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超微血管成像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6个结节),进行激光消融治疗。分别采用二维超声、CEUS及SMI检查测量消融灶体积,采用CEUS及SMI判断有无未完全消融结节和二维超声低回声区边缘是否存在残余微血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US检出未完全消融结节11个(11/56,19.64%),SMI检出未完全消融结节9个(9/56,1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二维超声、CEUS及SMI测量消融灶体积分别为(2.10±2.13)cm3、(1.75±1.67)cm3和(1.79±1.80)cm3,二维超声测量消融灶的体积大于CEUS及SMI(P均<0.05),CEUS测量消融灶的体积与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SMI与CEUS对消融后二维超声低回声区边缘存在残余微血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20个单点消融患者中,CEUS及SMI测量消融灶长度、宽度与消融能量均呈线性正相关(r=0.82、0.78,0.80、0.80,P均<0.05)。结论 SMI对未完全消融结节的检出率及对消融灶大小的评估与CEU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测量嗅球(OB)体积的可行性,观察健康国人OB体积随年龄增长的演变规律和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03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采用1.5T临床型MR系统行全脑扫描,在冠状位以手绘法测量OB体积。采用Sniffin' Sticks方法检测嗅觉功能,包括嗅觉阈值、嗅觉辨别和嗅觉识别,计算嗅觉总评分(TDI)。结果 男性左、右侧OB体积平均值分别为(88.66±29.36)cm3和(92.54±30.63)cm3,女性左、右侧OB体积平均为(74.84±19.34)cm3和(72.63±20.71)cm3;男性和女性两侧OB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OB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左侧:r=-0.24,P=0.02;右侧:r=-0.28,P=0.01)。左、右侧OB体积分别与同侧TDI评分呈正相关(左侧:r=0.21,P=0.03;右侧:r=0.22, P=0.02);右侧THR和ID评分与同侧OB体积也具有相关性(THR:r=0.19,P=0.04;ID:r=0.19,P=0.04)。结论 采用1.5T临床型MR仪可清晰显示和准确测量OB体积;国人OB体积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与相应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22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RFA治疗资料,所有患者于RFA前和RFA后即刻、1、3、6、12、24个月分别接受二维超声、CEUS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消融后疗效。结果 18例中,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达100%,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RFA前结节平均体积(0.08±0.07)ml,RFA后平均随访(14.21±8.7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微小癌平均体积为(0.004±0.020)ml,与消融后即刻相比,结节体积平均缩小(1.52±0.64)ml。随访期间,共20枚结节基本消失,且颈部未发现可疑转移性淋巴结。RFA前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可有效保留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消融治疗后1 h结节最大径及体积增大,治疗后1、3、6及12个月后结节逐渐缩小。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占93.24%(193/20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182/207);CEUS和(或)MR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回声较治疗前轻度增强;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占89.85%(186/207);消融治疗后1 h,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CEUS和(或)增强MRI显示结节完全消融或大部分消融且消融后可见消融灶周边环状水肿带。穿刺活检见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具有患者易耐受、可门诊治疗等优势,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根据MR T2WI信号强度预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可行性。方法 于超声引导对14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97个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其中42例(49个病灶)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进行盆腔平扫+MR增强扫描。微波消融功率为50 W,微波天线型号均为T11a。术前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层信号强度为标准,将子宫肌瘤分为高、等、低信号3组;消融后测量增强MRI中无灌注区体积作为消融体积,对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能效因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等、高信号组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平均能效因子分别为(685.01±206.27)J/cm3、(702.70±254.25)J/cm3和(945.12±321.83)J/cm3,高信号组与低信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瘤的信号强度可初步预测微波消融所需能量;微波消融中,T2WI呈高信号的子宫肌瘤所需能量高于呈低信号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MRI测量不同性别中国汉族正常成人枕叶体积。方法 于中国汉族健康成年脑数据库中选取200名志愿者,采集大脑三维磁化预备梯度回波T1WI。手动勾画ROI,测量左、右侧枕叶体积及全脑体积。将测量结果标准化,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枕叶体积的差异,分析枕叶体积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性别、年龄对枕叶体积的影响。结果 正常成人枕叶体积(105.37±10.41)cm3,标准化后为(105.44±9.20)cm3。标准化前男性与女性大脑枕叶体积[(111.34±9.15)cm3和(99.38±7.85)cm3]及标准化后男性与女性枕叶体积[(111.39±7.31)cm3和(99.48±6.7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1、12.01,P均<0.05)。标准化前、后男性左、右侧枕叶体积及女性左、右侧枕叶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准化前后男性、女性枕叶体积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标准化前r=-0.01、0.18,P=0.90、0.08,标准化后r=0.05、0.01,P=0.64、0.92)。