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味小陷胸汤水提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介导的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调控Wnt5a/Ca2+/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NFAT)信号通路抑制MGC-803细胞EMT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TGF-β1(10 μg·L-1)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EMT及侵袭转移模型,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EMT标志蛋白表达和Wnt5a/Ca2+/NFA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TGF-β1能够显著增强MGC-80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1),下调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水平(P<0.01),上调间质细胞标志蛋白(N-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和细胞骨架蛋白(Vimentin)表达(P<0.01),并诱导细胞Wnt5a,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1,NFAT1)总蛋白,磷酸化蛋白p-NFAT1和NFAT1核蛋白表达上调及Ca2+胞内蓄积(P<0.01);而加味小陷胸汤(10,20,40 mg·L-1)均可明显抑制这一现象,且40 mg·L-1效果最佳(P<0.05,P<0.01);Wnt5a/Ca2+/NFA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R)-(+)-Bay-K-8644与加味小陷胸汤40 mg·L-1均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经TGF-β1介导后的侵袭迁移,上调E-cadherin水平,下调N-cadherin,Snail,Vimentin,Wnt5a,CaN,NFAT1蛋白表达及减少Ca2+在胞内蓄积(P<0.05,P<0.01),且(R)-(+)-Bay-K-8644协同加味小陷胸汤40 mg·L-1抑制作用效果更强(P<0.05,P<0.01)。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加味小陷胸汤能通过Wnt5a/Ca2+/NFAT信号通路抑制TGF-β1介导的EMT,进而降低MGC-80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CB-DOCK在线平台(http: //clab. labshare. cn /cb-dock /)预测小陷胸汤与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NFAT)分子对接。使用质量浓度为10 μg·L-1的TGF-β1建立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模型,将MGC-803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陷胸汤组(0.1、0.2、0.4 g·L-1),为进一步探讨Wnt5a/Ca2+/NFAT信号通路在小陷胸汤抑制胃癌中的关键参与作用,将Wnt5a过表达质粒转染MGC-803细胞,分为空白质粒组、Wnt5a-OE组、空白质粒+小陷胸汤(0.4 g·L-1)组和Wnt5a-OE+小陷胸汤(0.4 g·L-1)组。分别使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MGC-803细胞活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蛋白(Snail)、Wnt5a/Ca2+/NFA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5a、钙调神经磷酸酶(CaN)、NFAT1、磷酸化(p)-NFAT1和NFAT1核蛋白表达以及细胞Ca2+浓度变化。结果 分子对接提示小陷胸汤作用于Wnt5a/Ca2+/NFAT信号通路。与模型组比较,小陷胸汤(0.1、0.2、0.4 g·L-1)能明显促进MGC-803细胞活力的丧失,可通过基质凝胶侵入Transwell下室抑制细胞,并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缓细胞划痕愈合,并促进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P<0.05,P<0.01)。进一步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小陷胸汤可以抑制Wnt5a、CaN、NFAT1和p-NFAT1的表达,降低NFAT1核表达和NFAT1介导的转录活性,从而降低细胞Ca2+浓度,且可逆转Wnt5a的作用(P<0.05,P<0.01)。结论 小陷胸汤可通过Wnt5a/Ca2+/NFAT通路减弱人胃癌MGC-803细胞的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从而减弱TGF-β1诱导的促瘤作用。这提示小陷胸汤可能通过调节胃癌的侵袭、转移和EMT来预防和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菟丝子防治卵巢早衰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构建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基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等数据库中获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0在线工具筛选出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v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与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网络图;通过运行R语言脚本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药物成分与靶点进行对接,并对其部分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菟丝子组与戊酸雌二醇组,采用慢性应激制备卵巢早衰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菟丝子组给予菟丝子水煎剂2.6 g·kg-1·d-1,戊酸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溶液0.13 mg·kg-1·d-1,4周后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缪勒管抑制物质/抗缪勒管激素(AMH)、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达水平。结果 共筛选菟丝子防治卵巢早衰靶点171个,主要包括细胞肿瘤抗原(TP53)、蛋白激酶B1(Akt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菟丝子防治卵巢早衰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TP53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表明,与卵巢早衰模型组比较,菟丝子组可明显上调AMH、E2、HDL-C(P<0.05,P<0.01),显著下调LH、TC、LDL-C(P<0.01),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蛋白水平与ERK、NF-κB p65及其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菟丝子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方式,调节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多巴胺2受体(D2R)、α肾上腺素2A受体(α2AR)和载脂蛋白E4(Apo E4)表达的影响。 方法: 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im给予维生素D3(VD3)30万U·kg-1,连续3 d,第4天起给予高脂饲养9周,继续高脂的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建立大鼠血管性抑郁模型。舒郁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均ig给予舒郁胶囊533,1 066,2 132 mg·kg-1,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1.3 mg·kg-1,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为1次/d,疗程共21 d。