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宜昌市城区1 020名1~7岁儿童基础免疫相关疾病进行抗体水平监测,为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微量末梢血,用酶标法和金标法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等6种疾病的IgG抗体阳性率.结果:6种疾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脊灰97.41%、麻疹92.22%、百日咳71.61%、白喉83.96%、破伤风94.12%、乙肝67.85%.结论:及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程序,是建立儿童有效免疫屏障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8年广安市邻水县健康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乙型肝炎免疫水平状况,及时为免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邻水县随机抽取7个年龄组304名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进行麻疹IgG抗体、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乙肝表面抗体和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200mIU/ml)有289人,阳性率为95.07%;白喉抗毒素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90人,阳性率为95.39%,抗毒素平均值为0.28IU/ml;百日咳抗体阳性(≥1∶20)有295人,阳性率为97.04%,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66.78%;破伤风抗毒素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47人,阳性率为81.2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有164人,阳性率为53.95%;结论广安市邻水县健康人群麻疹、白喉和百日咳抗体达到标准水平;破伤风抗毒素和乙肝表面抗体未达到标准水平,需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兴海县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型肝炎(乙肝)、儿童结核病和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状况.[方法]抽取部分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年版)规定的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抗体保护率百日咳为70%,白喉为92%,破伤风为92%,麻疹为82%,乙肝为57.24%,脊灰Ⅰ型、Ⅱ型和Ⅲ型为100%,卡介苗12周阳转率为93.33%.[结论]通过检测,兴海县0~14岁儿童中脊灰、白喉、破伤风和卡介苗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达到卫生部规定目标(85%),百日咳保护抗体水平、抗-HBs保护率和麻疹抗体保护率未达到免疫成功率指标,因此,为了全面提高疫苗针对疾病的免疫力,应对县、乡和村三级接种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重点继续做好基础和加强免疫,在人群中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麻城市健康儿童麻疹、风疹、乙脑、乙型肝炎(乙肝)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情况,为制订免疫规划策略和实施免疫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区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健康儿童6 250名,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风疹IgG抗体、乙脑IgG抗体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 共检测6 250份血清样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7.9%,风疹IgG抗体阳性率80.6%,乙脑IgG抗体阳性率78.4%,乙肝抗体(HBsAb)阳性率52.5%.结论 麻城市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风疹IgG抗体、乙脑IgG抗体免疫水平较高,乙肝抗体(HB-sAb)免疫水平低.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和乡镇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81-1782
目的了解白山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血清抗体水平。方法在全市6个县(市、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八道江区,对0~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为80.0%,白喉IgG抗体阳性率为68.10%,新生儿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为49.52%。不同年龄组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人群免疫水平监测,考虑对成人进行加强免疫[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入园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以下简称“五防”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的吻合程度,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和免疫状况。方法 选取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新近入园的948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水平,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收集预防接种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48例入园儿童中,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均超过90%,乙肝抗体阳性率低于65%。除城镇儿童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P<0.05)外,性别、户籍、居住地对“五防”疫苗的抗体阳性率影响不大(P>0.05)。全程接种乙肝、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入园儿童乙肝、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全程接种者(P<0.05)。首针、全程是否及时接种“五防”疫苗对入园儿童这5种IgG抗体阳性率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 948例入园儿童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效果较好,而乙肝抗体阳性率相比较低。全程接种率相比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对评价儿童乙肝、白喉、破伤风疫苗免疫效果更有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为相应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每个年龄组各抽取25~40人采集血,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测定。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7.55%,抗毒素平均含量为2230.405mIU/m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7.68%;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87.55%,达到保护水平者占68.24%,GMT为1∶641.2;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87.98%,GMT为1∶82.7;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6.57%,抗毒素平均含量为0.798IU/ml。结论麻疹、乙肝、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的基础免疫接种有效,但是应亟待提高青少年及成人的乙肝、百日咳和破伤风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健康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免疫水平。方法  1 999年在广州市 5个区 (市 )随机抽取 2~ 4岁 ,6~ 8岁 ,1 3~ 1 5岁 ,2 5~ 39岁 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 975份血液标本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 (ELISA)、间接血凝 (IHA)、凝集反应等免疫方法检测麻疹、白喉和破伤风、百日咳的抗体。结果 受检人群中的麻疹、白喉、破伤风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4 8%、89 1 %和 87 1 % ,前者的抗体GMRT为 1 388 2 8,后二者平均抗毒素分别为 0 1 3IU/ml、0 2 0IU/ml;百白咳抗体阳性率高达 97 6 % ,但抗体保护率 ( 44 2 % )及GMRT( 1 86 50 )较低 ;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州市 2~ 39岁人群对麻疹、白喉和破伤风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 ;百日咳抗体水平低 ,需规范接种 ,确保有效免疫 ;为消除白喉流行的隐患和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应加强成人白喉和孕妇破伤风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崇左市边境地区儿童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状况及居民知识水平,为中越边境地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3个中越边境县(市)2~7岁儿童444人,分析麻疹(MV)IgG抗体、白喉(DP)IgG 抗体、脊髓灰质炎(PV)总抗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水平。结果 中越边境地区儿童的乙肝抗原及乙肝、脊灰、麻疹、白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53.6%、97.1%、95.7%、9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 分别为 1∶67.47、1∶1 385.08、1∶0.13、1∶39.74。不同年龄组间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892,P<0.001);不同地区组间乙肝抗体、白喉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HBsAb = 12.084,χ2DPIgG = 7.452,P<0.05);常住儿童脊灰、麻疹、白喉抗体阳性率均大于流动儿童(χ2PVIgG = 7.551,χ2MVIgG = 12.771,χ2DPIgG = 14.564,P<0.05)。本地儿童乙肝、麻疹、白喉、乙脑接种率均大于外地儿童(P<0.05);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正确率均大于80%,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是预防接种门诊。