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神经梅毒包括梅毒性脑膜脑炎、血管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其中麻痹性痴呆是神经梅毒最重的一种~([1-4])。本例报道了既往患有躁狂症的麻痹性痴呆患者1例,提示临床医师应对躁狂症患者追问冶游史,并进行梅毒的筛查,以早期明确梅毒诊断,防止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主因"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半年,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1个月"于2015年7月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28例确诊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成人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中,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8例(28.57%),言语不利7例(25.00%),记忆力下降6例(21.43%);经过临床评估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有24例(85.71%),存在精神行为异常的22例(78.57%);肌张力增高4例(14.29%),肌力下降4例(14.29%)等;20例行头颅核磁检查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脑萎缩9例(45.00%)。28例患者经过住院正规神经梅毒治疗后,出院时23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随访有不同程度的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脑脊液TRUST滴度下降,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脑脊液蛋白含量下降。结论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是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很高误诊率,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杜福文  谭启文  林晖  黄丽华 《内科》2009,4(5):804-805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神经梅毒患者中麻痹性痴呆6例,脑血管型梅毒3例。脑膜型梅毒2例,脊髓痨1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为100%,脑脊液-TPPA(CSF-TPPA)阳性率为100%.CSF-RPR阳性率为75%;脑电图和颅脑CT或MRI异常缺乏特异性;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安全有效。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CSF和血清RPR、TPPA对诊断有重要价值,青霉素G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梅毒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长,而由梅毒引起的痴呆——麻痹性痴呆发病率亦有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及家庭稳定有较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从2000—2004年我科收治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入侵脑实质、脑脊膜及血管所致,包括无症状型、脑膜型、脑膜血管型、实质型(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视神经萎缩)、神经系统树胶肿型[1],其中麻痹性痴呆为神经梅毒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将诊疗的2例麻痹性痴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性传播疾病     
6251例性传播疾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万倍显微镜在性传播疾病病原检查中的应用,晚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3例临床分析,早期梅毒1例,抗心磷脂抗体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分型及治疗结果等。结果10例患者中据脑脊液结果确诊神经梅毒8例、疑诊1例、非神经梅毒1例。8例神经梅毒确诊病例中脊髓痨型3例、梅毒性脑膜炎2例、麻痹性痴呆1例,树胶肿性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1例。头颅及脊髓MRI检查异常无明显特异性。青霉素治疗10例,有效9例,失访1例。治疗后脑脊液蛋白、白细胞、压力、脑脊液非螺旋体抗原滴度有不同程度下降。10例患者均未发生赫氏反应。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友卫 《内科》2009,4(4):521-523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脑血管性痴呆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通过MRI确诊为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显示异常169例,出现异常较CT检查早。结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能够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9.
神经梅毒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9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8~76岁。脑膜型3例,脑膜血管型1例,麻痹性痴呆4例,脊髓痨1例。颅脑MRI检查4例有脑萎缩,1例脑膜增强,2例有脑梗死。治疗后3例痊愈,5例好转,1例无效。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凝胶试验(TPPA)转阴率低于反应素实验(RPR)。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多样,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与分型密切相关,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是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愈合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36例多次住院神经梅毒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3例,麻痹性痴呆11例,脑膜血管梅毒5例,脊髓痨5例,脑膜神经梅毒2例。初次检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IgG、白细胞、IgM、IgA和蛋白升高分别为35例(97.2%)、30例(83.3%)、29例(80.6%)、26例(72.2%)、25例(69.4%)。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脑脊液TRUST、IgA、IgG、IgM、白细胞、蛋白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愈后判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分型依据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4-09~2014-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 d~75岁,平均51.1岁,神经梅毒患者中间质型10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脊髓膜血管梅毒1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主质型22例(麻痹性痴呆14例,脊髓痨8例),视神经损害2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3例,先天性神经梅毒1例;血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TPPA)均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除3例放弃治疗外,35例经治疗后好转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均降至正常。结论 神经梅毒可防可治,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是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2.
20052233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20052234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20052235 路易体痴呆8例临床分析;20052236 麻痹性痴呆2例的临床特征与诊断;20052237 30例老年痴呆患者脑CT与P300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实质型神经梅毒8例(麻痹性痴呆5例和脊髓痨3例),特殊类型神经梅毒(多颅神经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示,63.16%的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100%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阳性,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增高分别为75%和50%;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实质型神经梅毒应引起重视;TPPA或许在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中可以使用,但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05~2012年收治的3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梅毒的临床表现以皮疹、黄疸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均阳性。选用青霉素静滴2~3周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使用青霉素静滴,疗效满意。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合并与未合并HIV感染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差异,以期为神经梅毒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神经梅毒(N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合并神经梅毒患者和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途径、临床分型、血RPR/TPPA、脑脊液检查及其临床转归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平均年龄(40.6±13.6)岁,男性74例,占92.5%。其中HIV合并神经梅毒患者(HIV/NS组)59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NS组)21例。与NS组比较,HIV/NS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小(37.4±12.0岁vs. 49.5±14.2岁),感染途径以同性性行为感染多见(62.7%vs. 0)。在临床表现方面HIV/NS组患者以脑脊膜型最常见,占37.3%(22/59),NS组患者则以麻痹性痴呆型最常见,占52.4%(11/21)。HIV/NS组患者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脑脊液总蛋白、脑脊液RPR阳性率与N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但HIV/NS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1.5±4.5)明显长于NS组(17.5±4.0)(P0.05)。结论神经梅毒诊断,需结合性别、患病人群、是否合并HIV感染、血梅毒滴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并HIV感染的神经梅毒患者与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在脑脊液改变、短期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合并HIV感染者临床类型以脑脊膜型常见,且发病年龄更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拟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EEG)资.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室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76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54例,女22例,年龄66~82岁,平均68.2岁,病程1~6年.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少有发热等典型脑炎病程,部分病例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而误诊为痴呆或精神疾病。本文拟通过对我院近年确诊的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21例老年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干部病房二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6例,其中年龄60~87(65.0±3.1)岁21例,男13例,女8例。临床诊断依据[1]:(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感染症状或明确的病前感染史;(2)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随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加深;(3)精神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临床上有似病毒感染所致脑炎实质受损征象;(4)脑脊液压力及白细胞和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但查不到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等)感染的证据;(5)脑电图有弥漫性异常(有些可局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素与多夸哌齐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多奈哌齐组(对照组)、多奈哌齐联合天麻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及脑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显示2组痴呆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脑电图表现均有明显改善,而药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天麻素联合多奈哌齐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脑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血管性痴呆并发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长短将其分为临床甲组(病程5年,60例)、临床乙组(5年≤病程10年,60例)、临床丙组(病程≥10年,60例)3组,采用神经心理测量表对临床甲、乙、丙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临床甲、乙、丙3组血管性痴呆并发糖尿病患者的MMSE总评分,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L总评分以及DS总评分组间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尿病将逐渐减弱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则施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MMSE与ADL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观察组MMSE与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