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球α-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1999年1月~2003年2月间因各种肾脏疾病收治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142例,采用散射比浊法和尿手工比色法分别测定尿α1-M和尿NAG,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尿α1-MG、尿NAG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尿α1-MG和NAG可动态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和临床治疗效果,以判断肾脏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尿α1-MG和尿NAG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α-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1999年1月~2003年2月间因各种肾脏疾病收治入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142例,采用散射比浊法和尿手工比色法分别测定尿α1-M和尿NAG,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尿α1-MG、尿NAG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尿α1-MG和NAG可动态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和临床治疗效果,以判断肾脏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测定人类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亦能反映出其他疾病对肾脏的早期影响1,2.我们对60例煤工尘肺(CWP)患者尿NAG和α1-MG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并计算NAG酶排出率(NAG/Cr)3,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汞中毒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筛选汞作业者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5例汞作业者分为汞接触正常/观察对象组、汞中毒组,并以无汞接触史的6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临床体检并测定尿汞(HgU)、血肌酐(B-Cr)、尿肌酐(U-Cr)、血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排除肾病史和患有肾脏疾病患者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汞作业者HgU、B-Cr、NAG、β2-MG、α1-MG和RBP均高于对照组(P<0.01);汞作业正常/观察对象组的β2-MG、NAG和R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α1-MG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肾脏损害指标B-Cr和BU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汞接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尿NAG、β2-MG、α1-MG、RBP可作为汞作业者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肾显像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莉 《河北医学》2004,10(3):207-209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肾显像测定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99mTc-Ec肾动态显像并测定ERPF,同时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C)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RPF与尿β-MG、NAG均有高度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与尿微量白蛋白(MA)阴性组ERPF无显著差异。结论:ERPF可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早期肾小管损害,利用放射性核素肾显像可早期诊断高血压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翁燕  赵银洁 《四川医学》2014,(1):108-110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SLE合并LN患者41例、SLE未合并LN患者15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进行Urea、Cr和Cys C水平测定,同时对尿液中MA、TRU、α1-MG、NAG和PCX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SLE合并LN患者血清urea、Cr和Cys C水平及尿液PCX、TRU、MA、NAG、α1-MG水平都显著高于SLE未合并LN患者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血cys C、尿TRU和尿α1-MG联合检测既可同时监测LN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和近端肾小管损害,又可提高灵敏度,是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方便、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F)、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0名健康人24h尿中MA、TRF、β2-MG、α1-MG含量,比较四者在糖尿病肾病筛选中的价值。结果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组,尿24hα1-MG、β2-MG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糖尿病病程5~10年组,尿24hMA、TRF、β2-MG和α1-MG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在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尿24hTRF、β2-MG和α1-MG含量增高的百分比分别为29.23%,50.77%,61.54%。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都有-定程度的损害,尿TRF、β2-MG和α1-MG较尿MA出现更早,测定尿TRF较尿MA更敏感,测定尿TRF、α1-MG、β2-MG和MA,有助于全面评估糖尿病肾病(DN)的肾损害,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娟  张冬青  唐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26-3427
目的:探讨三种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U)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患者组三项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RU和β2-MG能更灵敏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结论:部分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患者尿中已经出现蛋白成分的变化,联合检测尿MA、TRU和β2-MG是判断、监测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尿α_1-微球蛋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4例慢性肾脏疾病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α_1-MG与Scr呈正相关(p<0.01)与Ccr呈负相关(p<0.01)。Ccr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尿α_1-MG已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伴随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尿α_1-MG值升高越显著。提示尿α_1-MG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和判断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ase,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血β2-MG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诊断意义。方法:将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分3组,检测尿NAG、α1-MG、β2-MG及血β2-MG。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尿NAG、α1-MG、β2-MG和血β2-MG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尿NAG、α1-MG、β2-MG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的血β2-MG也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尿NAG、α1-MG、β2-MG和血β2-MG有助于发现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并可反映随肝功能下降而加重的损害程度,对预测HR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α1-MG微球蛋白(α1-MG)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尿中微量蛋白(尿Alb)、转铁蛋白(尿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MG、β2-MG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人员及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已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尿α1-MG及β2-MG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逵  史成华  李多孚 《重庆医学》2003,32(10):1346-1347