性别及年龄对枕叶体积的影响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 中国健康成年人枕叶体积男性大于女性,双侧枕叶体积基本一致。枕叶体积不易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对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排CT机,对欧洲标准脊柱体模和QCT校准体模行CT扫描,根据不同管电压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135 kV组。每组除电压不同外,其余扫描参数相同,重建标准体模影像,并进行BMD测量。结果 4组标准体模平均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4.32,P<0.05);80 kV组、100 kV组、135 kV组平均BMD值与标准体模BMD真值(116. 67 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135 kV组BMD测量值减真值的绝对值分别为(57.22±1.80)mg/cm3、(22.82±0.65)mg/cm3、(0.08±0.27)mg/cm3、(15.94 ±2.52)mg/cm3。管电压与平均BMD呈负相关(r=-0.993,P<0.05)。结论 不同管电压对QCT BMD的测量结果有影响。采用QCT测量BMD时,建议将扫描协议中管电压固定为120 kV。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三维(3D)增强型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技术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中央前回体积和临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RRMS患者30例,间隔1年进行两次常规MR、轴位3D T1W及 ESWAN扫描,测量中央前回灰质铁沉积,以平均相位值(MPVs)表示;比较两次中央前回灰质MPVs值和中央前回体积的变化,分析中央前回MPVs值与中央前回体积、临床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两次检查中,中央前回灰质MPVs值分别为(2033.13±14.39)和(2022.65±1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回体积分别为(2307.82±109.24)和(2216.82±118.7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回灰质MPVs与中央前回体积均呈正相关(rs=0.764、0.592,P均<0.05); 中央前回灰质MPVs差值与中央前回体积差值呈正相关(rs=0.582,P<0.05).两次EDSS评分差值与中央前回体积差值呈负相关(rs=-0.587,P<0.05),与两次中央前回灰质MPVs差值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中央前回灰质MPVs值呈负相关(rs=-0.399,P<0.05);复发次数与两次MPVs差值呈负相关(rs=-0.367,P<0.05).结论 RRMS患者中央前回灰质铁异常沉积随病程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TQ技术测量经病理证实的101例患者共12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V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ROC曲线,获得结节SWV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佳截点。结果 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SWV[(3.15±1.91)m/s]大于良性结节[(2.06±0.54)m/s,P<0.01]。以SWV=2.43 m/s为截点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0%(40/59)、91.43%(64/70)。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56±0.86)大于良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00±0.29,P<0.01)。结论 VTQ技术可量化甲状腺结节硬度,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收集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VTQ检查,获得结节及结节周围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采用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SWV分别为(2.05±0.25)m/s 、(1.78±0.26)m/s(95%CI:1.68~1.88 m/s),恶性结节及其周围组织SWV分别为(3.57±1.29)m/s(95%CI:3.06~4.09 m/s)、(1.85±0.29)m/s(95%CI:1.73~1.96 m/s)。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与其周围组织、恶性结节与其周围组织间SW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良性结节周围组织与恶性结节周围组织间SW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6)。应用SWV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7,截断值为2.416 m/s,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89%(24/27)、96.43%(27/28)、96.00%(24/25)、90.00%(27/30)、24.89及0.12。结论 VTQ检查能够通过SWV值反映出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硬度,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良性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00例拟接受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的甲状腺单发良性囊实性肿物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PEI组(行PEI联合MWA序贯消融治疗)和对照组(行单纯MW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组内一般资料差异及组间疗效差异,评估序贯消融价值。结果 对100个甲状腺肿物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消融。随访期间PEI组5例、对照组3例失访。PEI组MWA用时、MWA总能量及治疗中患者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3、6及12个月,PEI组肿物体积缩小率(VR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6及12个月,2组肿物体积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PEI组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56%(43/45)和89.36%(42/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治疗后3、6及12个月,2组颈部美观评分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I组并发症率为6.67%(3/45),对照组为14.89%(7/47),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EI联合MWA序贯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囊实性肿物效果优于单纯MW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86例(156个结节),术前细胞学检查确定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对不全消融结节行二次消融.