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构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电子护理文书录入系统、医院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系统,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于2018年开始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结果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率从2018年的88.00%提高到2020年的99.88%;全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率从0.28%提高至0.44%,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率由2.90%提高到3.95%(均P<0.01);全院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从0.07%下降至0.06%,骨科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由0.17%下降至0.03%(P<0.05,P<0.01)。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促进静脉血栓护理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和品质同质化,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屈晓玲  王颖  杨婷 《护理学杂志》2021,36(18):10-13
目的 降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膀胱癌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2019年6~11月收治的168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2020年6~11月收治的17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级预防方案,即成立医护联合防治小组,将Caprini评估量表嵌入信息系统形成预警系统,根据风险分级实施分级预防.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D-二聚体检测值、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级预防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现阶段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防治及预后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生率较高,但老年人对其预防重视程度不够,其临床表现无年轻人明显。对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各种检查手段各有其优缺点,治疗以抗凝为主,但需注意出血风险。结论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高,诊断措施多样,需要分类对待,治疗过程中的利弊尤其需要注意,加强其专门的研究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依据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技术,制订并实施腹膜癌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256例腹膜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结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4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3例,均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肺栓塞1例;通过定期随访,截至2022年1月1日,14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使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预防规范化,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28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3例,干预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垂直血管壁血栓最大宽度、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干预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4.35%,对照组11.50%,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垂直血管壁血栓最大宽度、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烟威地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骨科收治的31 652例骨创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烟威地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进行检查,最终确诊1 424例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骨创伤部位、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好发部位、伴随疾病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 652例骨创伤住院患者中,1 424例确诊为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4.50%。其中,DVT 1 304例,发生率为4.12%,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37例,发生率为0.7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与年龄、是否需要长期制动、骨创伤部位、糖尿病、D-二聚体水平、简明损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与年龄、是否需要长期制动、骨创伤部位、糖尿病及D-二聚体水平、AIS分级及ISS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发病率以及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及含量,明确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调查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了解与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相关性。结果:在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1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长期卧床、制动和创伤这两种因素可能是诱导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可能占有较高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胸外术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发生率日渐增多,且误诊率和漏诊率高,针对科室大多数病人为恶性肿瘤及高龄患者,术后由于病情、监护、管道等多种因素不能早期下床活动,易于发生DVT的特点,在呼吸科易群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了医护一体化的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管理体系。该体系采用Caprini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表,通过对人院患者的准确评估,筛查高危病人,根据评估结果建立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及记录表,并在病人床头牌设置警示标识,实施分级预防管理。对于非高危病人,采取普通预防措施,并根据病情发展确定是否进行再次评估;对于高危病人,根据科室制定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及管理规范》进行术后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9.
综述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中的研究进展。建议静脉血栓栓塞症诊疗模式逐渐向医护共同决策的分级护理模式转变,健全信息化风险预警系统,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也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会大幅提高。研究~([1])表明,在没有接受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18%~36%及5%~22%,术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0.9%~2.8%及1.5%~10.0%;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40%~47%~([1]),而90%的肺动脉栓塞来源于下肢深静脉~([2])。传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索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通过PubMed检索2013~2017年发表的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的文献,运用BICOMB和图形聚类工具gCLUTO对文献进行关键字词篇矩阵、双向聚类分析,形成主题词聚类曲线图、主题词聚类矩阵及主题词聚类树状图。结果共4 083篇文献纳入分析,抽取出现频次63次的主题词33个,聚类分析获得7个研究热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控制、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性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研究、抗凝药物应用合理性管理、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的相关研究。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抗凝药物的应用,但护理方面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抗凝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对于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指导和规范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经多次讨论,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总结,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 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 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关键, 然而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烧伤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和预防指南, 各国学者仍在积极探索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该文就近年来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相关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价和监测提供工具.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理论框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方法收集评价证据,由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初步拟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85%与96.43%,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与0.869,协调系数分别为0.099~0.163,0.096~0.135.结论 构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过程严谨,具有可靠性,权重分配合理,可用于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对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8-06—2019-09完成的122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采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纳入自2016-10—2018-05完成的150例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常规抗凝药物及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周累计发生8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中心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轻症肺栓塞。对照组术后第6周累计发生3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中心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9例并发轻症肺栓塞,1例中并发肺栓塞而死亡。观察组术后第6天、出院当天、术后第6周累计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单髁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类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围手术期及院外多学科血栓防治模式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等骨科大手术后潜在危及生命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理想的血栓预防药物应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和其他并发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是一种强效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ADVANCE-2研究在TKR患者中比较了阿哌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研究主要疗效结果的优效性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8.
静脉血栓塞症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组动态变化的整体。近几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Wells评分系统、D二聚体、肺通气灌注扫描、CT、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基于对以上检查方法的诊断思路和策略的深入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将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将887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2例和观察组4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为提高与骨科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