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肾上腺腺瘤患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量肾血管性高血压组(40例)、肾上腺腺瘤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含量,用酶免疫法测定上述人群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来表示NO的量.结果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内皮素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OS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肾上腺腺瘤组醛固酮和内皮素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肾索、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内皮素和NO的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肾上腺腺瘤、肾血管性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仙桃市第-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难治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螺内酯.治疗后,分析两组RAAS指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10周后较治疗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5周及10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螺内酯可以有效地将交感神经活性阻断,降低RAAS指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三者的产生,起到协同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22例患有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联合测定。结果高血压患者按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可分为四个类型:正常肾素型高血压、高肾素型高血压、低肾素型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醛固酮增多)。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水肿等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多降低;而哮喘等肺应激性疾病则表现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升高,两者的醛固酮水平基本正常。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影响,在维持机体血压和血容量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70例正常人及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心钠素水平的分析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高血压组心钠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高血压患者的肾素与心钠素水平呈负相关(r=-0.229,P<0.05);在肾素分型及血管紧张素Ⅱ分型中,高肾素型及高血管紧张素Ⅱ型高血压患者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P<0.01;r=-0.526,P<0.01),提示血浆心钠素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以及心钠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拮抗作用的减弱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重要的病理调节机制之一。3.本文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程度与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可能与高肾素组病人心钠素水平低于低肾素组,以及低肾素组病人心钠素水平高于高肾素组有关。其血压升高程度可能部分取决于二者的平衡制约状态及与外周阻力血管(靶器官)受体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所谓肾性高血压系指肾实质病变和肾血管病变所引起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分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其中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是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所致的血压升高,包括肾动脉硬化和1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利尿、脱水常因使肾血流量下降导致肾素分泌增加,使血压更趋升高。一般认为,应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可使此型高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6.
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对肾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伊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对中国高血压病患者肾素-醛固酮系统(RAS)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1例。售货亭 用各种抗高血压药一周后,给予普通饮食及安慰剂两周,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伊贝沙坦150-300mg,苯那普利10-20mg,每日一次,两周随访一次。记录血压和不良反应,疗程8周,治疗前后各行坐位取血,按照标准离心,用放免法检测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结果:服伊贝沙坦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呈平行性增加,苯那普利组肾素活性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降。醛固酮在两组中均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的降压效果相似。伊贝沙坦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每日一次口服伊贝沙坦150-300mg或七那普利10-20mg,其降压作用相似均可持续24h,伊贝沙坦使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呈平行性升高,而苯那普利使肾素活性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降。说明其作用机制不同;伊贝沙坦较苯那普利的副作用少是其选择性AT1受体阻制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性高血压为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阻塞所造成的高血压。及时解除动脉狭窄或阻塞后,高血压可逆转。它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阻塞或肾硬化不同,后者系长期高血压的后果,即使解除阻塞也不能使血压复原。一、病理生理:本病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常在动物实验中见到,肾动脉被钳央数分钟后发现,血压升高与循环中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相平行,反映血压升高是由于周围血管紧张素Ⅱ增高所致。当钳夹解除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血压很快恢复正常水平。若钳夹肾动脉持续数天或数周则进入第二期,此时血压升高,但循环中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则无明显增高,至少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刺激呈部份分离,但血管紧张素Ⅱ仍可能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故此期纠正肾动脉狭窄或肾切除后高血压仍可缓解。在少数患者及动物实验中发现,单侧肾动脉重度狭窄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压均明显增高,钠及钾丢失,这是低血钠性高血压综合征.若第二期未发展到严重低血钠性综合征,将经过数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 mg、比索洛尔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 mg治疗8周前后分别检测血浆肾素(Re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肾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比索洛尔均能降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晚上服用比索洛尔对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糖、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蹙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RAA)水平,探讨是否RAAS的激活是2者共同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正常人、112例单纯糖代谢异常患者、101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27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RAA水平和活性。结果3组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IGM常组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肾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醛固酮水平与空腹血糖、肾素、收缩压、血管紧张素Ⅱ高度相关。结论高血糖和原发性高血压同样存在RAAS的激活,组织水平干预醛固酮应该成为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个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原心性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肾素-血管肾张素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作用进行简略阐述,介绍血管紧张素Ⅱ家族和最近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非肽同类物,由此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AT1和AT2两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能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98例,选取其中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6例采用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乙组患者22例采用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的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存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邱翔  刘伟  刘冰  杨廷舰 《安徽医药》2018,22(4):674-67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治疗组(内镜组)以及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半年后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能显著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入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微创组40例,开颅组20例,两组患者在意识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在局麻下行穿刺血肿碎吸术,开颅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治疗40例,基本治愈21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7例,无进步3例,死亡1例。开颅组20例,其中,开颅血肿清除16例,临床基本治愈7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进步3例,死亡1例;开颅去骨瓣4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1例,无进步1例,死亡例1例。结论: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再配合超早期手术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实验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d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简单,安全,可靠,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颅内血肿微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并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第14、30天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较快。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神经功能,有利于保护健康脑组织及全身其他脏器,明显有利于脑出血的恢复及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以下简称:微创)并中医辨证综合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77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不同中医证型采用辨证施治进行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4.5%;对照组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ADL评级,治疗组优良率79.3%,对照组72.2%,具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并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对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头皮出血10例;硬膜外出血4例;穿刺通路出血9例;再出血24例;颅内感染1例;低颅压3例;气颅5例;死亡2例。结论徒手锥颅微创引流术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