以敞箱实验,糖水偏嗜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5-HT1AR,D2R,α2AR的含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po E4的含量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的5-HT1AR,D2R,α2AR受体和Apo E4的含量表达显著增加(P<0.01);舒郁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降低大鼠脑内5-HT1AR,D2R,α2AR受体及降低Apo E4含量(P<0.05,P<0.01),舒郁胶囊3剂量组和氟西汀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舒郁胶囊可能具有抗血管性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脑内5-HT1AR,D2R,α2AR及Apo E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郑氏一号熏洗药对小鼠的抗炎作用以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病理组织变化及局部组织白细胞介素1β、 前列腺素E2含量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及昆明种小鼠按实验需要分别随机分为赋形剂对照组,郑氏一号熏洗药低、中、高剂量组(0.013,0.026,0.053 g·mL-1),云南白药酊组(0.01 g·mL-1),采用小鼠热板刺激诱发疼痛,醋酸扭体、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本品抗炎镇痛作用;采用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分别应用相应药物予以治疗,并于造模后2,4,6 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骨骼肌组织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郑氏一号熏洗药可明显降低小鼠热板刺激及醋酸所致疼痛反应(P<0.05),可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P<0.05);能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 IL-1β和PGE2含量的升高(P<0.01)。结论:郑氏一号熏洗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是通过抑制受伤局部 IL-1β,PGE2含量升高来实现,可能是其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系统生物学预测结合整体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恒古骨伤愈合剂(OK)干预大鼠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OK-MPS关键靶标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筛选核心网络靶标。其次对网络预测靶标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具体为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OK低、中、高剂量组(0.66、1.31、2.63 mL·kg-1),塞来昔布组(21 mg·kg-1),连续8周通过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MPS模型,除造模2 d外均进行OK或塞来昔布干预,模型建立完成后连续给药2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激痛点肌肉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和/或激痛点肌肉组织中Na+-K+-ATP酶(Na+-K+-ATPase)、Ca2+泵(Ca2+ATPase)、Ca2+、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的含量/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MPS大鼠激痛点中PK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PS大鼠激痛点中PKA、PGC1α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蛋白表达。结果 网络预测结果提示OK作用于MPS发生、发展相关的“能量代谢”关键靶标,可能参与cAMP/PKA/PGC1α信号通路的激活。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MPS大鼠激痛点肌肉组织出现挛缩结节、肌纤维排列紊乱,血清和/或激痛点肌肉组织中Na+-K+-ATPase、Ca2+ATPase、SOD活性、Ca2+、GS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LDH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cAMP、PKA、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OK可改善MPS大鼠激痛点肌纤维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且OK干预后,MPS大鼠血清和/或激痛点肌肉组织中Na+-K+-ATPase、Ca2+ATPase、SOD活性、Ca2+、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LDH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cAMP、PKA、PGC1α、TFA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OK干预大鼠MPS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激活cAMP/PKA/PGC1α通路,促进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激痛点肌纤维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体外研究芦荟大黄素(AE)对金属铝离子(Al3+)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聚集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已形成的Aβ42-Al3+聚集体的解聚作用,并考察其对Al3+存在下Aβ42聚集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设置Aβ42组、Aβ42+Al3+组、Aβ42+AE组、Aβ42+Al3++AE组,以及解聚作用考察实验,应用硫黄素T(ThT)荧光试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及噻唑蓝(MT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试验分别检测各组Aβ42的聚集纤维化过程、聚集体形貌、聚集体尺寸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与Aβ42组比较,Al3+可促进Aβ42聚集,使ThT荧光强度升高至124.48%,诱导Aβ42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纤维束,并显著降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活力(P<0.01),使细胞生存率降低至51.05%。AE不仅能抑制Aβ42聚集,而且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l3+诱导的Aβ42聚集;与Aβ42+Al3+组比较,高浓度AE使ThT荧光强度降低至41.66%,改变多肽聚集途径形成粒径较小的无定型结构聚集体,并显著抑制Al3+诱导Aβ42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1),使细胞生存率恢复至84.87%。解聚研究发现,AE可解聚Aβ42-Al3+聚集体,使已形成的聚集体消失,形成一些毒性较低的小粒径短纤维及无定型结构聚集体。结论 AE可抑制Al3+存在下的Aβ42聚集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解聚已形成的Aβ42-Al3+聚集体,缓解其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为探索A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E食管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组高、中、低剂量组(24,12,6 g·kg-1)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10 mg·kg-1+2 mg·kg-1莫沙必利),每组16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备胃及十二指肠液混合RE模型。