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平衡和水解平衡。方法 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比较了制附子、四逆汤、四逆汤药渣和含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混合对照品体系中的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结果 在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溶解并发生水解反应,而脂类生物碱则难溶于水。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水溶性相近,但是次乌头碱在水中的热稳定性更高,C19二萜骨架上C3取代基(—OH或—H)的变化影响生物碱的稳定性。结论四逆汤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由其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附姜、四逆汤水提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配伍前后水提液化学成分变化,以验证中药配伍理论。[方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60∶40);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附子配伍后次乌头碱增加显著,推测可能为水解产物的X峰明显增大。其中附姜配伍3种生物碱均增加;而四逆汤中新乌头碱略有增加,乌头碱明显降低。[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说明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乌头炮制品煎煮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乌头炮制品(制川乌、创草乌)煎煮前后乌头生物碱含量变化及其在复方的煎煮液中含量,结果表明制川乌和制草乌在常规水煎煮2.5h后,乌头生物碱量降低2~5倍和1.5~4倍。复方水煎液中乌头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为0.0053%~0.0397%。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pH值(7~10)和时间(0~20 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 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Magic C18AQ色谱柱;乙腈-水(0.1%三乙胺)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5~665μg.mL-1,6.05~605μg.mL-1和5.80~580μg.mL-1。该方法回收率新乌头碱为98.77%(RSD=0.41%),乌头碱为101.3%(RSD=1.55%),次乌头碱为97.48%(RSD=1.34%)。[结论]RP-HPLC梯度洗脱法能将乌头类生物碱很好地分离检测,提高了时效,减少了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活性碳对乌头类生物碱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院中药制剂益气回阳注射液中的附子采用水醇工艺法提取,药液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制剂成品却检测不出附子所含的乌头碱类生物碱成分。为了解其中原因,本实验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附子药液及经不同量的活性碳吸附后附子药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是因为活性碳对乌头碱类生物碱吸附作用较强而致使含附子药液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丢失,提示在该类制剂工艺中应尽量避免活性碳吸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的化学成分,寻找更多有活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氧化铝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有关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IR,ESI—MS,^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乌头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3-二乙酰基-14-羟基-2-异丁酰基-赫替新(11,13-diacetyl-14-hydroxy-2-isobutyryl hetisine,Ⅰ)、关附庚素(guan—fubase G,Ⅱ)、关附己素(guan—fu base F,Ⅲ)、关附Z素(guan—fu base Z,Ⅳ)、关附壬素(guan—fu base I,Ⅴ)、关附子素(guan—fu baseK,Ⅵ)、关附胺醇(guan—fu aminealcohol,Ⅶ)。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关附巳素(guan—fu base P),首次报道其氢谱和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8.
离子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研究了离子对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条件,拟订了复方制剂参附注射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乌头碱含量在65~259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乌头碱的回收率为95.68±1.84~97.78±1.01%。本法取样量少、准确、精密度较好,用于不同批号供试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理中片中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理中缓释片原料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测得对照品乌头碱的标准曲线为:A=0.026C-0.039(r=0.9965),在16.1~48.3μg/ml范围内,浓度和吸收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1.5%,表明该方法精确、可行。并测得3批原料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5、0.44和0.52 mg/g。  相似文献   

10.
乌头炮制品煎者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及非酯型生物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足趾容积变化的影响,初步明确其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左后足趾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0.1mL/只造模,2W后,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单酯型生物碱组、双酯型生物碱组及非酯型生物碱组,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生物碱药液,给药2W后,检测血清中NO及TNF-α含量,造模及给药期间同时记录体重及足趾容积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均受到抑制(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中NO、TNF-α含量亦显著性降低(P〈0.01),单酯型组及非酯型组在降低NO作用上较双酯型明显(P〈0.05);且各给药组大鼠的足趾容积显著降低(P〈0.01),其中单酯型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附子中单酯型、双酯型及非酯型生物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单酯型生物碱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味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附子与五味子合用,双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量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配伍双酯型生物碱的量下降,附子与黄连配伍脂型生物碱和生物碱的总量均降低,但双酯型生物碱变化无规律。结论附子与五味子合用毒性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草问荆总生物碱(TAEP)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及HPLC—UV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TAEP对大鼠纹状体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升高纹状体单胺类递质中性及酸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对大鼠前脑边缘区的单胺类递质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显著升高边缘区单胺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的含量。但对于3,4—二羟基苯乙醇(DHPG)的升高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EP具有与利血平相似的单胺排空作用,是TAEP对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安定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健脾温肾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脾温肾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温肾法组成的基本方(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等)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甲苯卡巴胆碱口服,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4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温肾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提高患者的最大尿流速及膀胱排空率,减少残留尿,改善排尿症状及尿潴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控制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品质量,阐明该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及药动学特征,综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乌头类生物碱的裂解、成分鉴别、炮制配伍前后成分变化、药物的体内代谢转化、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材、饮片、成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直立百部中二脱氢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的质量分数。方法采用THERMOHyper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5 min,体积比43∶57;45~50 min,体积比43∶57~55∶45;50~90 min,体积比55∶45。),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二脱氢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161μg.mL-1(r=0.999 8),14~98μg.mL-1(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101.3%,RSD值分别为1.98%、1.66%(n=6)。3批药材中的二脱氢对叶百部碱质量分数分别为1.13、1.14、1.11 mg·g-1,氧化对叶百部碱质量分数分别为1.78、1.81、1.76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直立百部药材中二脱氢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生物碱(TAPN)的镇痛作用与前列腺素(PG s)、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电刺激法3种致痛模型;测定3种不同致痛物乙酰胆碱(A ch)、醋酸(AA)和硫酸镁(M gSO4)致小鼠扭体反应后腹腔液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采用纳洛酮拮抗实验的方法,分析TAPN镇痛作用与前列腺素及阿片受体的关系,初步探讨TAPN的镇痛作用机制。结果TAPN对A ch、AA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M gSO4的作用,且TAPN能明显降低小鼠AA致扭体后腹腔液中PGE2水平;在纳洛酮拮抗实验中,ip或侧脑室给药(icv)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均不能对抗TAPN的镇痛作用。结论TAPN抑制PG s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外周镇痛作用的主要机制;其中枢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生物碱(TAPN)的镇痛作用部位。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试验,ip和iv两种给药途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所得ED50进行比较,小鼠和大鼠侧脑室给药法(icv)、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法(ith)确定TAPN的镇痛作用部位。结果TAPNip给药对福尔马林致痛的早、晚两相疼痛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对晚期相更为敏感。ip或iv等剂量的TAPN,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程度多以ip为强,且测得TAPN给药后各个时间段的ED50(ip)均小于ED50(iv)。TAPN微量icv给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微量ith给药无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TAPN的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同时也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且在脊髓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