结论 崇左市边境地区2~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抗体水平和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儿童监护人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水平达标。流动儿童和边远地区儿童为免疫规划管理薄弱人群,应结合抗体水平监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德县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型肝炎(乙肝)、儿童结核病和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状况。方法抽取部分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年版)规定的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百日咳抗体保护率72%,白喉抗体保护率87%,破伤风抗体保护率89%,麻疹抗体保护率74%,乙肝抗体保护率74%,脊灰Ⅰ型、Ⅱ型和Ⅲ型抗体保护率100%,卡介苗12周阳转率82.35%。结论贵德县0~6岁儿童中脊灰、白喉、破伤风和卡介苗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达到卫生部规定目标(85%),百日咳保护抗体水平,抗-HBs保护率和麻疹抗体保护率未达到免疫成功率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同德县健康儿童百日咳、破伤风、流行型脑膜炎(流脑)、风疹、麻疹、乙型肝炎(乙肝)、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水平。[方法]Z008年6月,在同德县抽取部分1~14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7种疾病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检测124人,百日咳抗体达保护率为81.45%,破伤风抗体达保护率为58.48%.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38.70%,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为100.00%,麻疹抗体达保护率为78.24%,抗-HBs达保护率为87.50%,脊灰I型、Ⅱ型、Ⅲ型抗体达保护率均为100.00%,风疹抗体阳性率为45.97%。风疹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P〈0.01),其他抗体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德县1~14岁儿童对破伤风、乙肝、流脑(C群)、脊灰具有较高的保护水平,但对百13咳、麻疹、流脑(A群)、风疹的保护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海口市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人群免疫水平,评价免疫预防接种效果,为下一步调整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988名健康儿童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988份血清标本,麻疹、风疹、脊灰、白喉和流脑IgG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6%、93.22%、95.75%、92.00%和89.68%,5种抗体保护水平均达到了85%以上,乙脑IgG 抗体阳性率为73.68%,HBsAb阳性率为56.68%。结论 海口市1~7岁健康儿童的麻疹、风疹、脊灰、白喉、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乙肝和乙脑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应加强这两种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武鸣县全人群白喉和麻疹抗体水平,初步评价免疫规划效果,为麻疹预防控制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对策。方法按(2013年广西部分县全人群免疫规划抗体水平调查表》抽样调查和采集血清,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血清样本进行白喉和麻疹检测。结果共调查600人,人群中白喉IgG和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86.50%和82.50%、43.83%。白喉IgG阳性率和麻疹IgG保护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白喉IgG抗体阳性率双桥镇(91.5%)分别高于锣圩和灵马镇(P〈0.05);麻疹IgG保护率三合村最高(54.55%),王桥村最低(37.31%)。年龄分布上白喉和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均呈现中间低、两端高的现象。男性和女性的白喉和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结论现阶段武鸣县仍有发生麻疹疫情暴发或流行的血清学基础。应从落实人员经费、采取常规免疫与强化免疫相结合、加强对免疫规划薄弱区域的甄别管理等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才能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市城区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用ELISA法对本市城区243名接种完18月龄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1月后至2岁以内的儿童进行相关6种抗体的检测。[结果]抗体阳性率,脊灰93.83%、麻疹95.06%、百日咳97.94%、白喉96.29%、破伤风98.35%、乙肝68.72%;不同性别间6种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Vaccine》2018,36(6):899-905
Vaccine coverag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Luxembourg is high, but refugees or asylum seekers may be incompletely vaccinated and susceptible to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In order to assess protection rates, serum and oral flu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406 newcomers aged between 13 and 70 years arriving 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 2012. Sera were screened for IgG antibodies against measles, rubella, mumps, hepatitis B, tetanus, diphtheria and pertussis. Oral fluid samples were screened for antibodies against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irus to investigate their suitability for antibody prevalence studies.More than 90%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IgG antibodies against rubella, 73% against measles and 56% against mumps. Less than 19% had anti-HBs antibodies. Nearly 84%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an adequate protection against tetanus, 73% against diphtheria and 40% had pertussis antibodies. 93%, 95% and 78% of the measles, rubella and mumps test results obtained with serum and oral fluid were concordant.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lacked antibodies against at least one of the measles/mumps/rubella (58%) and 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72%) vaccine components and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82%) and might thus profit from vaccination. Oral fluid is a suitable alternative and non-invasive specimen for measles/rubella antibody prevalence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太原市10县区儿童麻疹、白喉、破伤风、乙肝抗体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及质量,为免疫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并将其作为考核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标准之一。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与批质量检验抽样法进行调查,采集儿童静脉血2~3ml,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体,采用问接血凝试验测定破伤风抗体及白喉抗体。结果各县区儿童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岁与1—2岁儿童之间麻疹抗体与乙肝表面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县区与城区儿童抗体水平也存在差异,且各县区抗体免疫成功率也存在差异。结论太原市2岁以下儿童白喉、破伤风和乙肝已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麻疹抗体水平较低;但各县区又有差异,需采取必要措施,规范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序列特征,为制定广西计划免疫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广西1989-2008年共发生传统可免疫性疾病1 191 789例,死亡5 382例,年均发病率为124.2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53/10万;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发生改变,从1989年发病率最高的乙肝(3.02/10万)转为2008年的肺结核(131.41/10万);发病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广西1989-2008年乙肝、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麻疹在1993年出现1次暴发后递减,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和脊髓灰质炎总体呈下降趋势;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死亡谱发生改变,1989-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居于7种疾病的首位,2004-2008年死亡率居于首位的疾病转变为肺结核;死亡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总体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93年除外),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肺结核和乙肝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广西1989-2008年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乙肝和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