复位;53眼(94.6%)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出院前合计治愈率为96.4%,未愈3.6%.结论 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准确定位孔源、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孔源,扩大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RRD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直肌牵引悬吊和不放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上方脱离者采用下直肌悬吊;手术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结果:上方网脱74眼经下直肌悬吊后加压包扎17眼网膜自行复位,有效率达90.54%;131眼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手术一次成功121眼(92.36%);网膜下液的吸收不受年龄、屈光状况、脱离范围和网膜下液量的影响;手术失败者为术中裂孔封闭不完全和裂孔处有牵拉.结论:下直肌悬吊方法可阻止上方网脱向下扩展,促进网膜下液的吸收,有利于手术中裂孔的封闭和网膜复位.不放液局部垫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的关键是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17.
方爱武  孙倩 《浙江医学》1999,21(10):614-615
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只要封闭裂孔,视网膜下液可自然吸收。经多年实践,我们对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有了新的认识,在手术操作中采用不预置缝线固定环扎带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采用此术治疗的130例(134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何静 《四川医学》2012,33(8):1374-1375
目的对近年来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采用CO2冷凝,部分视网膜下放液,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部分球内注气术的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8%,90.3%的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CO2冷凝,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球内注气术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5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下液(SRF)及血清维A酸的含量,并观察部分患者服用维生素A对其的影响。结果示,患者SRF中维A酸的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0程度,视网膜脱离范围和术前服用维生素A的天数呈正相关;血清维A酸的含量与眼部病变无关;SRF中维A酸在口服维生素服药第4d时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