从术后第3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高、中、低剂量、西药(奥美拉唑10 mg·kg-1+莫沙必利2 mg·kg-1)灌胃,连续7天,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化学法检测食管黏膜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食管黏膜肉眼及镜下病理改变明显,评分增高(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西药组肉眼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明显提高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膜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活性, 从而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雷公藤多苷诱导卵泡发育不良大鼠模型,基于“以方测证”理论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MPK/mTOR/HIF-1/VEGF)信号通路探索该模型的证候属性。方法 将48只具有规律动情周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40),造模组大鼠连续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75 mL·kg-1)30 d,造模后将其分为模型组、四物汤组(3.69 g·kg-1)、右归饮组(3.11 g·kg-1)、左归饮组(7.29 g·kg-1)和归肾丸组(10.35 g·kg-1),每组8只。相应药物干预14 d。巴氏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动情周期变化;体视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及卵泡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AMPK、mTOR、HIF-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次级、成熟卵泡减少,闭锁卵泡增多,FSH、LH、AMP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E2含量,mTOR、HIF-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归肾丸组次级、成熟卵泡增多,闭锁卵泡减少,FSH、LH含量、AMPK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E2含量、mTOR、HIF-1、VEGF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归肾丸组比较,四物汤组、右归饮组、左归饮组成熟卵泡数量显著减少,闭锁卵泡数量显著增多(P<0.01);四物汤组、右归饮组、左归饮组LH显著升高(P<0.01),FSH明显升高(P<0.05),E2明显降低(P<0.05);右归饮组AMP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TOR和HIF-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四物汤组mTOR和HIF-1 mRNA,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左归饮组mTOR mRNA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归肾丸可以抑制AMPK/mTOR/HIF-1/VEGF通路来改善卵泡发育不良大鼠模型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成熟,且总体疗效优于左归饮、右归饮和四物汤,表明该模型的证候更符合肾精亏虚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左归丸对60Co-γ射线早衰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6.0 Gy,LD40)性成熟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补佳乐组(0.18 g·kg-1·d-1)、补佳乐(0.09 g·kg-1·d-1)+左归丸高剂量(23.625 g·kg-1·d-1)组、左归丸高剂量(23.625 g·kg-1·d-1)组、左归丸中剂量(9.45 g·kg-1·d-1)组和左归丸低剂量(4.725 g·kg-1·d-1)组,每日1次,治疗21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的组织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颗粒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磷酸化(p)-PI3K、p-Akt、p-mTOR和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结果。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显著上升(P<0.01),E2明显下降(P<0.05),卵巢早期卵泡和黄体数量减少(P<0.01);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卵巢组织p-PI3K、p-Akt、p-mTOR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干预后卵巢内早期卵泡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凋亡率降低,p-PI3K、p-Akt、p-mTOR和Bcl-2蛋白表达有增加趋势,Bax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尤以补佳乐+左归丸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左归丸对辐射损伤卵巢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卵巢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量和抑制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染料木素抗大鼠心肌肥厚作用及其与ATPase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Gen)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0.2 g·L-1的iso 5 mL·kg-1·d-1,背部皮下注射,连续10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不同浓度的染料木素、二甲基亚砜或NS,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称体重,麻醉,取心脏,称全心及左心室质量,计算全心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模型组全心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3.30±0.24),(2.55±0.14)mg·k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心肌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为(1.81±0.25),(1.00±0.22)U·m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性显著降低(P<0.01);Hyp含量为(0.80±0.05)mg·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染料木素高、低剂量组(0.3,0.1μmol.kg-1)全心质量指数分别为(2.83±0.22),(2.97±0.19)mg·kg-1;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2.32±0.16),(2.34±0.13)mg·kg-1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剂量组心肌组织Na+-K+-ATPase(2.58±0.40)U·mg-1及Ca2+-Mg2+-ATPase(1.35±0.22)U·mg-1活性升高(P<0.01或P<0.05),染料木素高、低剂量组心肌组织Hyp含量分别为(0.48±0.11),(0.57±0.14)mg·g-1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染料木素可通过提高Na+-K+-ATPase及Ca2+-Mg2+-ATPase的活性,降低Hyp含量,从而抑制心脏纤维化,起抗心肌肥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血浆细胞能量代谢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10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全方组)、苦降组、甘升组、升降相因组、去苦降组、去甘升组、去升降相因组和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9组行"4.2 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造模。