目的:评价脑外伤患者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GCS评分将急性脑外伤患者分为特重型组、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相关分析显示,α1-MG、MA、TRF和IgG与GCS均呈负相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α1-MG和IgG值与GCS计分值密切相关。结论:脑伤后早期尿α1-MG,MA,TRF和IgG检测可作为脑外伤程度诊断的辅助指标,对诊断脑外伤与肾损害的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5年以上病程2型糖尿病(NIDDM)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晨尿mALB、α1-MG、β2-MG和NAG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mALB、α1-MG、β2-MG、N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DDM患者中,尿α1-MG增高的阳性率为37.5%,4项指标的单项或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尿蛋白测定,单项检测的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阳性率较高,其中α1-MG+β2-MG+NAG模式高达57.5%,4项联检阳性率达63.75%。结论:尿mALB、α1-MG、β2-MG和NAG是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项~4项指标有较高的阳性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人类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a1-微球蛋白(a1-MG),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亦能反映出其他疾病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我们对60例煤工尘肺(CWP)患尿NAG和a1-MG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并计算NAG酶排出率(NAG/Cr),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测其尿常规蛋白,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IgG和α1MG。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尿NAG。结果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0.59%,明显高于尿常规蛋白阳性率为11.76%;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IgG、α1MG和N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病程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测定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 (mALB)、α1-微球蛋白 (α1-MG)、转铁蛋白 (TRF)、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对糖尿病肾病 (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 8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及 62例健康体检者晨尿mALB、α1-MG、TRF、NAG含量。结果 NIDDM患者尿mALB、α1-MG、TRF、N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糖控制良好组尿mALB、α1-MG、TRF、NA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 (P均 <0 .0 1)。NIDDM患者中 ,尿mALB增高的阳性率为 3 7.65 % ,尿TRF增高的阳性率为 5 6.47%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四项指标的单项或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尿蛋白测定 ,单项及二项检测的阳性率较低 ,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较高 ,其中α1-MG +TRF +NAG模式高达 81.12 % ,四项联检阳性率达 87.0 6%。结论 检测尿mALB、α1-MG、TRF、NAG是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联合检测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阳性率 ,对于D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早期肾损害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尿蛋白指标的变化及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RBP、mALB、β2-MG、NAG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单项及二项检测RBP、mALB、β2-MG、NAG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三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可达91.67%,RBP与β2-MG、NAG呈显著正相关(P<0.05)。mALB与RBP、β2-MG、NAG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及转铁蛋白(TRF)定量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3例糖尿病(DM)患者依据其尿蛋白定性试验分为尿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103例DM患者及60例正常健康人尿MA、α1-MG、IgG及TRF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尿MA、α1-MG、TRF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的这4种尿微量蛋白水平又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尿MA、α1-MG、IgG及TRF的阳性率分别为42.6%、39.3%、29.5%及45.9%,四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0.2%。结论尿MA、α1-MG、IgG及TRF是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DN的早期诊断,对鉴别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程度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评价62例2型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结果:62例DM患者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分别是90.1%、92.3%、91.6%.结论:尿NAG、α...  相似文献   

20.
陈静  钱芸娟 《广东医学》2003,24(9):958-959
目的:比较和评价血及尿α1与β2微球蛋白(MG)测定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方法:观察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52例,女78例)血及尿α1与β2-MG、尿白蛋白(尿Alb)、血空腹胰岛素(Ins)、C肽(C-P)水平等的变化。以血肌酐(Scr)和尿Alb/Cr比值分为临床肾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血、尿α1和β2-MG在3组间的变化、相互间及与尿心的相关性。结果:血、尿α1-MG和病程是尿山水平最主要的相关因素(r=0.534,P=0.0001);3组患者中,血α1-MG水平依次显著升高,血β2-MG仅在临床肾病组明显升高,而两种尿MG水平在微量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但与临床肾病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血α1-MG改变与尿Alb改变有相当良好的一致性,既可提示早期肾脏病变,也可反映病情进展;尿α-MG和β2-MG在早期改变明显,血β2-MG在晚期变化显著。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α1-MG测定较β2-MG好。与尿心Alb比,同时测定血、尿α1-MG可能有助于早期区分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