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寻求最佳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本地区11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的相关因素调查,采用职业危害认知量表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量表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进行评定.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吸人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职业压力性精神因素.不同教育程度、护理年资、护理级别的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有效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202-1203
目的 提高肿瘤科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损伤保证护理人员安全.方法 分析化疗药物的危害及影响防护因素,提出重视职业安全教育.结果 护理人员能认识化疗药物的危害掌握防范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有了充分认识,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为了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综述了护理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明确了锐器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护理人员锐器伤和化疗药物危害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艾素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19-1320
随着各种高新诊疗技术的广泛使用,职业危害是护理人员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临床一线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自我防护问题。但文献[1]显示,我国护理学者们对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调查护生职业危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护生职业防护的干预方法,为减少护生职业危害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评估核医学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结果: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无职业危害事件发生.结论:根据核医学科职业特点,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有效减少了放射性辐射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6.
护理人员是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如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认识急诊室护士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积极地进行相应的预防,以有效地保护急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促进急诊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收集国内外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切身体会和实际操作经验,认真全面地研究分析了急诊护理人员可能面对的各种职业危害.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有的来自护理人员本身,有的是医院方面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还有的是来自社会方面的侵扰,多种原因交织交互,情况多种多样,也十分复杂.结论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从多方面人手提出一些有益的防护措施,对于急诊护理人员认识和有效规避职业危害风险、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手术室新入科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情况,以期为降低职业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手术室新入科护理人员及护生342名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职业危害情况、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自我防护情况,给予职业防护干预后,再次调查其职业危害情况、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掌握以及自我防护情况,了解其变化。结果: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机械性危害发生率最高,职业危害发生因素中,职业防护培训情况、生源以及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等是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相关危险因素干预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发生率较高,范围较广,根据职业危害的分类开展职业安全专题培训,发放《职业安全知识手册》,加强防护技能训练,提供防护用品等干预措施,能促进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信念和态度的转变,最终影响其行为,提高其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及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职业暴露是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常导致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为了了解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状况,探寻职业暴露发生的规范.更进一步完善职业暴露流程,判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笔者对我院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及防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已经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目标。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化学药物和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损伤,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自身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术室在医院各科室中是护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较多的科室.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节奏较快且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均较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手术室内存在着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还有医疗锐器(各种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的意外伤害等,手术室是护理人员易感染的科室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多种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设备逐渐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使用,工作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工作繁忙、节奏紧张、生活缺乏规律性易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各种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现将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工作中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结果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危害有利器损伤和物理化学因子损伤。结论通过加强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4.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周旦云  王爱梅 《护理研究》2004,18(14):1293-1294
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危人群之中,经常暴露于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环境里,或直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病变部位,职业感染的机会较多,同时,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和工作中紧张的心态使得她们在心理上需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些使护士成为职业危害中最为危险的群体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职业危害引起高度重视,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确保自己身心的健康。现将妇产科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以及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介绍如下。1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1.1 生物因素的危害 除一些常…  相似文献   

15.
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环节的研究分析,认为只有进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运用科学的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防护流程,才能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结果:护理人员认识到职业危害的危害性,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了身心危害。结论:落实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减少职业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医院病人的高度集中,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内特有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性高度应激状态。这些不良的职业卫生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了慢性长期性的职业影响和急性突发性危害。如何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已经成为护理界的热门话题。现就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如下。1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1.1生物性感染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据…  相似文献   

17.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鸣 《上海护理》2010,10(4):92-96
在护理人员职业活动环境中,存在多种职业危害,主要包括5种类型: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人体工效学危害,心理和组织危害。这些职业危害对护士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并进而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有效的职业防护是构建良性执业环境,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护士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1]。从而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本文就其主要问题综述如下。护士的职业危害1.生物性危害。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播的疾病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口腔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疾病的传播及减少对自身的危害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口腔科存在的职业危害的原因,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使口腔科医护人员全面认识到职业相关危害因素,增强其在工作中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肿瘤专业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依然严峻,防护措施尚不到位,使其成为了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自我防护不仅可以使护理人员免遭疾病的侵袭或其它危险因素的伤害,同时也与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患者治愈率密切相关.如何有效避免肿瘤专业护士的职业危害,提高临床护士的主动防护意识,是预防肿瘤专业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重点,笔者从事肿瘤专业护理工作16 a,现就护理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的体会初析于下,以引起同道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