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井冈山大学2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专业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防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非国防生;非国防生在神经质上的得分高于国防生;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存在密切的相关.结论 经济负担轻、就业压力小的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强,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提出培养健康人格以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方法:以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两所学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分层随机抽取的650个小学生为对象,采用陈仲庚修订的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内—外向(t=-7.760,P<0.001)、神经质(t=11.662,P<0.001)和精神质(t=13.647,P<0.001)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维度内-外向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人格维度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通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强.结论:留守儿童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需要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制订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理素质量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93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男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女生(P<0.05)。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P<0.05);四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P<0.05);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高于一、二年级学生(P<0.05)。城市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自我意识、人际管理素质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生自尊、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艾森克问卷中文版(EPQ)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36名医学生施测。结果医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得分为68%,高于中等水平,体验积极情感的频率明显高于消极情感(t=9.82;P<0.01)。自尊、外向性(E)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各纬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尊、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外向性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2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之间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生活满意和消极情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P<0.001),女生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1);各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负性情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4月,整群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高校327名大学生,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为(3.75±0.57)分,生活满意度为(4.34±1.36)分,积极情绪为(4.47±1.00)分,消极情绪为(2.84±0.70)分;其中生活满意度在性别、成绩排名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情绪在不同成绩排名的大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正相关(r=0.514、0.474,P<0.05),与消极情绪存在负相关(r=-0.177,P<0.05);抵触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存在负相关(r=-0.352、-0.292,P<0.05),与消极情绪存在正相关(r=0.327,P<0.05);学校归属感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生活满意度27.7%的变异量、积极情绪22.8%的变异量、消极情绪10.7%的变异量。结论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农民工社会支持、人格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陕西省西安市245名农民工及农民工主要来源地204名留守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主观支持、主观幸福感、人格内外向性分别为(22.35±4.70)、(14.84±6.15)、(11.35±3.59)分,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225,P(0.001);人格内外向性与主观支持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151,P<0.05);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人格内外向性通过主观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不强,主观支持、人格特质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宽恕与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其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有研究发现,宽恕有助于增加正性情感,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内心的和谐[1]。宽恕的干预可以减轻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强个人的幸福感[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与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朝阳市三个县615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特征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15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并应用Bootstrap方法对其中介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空巢老人人格特征得分(51.55±4.86)分,社会支持得分(43.16±3.26)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9.83±1.38)分,空巢老人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r=-0.441,P<0.001),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呈负相关(r=-0.559,P<0.001),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487,P<0.001)。结论 空巢老人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是其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影响因素,且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7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分别可以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5.4%,3.7%,1.3%和17.3%。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亲友死亡、与教师关系紧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受批评或处分、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被盗或丢失东西、家庭经济困难、与人打架、家庭施加学习压力等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生活事件,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14.8%,13.9%,8.4%和30.0%。结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心理应激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方法选取有应激情绪来校医院就诊的253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学习《医学保健基础》选修课的273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测定2组对象的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应激状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一般效能感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应激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可通过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海军特勤官兵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总体幸福感和成就动机量表对来某医院疗养的428名海军特勤官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海军特勤官兵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结果海军特勤官兵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已婚、干部、大专及以下学历官兵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其各自分组的其他官兵;海勤、保障机种、潜艇、一线操作岗位的特勤官兵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其各自分组的其他官兵;高主观幸福感组官兵的回避失败动机得分显著低于低主观幸福感组得分;海军特勤官兵主观幸福感与避免失败动机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对部队官兵应当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心理韧性,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最终提升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庆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版对重庆市25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学校、年级、性别、健康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5);专业、是否独生、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应结合大学生学校、年级和健康状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OU Sheng-hu WANG Li-ping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3)
目的探讨重庆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版对重庆市25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学校、年级、性别、健康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5);专业、是否独生、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应结合大学生学校、年级和健康状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愈来愈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其基本特点是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主要测量方法有测量总体生活满意度、综合测量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具体领域满意度、体验取样法和昨日重现法四类,但各有所长;主观幸福感受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原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整体随机抽样,对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的300名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教师(81.90±14.09)得分高于女教师(79.23±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6,p<0.05);工龄在5年以下(79.04±15.35)、6~10年(80.21±14.54)、11~15年(81.47±14.50)、15年以上(80.89±17.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645,p<0.01);学历为专科(81.02±14.01)、本科(81.31±15.93)、硕士(80.93±16.89)、博士(79.37±16.3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9,p<0.01);职称为助教(80.06±12.43)、讲师(81.94±13.74)、副教授(79.45±16.35)、教授(78.04±17.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2,p<0.01).结论 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对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原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整体随机抽样,对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的300名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教师(81.90±14.09)得分高于女教师(79.23±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6,p<0.05);工龄在5年以下(79.04±15.35)、6~10年(80.21±14.54)、11~15年(81.47±14.50)、15年以上(80.89±17.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645,p<0.01);学历为专科(81.02±14.01)、本科(81.31±15.93)、硕士(80.93±16.89)、博士(79.37±16.3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9,p<0.01);职称为助教(80.06±12.43)、讲师(81.94±13.74)、副教授(79.45±16.35)、教授(78.04±17.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2,p<0.01)。结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对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研究感恩心理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讨感恩干预是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为被试者,把他们随机分为2组,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实验组写感恩拜访日记,控制组写心情日记。测量工具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结果①各个影响因素对主观幸福感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对健康的担心、抑郁或愉快的心境、精力。②在后测中,实验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t=5.106,P〈0.01)。结论感恩心理可以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进行预测,感恩心理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