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对20例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的特殊表现。方法 20例有完整资料,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5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CT平扫后再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MRV,5例行MRA和MRV。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PI、MRV表现,探讨MRI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相似文献   

3.
蒙喜斯  胡才友 《吉林医学》2012,33(7):1453-1454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头痛、呕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部份病例可以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瘫痪和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17例行头颅MRI+MRV检查,8例行DSA检查确诊,经动静脉进行溶栓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且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持续头痛,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等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MRI和MRA联合是目前诊断CVST首选的检查方法,如有条件应尽早行DSA检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今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蔡长寿  谌丹  丁玲  邱波  冯丰坔 《医学综述》2012,18(11):1758-1761
目的评价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MR)诊断颅内未出血性动静脉畸形(nAVM)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nAVM病例,全部行CT平扫、MR平扫加增强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5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结果 20例中15例位于脑皮质及皮髓交界区,2例位于深部脑白质,2例位于侧脑室内,1例位于幕下,CT平扫表现为以高密度为主的高、等、低混杂密度;16例表现为特征性MR流空血管影,其中12例显示明确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5例3D CE MRA均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团;1例位于直窦旁,以局部脑质萎缩为主;1例左侧脑室前角旁,以血栓机化为主。结论 nAVM随诊期间的出血预测因素为易出血脑动静脉畸形表现,复杂的供血与深静脉引流方式,自发性出血较低的nAVM患者无此类因素存在;MR平扫结合MRA、SWI、3D CE MRA各序列成像对异常血管团的显示优于DSA,对nAVM能无创性准确定位、定性,并可显示其结构组成,可作为临床高度怀疑脑nAVM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影像学特征,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及MRI、MRA、CT、DSA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均行MRI检查,11例行MRA检查,12例行CT检查,15例行DSA检查,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9例表现梗死,5例表现脑出血,2例脑实质未见确切异常。MRI诊断正确率为38%,CT诊断正确率为3%,MRA及DSA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MRI及CT主要显示烟雾病的脑实质病变,而DSA及MRA主要显示烟雾病的血管性改变。MRA是首选检查方法,若需要手术时行DSA检查,以显示更多有关烟雾病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林志霞  赵喜才  刘大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4-1635,1643
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影像学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998~2006年临床确诊的8例THS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结果:影像学表现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大、眶尖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化扫描CT、MRI均示病变明显强化,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DSA检查1例示病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稍狭窄,MRA检查1例示一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形态不规则;另3例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THS部分病例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 CT、MRI表现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CVST患者的CT及MRI资料,总结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CVST患者,其中上矢状窦2例,直窦2例,2例为乙状窦和横窦联合受累,5例CT平扫患者中2例可见"带征",6例MRI平扫均可显示静脉窦病变,3例显示脑实质内病变,5例MRV可显示静脉窦中断或充盈缺损。结论:CVST患者CT和MRI检查均有特征性的直接或间接征象,CT可作为急性期患者的临床初筛,进一步确诊需结合MRI。  相似文献   

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MRA和CT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6例中,16例行CT检查,23例行MRI检查,12例行MRA检查。所有病例都属脑内型,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 T2W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低信号环绕,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综合MRI、MRA和CT表现可明确诊断。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为颅内窦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31-50岁CVST发病率最高;病因以妊娠相关因素最为常见,占23.33%;30例均行头颅CT平扫,显示16例存在异常,其中3例出现弥漫性脑水肿,存在空三角征;5例脑实质低密度影;2例病变静脉窦内出现高密度影;27例行MRI扫描结果显示,22例脑内信号异常,其中8例为单侧病灶,14例为双侧病灶。26例MRV检查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窦静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受累窦静脉不显影或显影不清。DSA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窦静脉堵塞。结论 CVST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疑似CVST患者应及时行CT、MRI及MRV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疾病确诊,并早期给予个性化治疗,能够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全部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其中 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2例行CT检查 ,2例行DSA检查。结果  7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为等、低信号 ,6例在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 ,1例呈混杂信号。病灶形态呈哑铃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楚。注射造影剂后肿瘤显著强化 6例 ,不均匀强化 1例。 2例CT检查表现为均匀较高密度影 ;2例DSA缺乏明显的肿瘤染色。结论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MR图像上有其特异性 ,综合分析临床点及MRI、CT和DSA等影像表现 ,有利于正确诊断 ,确定手术入路 ,指导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1.