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静  童黄锦  曾庆琪  蔡宝昌  蔡挺  秦昆明 《中草药》2017,48(12):2548-2556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和炮制机制研究,而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种子类中药素有"逢子必炒"之说,其理论基础得到了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的证实,对临床常用种子类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机制进行概述,总结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的共性规律,发现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既有量变也有质变,且成分变化有一定的共性规律,即一般发生分解反应,达到炒制增效、减毒的目的。"逢子必炒"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研究阐明,进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清炒系指一般种子或药材切片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在锅内炒制的一种炮制方法。据统计,清炒占常用药材中的20%,种子类达97%,故有“逢子必炒”之说法。明代《本革蒙筌》指出:“凡药制造,贵  相似文献   

3.
从煎出效果看果实种子药炮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医传统用药中,多数果实种子药要炒后入煎,故有“逢子必炒”之说。《中国药典1977年版》对多数果实种子药的炮制也规定了炒制。但有些医院应用时存在着不炒不碎或只炒不碎的现象,笔者试就15种果实种子药炮制前后的煎出效果作了实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8)
酸枣仁是中医临床上养心安神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悠久。古有"逢子必炒"理论,即种子类中药一般需经炒制后入药。酸枣仁作为一味种子类中药,其炮制方法历经净制、去皮、蒸制、加辅料炒等,到现代最主要为清炒。古籍中记载生酸枣仁多用于治疗多眠、好眠,炒熟后则多用于治疗不得眠、少眠。但近现代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炒酸枣仁均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且炒制后其镇静催眠作用增强,表明生、炒酸枣仁功效之差并非如古籍所载,而是在炒制后达到生熟理论中"生效熟增"的目的。基于此,该文通过收集酸枣仁相关文献,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生品与炒品镇静催眠作用变化沿革作一综述,并整理酸枣仁中的有关成分,以期为建立成分与药效之间的联系,探索酸枣仁经炒制后药效发生"生效熟增"变化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中药炮制理论中就有“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的说法,即种子类药材都要经过炒制或者捣碎后才能入煎剂。通过对“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理论的古今演变、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考证和研究,为阐明其炮制目的和意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处方名冬葵子。据《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典》(85年版)及山东省《中草药炮制规范》等书籍均没有苘麻子炒用的记载,处方都付生品。一般种子类药材多炒黄用,有“逢子必炒”之说。为此,本文对苘麻子的微炒、炒黄品与生苘麻子作了水煎液比重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比较。一、材料苘麻子:购于博山药材站。经鉴定为锦葵科苘麻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蔓荆子炮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荆子炮制问题初探贾传春(山东省淄博市鲁中中医院255067)蔓荆子辛、苦微寒,功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蔓荆子须以中火炒至表面焦黄、白膜(宿粤)焦糊脱落方入药用。我市医院工作检查,也将蔓荆子是否炒制作为考查饮片质量是否合格的指标之一。笔者认为,蔓荆子炒制弊多益少有损药效,其理由如下:一、从药性理论来看,古有“逢子必炒、诸子皆捣”之说,其根据源于“大凡草木之于,多坚实沉重,性皆下行,炒而使之质?...  相似文献   

8.
清炒系指一般种子和药材切片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在锅内炒制的一种方法。据统计清炒在常用药材切片中占20%左右,种子达97%以上,故有“逢子必炒”之称。根据治疗上的需要,炒制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类。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长期以来,在一些医疗单位和药材部门,由于各方面原因,炮制质量下降,严重存在着“太过与不及”或以生用为主,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现对清炒体会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应用辅料炮制中药,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的一大特色。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辅料炮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制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然而目前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个方面尚不能全面解释辅料羊脂油的炮制机制。该文结合羊脂油所含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脂肪长链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并基于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淫羊藿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和促吸收的实验基础,创新性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研究羊脂油炙淫羊藿的作用机制假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组装胶束对淫羊藿黄酮促吸收作用和增效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揭示中药“油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以往文献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药效变化2个方面,本课题组创新性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角度,并基于活性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研究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课题组通过连续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该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药"炒炭存性"炮制理论,栀子炒炭要求"存性",即需要保存中药"本来之真性",即凉血,又具有止血等炮制作用。笔者通过查阅近些年的研究文献,总结得出栀子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栀子苷类成分含量下降,鞣质类成分含量升高,结合动物实验方法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的血热出血模型方法,栀子炭的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为栀子炭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崇佩  龚千锋  于欢  温柔  严丽萍 《中草药》2019,50(13):3065-3070
目的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连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吴茱萸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隐绿原酸)、黄酮类(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生物碱类(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和挥发油类成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吴茱萸-黄连(10∶1);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结论同时以4类成分含量为指标,用以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的方法稳定可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药盐制法的沿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江西中医药》2003,34(9):45-46
盐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各个朝代对盐制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目的均有阐述。1 “盐制法”历史沿革历代盐制法较为丰富 ,主要可归为“盐水浸润法”、“盐水煮法”、“盐炙法”“和盐共炒法”。主要炮制目的是“入盐走肾脏 ,仍仗软坚” ,“盐能引经入肾”,调味 ,去除毒副作用等。从南北朝刘宁时代开始 ,食盐作为一种辅料用于中药炮制业。当时中药的炮制方法已有炮、炙、煨、炒制、水飞等 40多种。辅料制药在炮制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但盐制中药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主要有“盐水飞”、“盐水洗”、“盐水煮”等 …  相似文献   

