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瓣连续缝合和鼻腔填塞对患者术后症状、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25例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并排除其他鼻部疾病和基础疾病的成年患者,入院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机接受缝合(13例)或者填塞(12例),比较术后第一天症状(鼻部头部疼痛和睡眠情况自我评分),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较填塞组术后头部和鼻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睡眠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两组均无观察到鼻中隔血肿、脓肿和穿孔。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1—3d),填塞组为2.7d(2—4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黏膜瓣缝合可作为鼻腔填塞外的另一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李坤 《临床医学》2017,(6):109-110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鼻腔扩容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较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可显著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对称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不填塞法与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术后鼻腔不填塞,45例患者术后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不填塞组术后鼻腔局部疼痛及头胀痛等症状比凡士林纱条填塞组明显减轻,且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不填塞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30例.[结果]临床观察6~12个月,其中显效26例,占88%,有效4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全部病人感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症状消失,脓涕消失或明显减少,鼻中隔偏曲部位消失,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对鼻中隔首次矫正术后效果欠佳者,使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再矫正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4-04~2006-02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106例,疗效较好,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1例,女35例,年龄16~61(平均37)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4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鼻息肉、鼻窦炎58例。本组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涕倒流、耳鸣、鼻出血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再次矫正术26例手术技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手术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26例鼻中隔手术后仍明显偏曲并有头痛、鼻阻或鼻窦炎患者引流不畅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结果:26例患者从不同部位人手进行手术,术后均达到了良好效果,并且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0.5a以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再次手术比第一次手术困难,不能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必须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首次手术切除的范围不同,再次手术的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10-3411
探讨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予鼻中隔缝合,双侧鼻腔不做填塞处理;对照组在术后予双侧鼻腔填塞。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2d在鼻塞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鼻部疼痛、耳鸣/耳闷、溢泪及睡眠困难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未出现再次出血、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鼻腔局部粘连2例(5.1%),对照组出现4例(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适感和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延庆县医院2007-10-2010-10治疗的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2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94.5%,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2a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中隔软弱、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8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对我科2005-12/2007-2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8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科2006-01~2006-12对9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取得明显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8例,女28例;年龄23~62岁。对96例患者在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1.2健康教育的实施1.2.1入院时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自我介绍后,送患者到病房,陪同患者熟悉病房周围环境和设施;详细介绍病区作息制度、陪护制度、探视制度及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的姓名;介绍患者与病房患者认识;讲解鼻中隔偏曲的原因、治疗方法、效果。1.2.2手术前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与手术有关的注意事项。解释…  相似文献   

13.
我们2003/2007年对5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5~57(平均26.7)岁。病程1~18 a。变应性鼻炎诊断符合2004年兰州标准[1],本组均有鼻痒、喷嚏、流清水鼻涕和鼻塞等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其中“C”型偏曲31例,“S”型偏曲5例,棘突型偏曲7例,嵴突型偏曲15例,同时伴有下鼻甲肥大者13例。本组术前均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皮质类固醇药1 a以上,疗效欠佳,均予以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同时予以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常规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丁卡因20 m l加肾上腺素1 m l)以及鼻中隔两侧黏骨膜下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10 m l加肾上腺素2滴)。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移行处做弧形切口,深达软骨,用鼻中隔黏膜刀及剥离器沿软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黏骨膜达偏曲范围。再在距上述切口内0.2 cm处鼻中隔软骨上做切口,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鼻中隔右侧黏骨膜。置入鼻中隔扩张器,回旋刀切除鼻中隔软骨,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梨骨,鼻中隔黏骨膜复位,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失败而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曾局麻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观察0.5~2 a,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中隔正直,无鼻中隔穿孔及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者可以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提倡鼻中隔矫正术在鼻内镜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及少年儿童鼻中隔手术适应证.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注意事项,探讨老年人及少年儿童鼻中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少年儿童和老年患者经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结论 患者的年龄问题不应该成为临床医师行鼻中隔偏曲手术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苏洁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11-5611,565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鼻腔填塞术期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鼻腔填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包括心理舒适护理、鼻腔、体位、饮食等生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以及采用5点口述评分法评分记录鼻腔填塞期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填塞期疼痛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腔填塞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鼻腔填塞期的不适程度,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的方法,减轻鼻腔填塞的不适感。方法:66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按术后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或硅胶管的不同分成两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鼻腔填塞后鼻塞、鼻腔头部胀痛、吞咽困难、失眠情况,以及拔除填塞物时患者和医生的感受评分,记录填塞期间血氧饱和度,并比较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的差异。结果:鼻腔填塞期间患者的各项感受、血氧饱和度情况,硅胶管填塞组优于凡士林纱条组(P<0.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用硅胶管填塞鼻腔,患者的不适感轻,而且管状通道能够提供适当的通气量。  相似文献   

18.
19.
田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58-6459
本科2002—06/2007—08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48例患者术后经过0.5a以上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20~55(平均33.5)岁。本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患者情绪紧张,特别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患者,阻碍手术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