治疗14 d后,即造模后第22天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实验后各模型组大鼠ATP酶活性低于正常组;全方组、西药组酶活性较好,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苦降组及去甘升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与全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覆代赭汤全方组能提高模型大鼠血浆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病变,且作用优于各拆方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对缺血/再灌损伤神经元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2 h的氧糖剥夺和24 h的再灌处理,分别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Pu 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对SD大鼠施行10 m in全脑缺血和24 h再灌,检测钠泵活性。结果:经氧糖剥夺/再灌后,海马神经元的活性比未经氧糖剥夺/再灌组显著地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地增高。在氧糖剥夺期间给予的木犀草素,在10~100μmol.L-1能呈剂量依赖地逆转这些改变。进一步实验发现木犀草素能够显著地增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的钠泵活性。在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模型上,利用钠泵抑制剂哇巴因能阻断木犀草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结论:木犀草素能减轻缺血/再灌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强了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泵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HPLC-MS3分析心叶淫羊藿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MS3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心叶淫羊藿有效部位中鉴定出9个化合物。结论:HPLC-MS3能简单、快速地分析心叶淫羊藿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Na+-K+-ATP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利用比色法观察侯氏黑散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a+-K+-ATP酶、NOS、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侯氏黑散组大,中剂量组缺血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lt;0.05)。侯氏黑散大,中,小剂量组NOS、iNOS的活性明显降低(P&lt;0.05)。结论:侯氏黑散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和降低NOS、iNOS的活性保护和修复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胃方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和H+-K+-ATP酶的影响,探讨维胃方治疗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胃黏膜MPO和H+-K+-ATP酶活性,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从胃黏膜大体标本、切片观察,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最佳。与自愈组和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胃黏膜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维胃方中剂量组值最小。维胃方各剂量组的H+-K+-ATP酶活性均高于自愈组(P0.01或P0.05),接近正常组(P0.05),表明维胃方能恢复其活性。[结论]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胃黏膜MPO活性,进而减轻炎症介质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其能修复已损伤的胃黏膜,故能恢复H+-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环草石斛的H-NMR指纹图谱解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对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H-NMR指纹图谱进行解析。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环草石斛SCEA的化学成分,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进行1H-NMR研究,从而实现环草石斛的1H-NMR指纹图谱解析。结果:不同来源的环草石斛样品,其1H-NMR指纹图谱有很好的重现性和高度的特征性。从其SCEA中分得4个主要成分,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moscatilin(1),moscatin(2),gigantol(3)和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4)。结论:环草石斛的1H-NMR指纹图谱可用于其基源鉴定,并主要显示了以上4个化合物的特征共振信号;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环草石斛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知母及盐知母对甲亢阴虚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从能量代谢方面探讨知母盐炙后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的炮制原理。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2.2 g.kg-1),生知母、盐知母高剂量组(2 g.kg-1),生知母、盐知母低剂量组(1 g.kg-1);各组大鼠每天上午ig甲状腺素液2 mL(1.25 g.L-1),空白组ig生理盐水;下午各给药组ig相应的药液(10 mL.kg-1),空白组、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3周后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知母及盐知母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Na+-K+-ATP酶的活性(P<0.05),其中低剂量组盐知母作用优于生知母(P>0.05);高剂量组结果相反,即盐炙后作用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弱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知母及盐知母均具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鹿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胜华  向秋林 《中草药》2011,42(7):1276-1278
目的 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苜蓿素(3)、5,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表儿茶素(5)、豆甾-5-烯-3β,7a-二醇(6)、槲皮素(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没食子酸(10)、大豆苷元(11)和大萼赝靛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