在术后随访观察消融术后结节大小变化及并发症情况.同时与此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6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人数及甲状腺功能恢复等.结果仅4/156枚需二次消融,一次消融率达97.4%.消融后第1、3、6及12个月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0.98%,45.37%,75.12%和86.83%;23/156(14.7%)枚结节在随访6-12个月内消失.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人数多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出现人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传统手术治疗的一个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8个结节.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在常规超声模式下,测量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消融灶的体积,并计算所有消融灶体积减小情况,在超声E成像模式下检测记录所有消融灶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5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其中27例为消融术患者,为观察组;27例为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可缩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结节的MR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MR DWI表现,评价DW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11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性病变进行MR DWI检查.其中,恶性结节23例,良性结节88例.观察和比较不同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确定最佳b值和ADC阈值,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随着b值增大,ADC值均降低.不同b值时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结节(P均<().05).甲状腺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0.01),而与甲状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选取ADC值1.70×10-3mm2/s为阈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32%、87.51%和86.93%.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与其病理表现有关.结论 DWIADC值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甲状腺良性结节通常无需处理,但随着结节增大可能影响美观或有压迫不适感,此时多需要治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已广泛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1])。本组旨在对行超声引导经皮双极RFA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局部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1例,对21例患者的23枚囊性为主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或微波)热消融治疗。于术后即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第3、6、12、18个月随访,超声测量结节体积,计算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分析热消融治疗效果。 结果21例患者在热消融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肿、出血及声音嘶哑、声音低沉、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征象。消融术后结节体积较术前呈进行性缩小,21例患者的23枚结节术后第3、6、12、18个月的VRR分别为0.733±0.045、0.823±0.039、0.904±0.034、0.933±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01,P<0.0001)。采用LSD-t方法两两比较,随访过程中各组VRR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尤其"搅拌消融法"为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6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482个,其中,女性356个,男性126个,年龄14~82岁,结节最大径0.7~9.2 cm;实性结节258个,囊实性结节224个,甲状腺结节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96个。甲状腺结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红肿、皮肤感染、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计算结节的体积缩小率,将结节按照囊实性比例、大小、是否有桥本病背景、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结节大小、有无桥本、性别、年龄大小分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甲状腺结节囊实性比例组间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后体积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1.2±5.7)%、(69.7±4.3)%、(84.6±3.7)%、(89.3±2.9)%、(93.7±1.6)%、(94.9±1.4)%;甲状腺结节囊性成分<20%、囊性成分20%~80%、囊性成分>80% 3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858、69.101、19.410、49.559、146.653、309.950,P均<0.001),囊性成分比例越高,消融灶缩小越快;将囊性成分<20%的结节,按照最大径≤3 cm及>3 cm、是否有桥本病背景进行分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大小分组:t=9.710、8.925、9.899、12.734、17.226、42.580;是否有桥本背景分组:t=5.529、7.981、4.843、6.558、17.976、28.906,P均<0.001),3 cm以下、无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结节射频消融后体积缩小更为显著;最大径≤3 cm且囊性成分<20%的结节在性别(男性、女性)、年龄(≤40岁、>40岁)组间,同一随访时间结节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