14.
刘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8):1353-1353
盐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各个朝代对盐制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目的均有阐述。1 “盐制法”的历史沿革历代盐制方法较为丰富 ,主要可归为“盐水洗法”、“盐水浸润法”、“盐水煮法”、“盐炙法”、“和盐共炒法”。主要炮制目的是“……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 ,“盐有引经入肾” ,调味 ,去除毒副作用等。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 ,“食盐”作为一种辅料用于中药炮制业。当时中药的炮制方法已有炮、炙、煨、炒制、水飞…等 17种。辅料制药在炮制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盐制中药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炒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为深入研究中药炒制设备对炒法的影响,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炮制的文献,对中药炒法以及炒制设备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中药炮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黄为重要的常用中药。近年来 ,有人运用盐水炒大黄[1] ,治疗肾中相火偏旺 ,小便混浊 ,或妇女白带偏多等症 ,其在消除蛋白尿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2 ]。盐大黄的炮制品种有淡盐水小火炒制大黄、浓盐水小火炒制大黄 ;淡盐水微波炉制大黄 ,浓盐水微波炉制大黄。而小火炒制与微波炮制两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盐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及其在水中的溶出率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 ,我们对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盐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 ,为盐制大黄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提供依据。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 72 1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  相似文献   

17.
石典花  戴衍朋  苏本正  孙立立  张学兰  张军 《中草药》2020,51(23):5963-5971
目的 对侧柏叶“炒炭存性”科学内涵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HPLC特征图谱法对侧柏叶和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并对色谱峰进行归属;采用体外止血和抑制斑马鱼脑出血实验对侧柏叶、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及炒炭前后特征变化成分进行止血药效比较研究。结果 不同炒炭程度对侧柏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不一,炒炭适中时侧柏叶原有杨梅苷、槲皮苷、异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黄酮类成分炒炭后明显降低了,新产生的槲皮素和山柰酚量较高。体外止血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炒适中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均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酶时间(TT)具显著性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50 μg/mL的炒适中炭即具有明显抑制斑马鱼脑出血作用(P<0.01),且止血作用的增强与炒炭后新产生的槲皮素和山柰酚明显相关。结论 侧柏叶炒炭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止血药效作用,且两者均与炮制程度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炭药传统炮制要求“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为炭药传统炮制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药性物质的角度研究麦芽"炒香"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ITC柱前衍生-HPLC法建立麦芽中15种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的麦芽样品中15种氨基酸的含量;运用HCA、PLS-DA法分析炒制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精密性、重复性好;麦芽中氨基酸随炒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LS-DA结果表明蛋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等5种氨基酸是区分炒制温度的主要因素,HCA分析可将不同炒制温度的样品可以分为4类;随炒制时间的延长,氨基酸的含量急剧降低,8 min后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药性成分"氨基酸"在炒香过程中可能发生了Maillard反应而导致其含量降低,而形成的具有"香"味的MRPs可能是炒麦芽消食作用较生麦芽更强的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从药性物质的角度研究麦芽"炒香"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可为麦芽炒制工艺的研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炮制、制剂工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中药炮制研究是连接中医和中药的桥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节点。炒焦是中药炮制特色之一,中药炒焦后原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含量降低或增加,同时生成新成分,增强原有功效或产生新的作用。对历代炒焦中药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其炒焦前后功能与主治、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相关性及差异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炒焦类中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升麻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多样,历代本草中记载有净制、切制、酒制、盐制、醋制、黄精汁制、姜汁制、炒黄、蒸制、焙等11种炮制方法,江西樟帮、建昌帮亦有蜜麸炒、蜜糠炒等特色炮制方法,目前主要沿用净制、切制、蜜炙及炒炭方法。本文系统查阅古今医药文献,梳理升麻的炮制历史沿革,探究古法炮制意图,并归纳在工艺、成分、药理等方面升麻炮制的研究现状,提出建立“性状-成分-药效”关联的升麻炮制工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以最终构建“原理-工艺-标准”三位一体的升麻炮制研究模式,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升麻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阐释炮制科学内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