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7):3-4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2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2例。CT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征,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T增强: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充盈缺损。MRI检查时脑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不显示,机化血栓T1WI、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继脑静脉窦血栓并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MRI加MRV优于DSA,而DSA又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08-70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MRI及MRA影像表现,以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MRA检查。结果:CT及MRI平扫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8例,眼上静脉扩张8例,不同程度眼球突出8例,眼外肌增粗6例,球后脂肪浑浊3例,伴有颅脑损伤7例,其中CT显示颅底骨折7例。8例MRA原始图像及MIP图像可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的位置,以及增粗的眼上静脉,部分患者可见眼下静脉、岩上窦、岩下窦、海绵间窦扩张,并可显示侧支循环情况。结论:CT、MRI平扫结合MRA检查没有创伤,无需对比剂,安全可靠,可以完成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其中17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检查,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2例增强扫描,14例同时行CT检查。记录MRI影像征象。比较MRI、CT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常规MRI检查示26例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包括急性期4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8例。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呈脑回样强化。②MRV检查17例:血流信号消失、减弱(受累静脉窦)。③MRA检查2例:受累静脉窦显影异常。④14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共45个静脉窦受累,CT和MRI准确率分别为46.67%(21/45)、100.00%(45/45)。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赵瑞  李建  袁翠平  梁定 《现代医学》2014,(9):1022-1025
目的:通过对成人烟雾病患者的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图像分析,探讨高场强MRI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3.0T MRI、MRA图像资料,其中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对比分析其MRA图像与DSA图像。结果:3.0T MRI平扫图像除能明确显示烟雾病患者的脑内缺血、梗死灶及微小出血灶,亦可显示患者狭窄或闭塞血管的流空信号减弱或消失,也可清晰显示两侧基底节区侧支循环血管的流空信号;3.0T MRA图像能有效显示颅内血管的狭窄或闭塞,还可显示异常烟雾状血管网。DSA图像能更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的狭窄、闭塞、烟雾状血管以及更多的细节。结论:高场强MRI及MRA可清晰显示成人烟雾病的脑实质及血管病变,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筛查或诊断方法,也可作为临床随访及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在显示细节方面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血管等DSA仍优于MR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8例AVM病例临床及MRI检查资料.结果 AVM40岁以下多见,好发于幕上,临床可无症状或表现为癫痫、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AVM无出血并发症时,MRI和MRA主要表现为畸形血管团及血管流空效应;并发出血时可见颅内血肿的MRI表现;MRA可清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低场磁共振MRI和MRA结合能够清晰显示AVM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是诊断脑AVM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Moyamoya病CT、MRI和DSA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53例Moyamoya患者的CT、MRI及DSA进行回顾性分析.153例患者中,83例有CT平扫,30例有CT增强,25例有CT血管造影(CTA);135例有MRI SE序列平扫,3D-TOF MR血管成像(MRA)130例;113例有DSA.结果:83例CT平扫发现脑梗死38例,脑出血33例,仅3例隐约可见丘脑、基底节区和鞍上池的略高密度烟雾血管影;135例MRI平扫患者中发现脑梗死108例,脑出血38例.CT平扫、CTA、CT增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3/83)、92%(23/25)和93.3%(28/30).MRI平扫和3D-TOF MR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5.6%(129/135)和100%(135/135).DSA诊断阳性率100%(113/113).CTA、MRA和DSA显示颈外动脉侧支循环的阳性率分别为24%(6/25)、27.7%(36/130)和35.4%(40/113).与DSA比较,CTA和MRA显示烟雾血管少,常高估脑动脉狭窄.结论:DSA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具有创伤性.CT增强、CTA、MRI平扫和MRA均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CT平扫难以诊断烟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或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1例,行MRI、MRA检查,分析MRI、MRA表现,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36个动脉瘤,MRA发现33个,敏感性91.7%。MR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DSA、手术基本一致。MRI、MRA、DS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13、8、13个,MRA、DSA显示瘤颈分别为26、29个。结论MRI可显示脑组织全貌,对动脉瘤腔内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A能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两者结合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冯静 《西部医学》2017,29(6):866-868
【摘要】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学表现探讨磁共振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7例临床确诊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儿的MRI、MRA影像资料,观察其影像表现并归纳分析影像特点。结果 17例患者中发病年龄2~13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体征。MRI平扫显示病灶位于幕上16例,幕上下均累及1例;单侧8例,双侧9例。14例MRA显示,9例表现为血管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累及颅内多支血管,尤其集中于Willis环周边血管,5例MRA无异常改变。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采用MRI和MRA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窦血栓的MR与CT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12例CVST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MRI检查时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 结论: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CVST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于T2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并结合MRV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