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机制,为其鉴别诊断寻求客观的临床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法国Diagnostica 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血凝仪对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我院38例脑梗死与40例脑出血患者标本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PT、APTT、T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ib的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均存在变化,可以根据其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初步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Jin Y  Xing H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22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结果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明显增高(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血清D-二聚体监测可作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及疗效观察指标之一,并为及时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局部血流通畅,减少代谢产物的聚集、减轻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其病理生理意义.②方法 对342例ACVD患者和60例正常人均采用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③结果 ACVD患者较正常人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脑出血(CH)与脑梗死(CI)两组问比较,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大面积脑梗死组血中D-二聚体含量高于腔隙性脑梗死.④结论 急性CI与CH患者机体内均存在高凝状态,脑出血不是原发或继发的纤溶亢进所致,而是高凝造成的血管硬化破裂所致,是高凝状态的另一种表现,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作为ACVD的一个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巧 《中原医刊》2006,33(2):13-14
目的了解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肺栓塞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美国Backm an公司生产ACL9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肺栓塞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1周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肺栓塞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以及50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24±1.80) mg/L,健康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70±0.30) mg/L.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48小时内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觉民 《广西医学》2000,22(4):712-713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急性脑血管早期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52例出血患者,50例脑梗死患者,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出血组D-二聚体阳性率为78.85%,梗死组阳性率为56.00%。非脑血管病组为0。结论:D-二聚体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不能以此区分脑出血及梗死也不能作为溶栓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亚型判断的重要指标,对病情轻重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预后监测及疗效追踪的一项有用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文娟  杨凯 《吉林医学》2015,(4):665-6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I)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71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28例为AAD患者,4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检测急性胸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判断血浆D-二聚体对AAD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D-二聚体检测在(5.4±2.2)mg/L(参考值为0.1~0.3 mg/L),ACS患者组D-二聚体检测值在(0.3±0.2)mg/L,AAD患者组明显高于ACS患者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筛查AAD的有效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及其对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D-二聚体,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D-dimer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亢进,且随着病情加重,D-dimer值越高。故D-dimer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和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与高血压性脑出血部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扉 《疑难病杂志》2008,7(4):224-22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出血部位与D-二聚体(DD)含量的关系。方法将经头颅CT检查确定HIH的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发病后第1~7天晨起7:00采取空腹肘静脉血,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法测定DD,同时测定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TT、PT、APTT缩短,Fb及DD含量较对照组增高,除TT、PT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IH患者不同脑出血部位的D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H患者不同脑出血部位的DD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96例观察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特征分为:简单病变26例,复杂病变47例,正常对照组2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9例,正常对照组23例.用酶免法(ELASA)法检测血浆DD含量,比较不同组问DD含量.结果 血浆DD含量复杂病变组[(0.501±0.209)mg/L]高于简单病变组((0.328±0.171)mg/L]及正常对照组[(0.317±0.1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0.595±0.342)mg/L]和UAP组[(0.489±0.213)mg/L]明显高于SAP组[(0.291±0.099)mg/L]和对照组[(0.317±0.1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DD含量与冠心病病情严霞性相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态检测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中的D-二聚体水平,以评估疗效及新鲜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本院10例产后大出血抢救中的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四项结果,同时检测20例正常分娩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作对照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后大出血抢救中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态监测10例抢救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有效治疗病情好转后而逐渐降低.结论 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标志,其检测结果能反映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对了解机体的血液凝固状态,预测是否有微血栓的形成和出血倾向,预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血浆D-二聚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CPB)前后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和日本产CA-50型血凝仪,对45例CPB患者分别在麻醉后、全身肝素化后、转流8min、转流结束肝素被中和10min时检测D-D、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D-D和PT随CPB的进行而增加(P<0.01)。结论:随CPB的进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强,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关系。方法对180例ACI患者行CT检查,并于发病后24-72小时内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比分析ACI患者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关系。结果 ACI患者额叶、颞叶、顶枕叶和基底节等不同梗塞部位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塞大小与ACI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病灶大小有关,与病灶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7.
血浆D-二聚体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脑血管性及一些疾病对人们生命威胁日益加重 ,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采用了既特异又灵敏的指标———D 二聚体来反映机体的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液凝固状态。笔者对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4 78例患者进行D 二聚体含量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D-二聚体(D-dim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Ⅶ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升高,表明体内呈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1]。本研究发现血浆DD含量升高与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DD在其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价值,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陈杰文  林慧芯  李抒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56-157,160
目的 探讨采用Wells量表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疑似APE患者189例,分别以Wells量表、D-二聚体检测及两者结合对急性肺栓塞做出诊断,分析各组APE诊断率.结果 进行CTPA检查后诊断APE 74例.D-二聚体、Wells量表、二者结合诊断APE灵敏度分别为91.9%、89.2%、97.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诊断APE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90.0%、95.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结合阳性似然比2.11,阴性似然比0.05.结论 D-二聚体结合Wells量表操作简单,对APE早期筛选具有价值,能更准确地预测APE的发病风险,当二者均为阴性时,排除疑似APE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