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复发性脑血栓患者60例:患者发病24小时内测定红细胞压积,将所获结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增高者30例作为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红细胞数、平均细胞容积、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压积可提示人体全血黏度,其与红细胞大小、数目相关,过高时会促使脑血栓形成及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血液系统中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取自我院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50例,均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常规检查,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及红细胞检查的相关数据: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V)、红细胞压积(HCT)、沉降率(ESR)、分布宽度(RDW)等,分别用表格的形成陈列,再将同型半胱氨酸,按测定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主要选取增高组,异常组又按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而后将患者正常组及异常各组的红细胞各类指标分类列出,并计算平均值,进行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组与异常组中,轻中度增高组各组之间,红细胞的各类指标中,RBC、HGB、MCHV、HC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CV、RDW、ESR数据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型半胱氨酸的值增高,MCV、RDW、ESR相应值增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红细胞的MCV、RDW、ESR,存在正相关,但不影响红细胞的RBC、HGB、MCHV、HCT。  相似文献   

3.
王征  常慧  刘秋霞  曹秀珍 《当代医学》2021,27(31):63-65
目的 观察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的患儿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小剂量铁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 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个月~2岁贫血儿童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血红蛋白<110g/l的6个月~2岁儿童(贫血组)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并与100例血红蛋白>120g/l的6个月~2岁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贫血组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个月~2岁贫血儿童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存在明显异常,可根据以上指标进一步对儿童的营养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16年06月至2018年06月间收治50例贫血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贫血类型将患者为地中海贫血A组,缺铁性贫血B组,选取2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的三组红细胞参数指标及血液检验情况。结果 A、B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比积(HCT)指标比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CT、RBC、HB明显低于A组,B组RDW、MCV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鉴别贫血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DXC—300型核孔滤过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红细胞滤过性,籍以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26例血液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和25例正常人相比,前者EFI值显著增高。其中14例白血病患者与12例非白血病患者的EFI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4例血液病人EFI与其自身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相关性研究发现,EFI与HB、HCT无关,而与MCV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和移居高原汉族人群分别在陕西咸阳和西藏拉萨采血进行血细胞学检测。分析了解三组人群RBC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GB、HCT、MCV、MCH、MCHC等6项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男性组移居高原汉族组与平原汉族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HGB、HCT、MCHC显著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CV、MCH差异夫统计学意义(P>0.05)。移居高原汉族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均高于移居汉族返回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V、MCH、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汉族对照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RBC、HGB、MCV、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MCH移居汉族返平原组均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移居高原汉族组与平原汉族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 MCHC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两组无显著差异。移居高原汉族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MCV、MCH、MCHC。平原汉族对照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两组比较RBC、HGB、HCT、MCV、MCH;移居返回平原汉族MCH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与平原环境的改变可导致健康汉族人群机体RBC系统的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5例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并与3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比积(HCT)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RBC、HCT、Hb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0.01);(2)所有肝病患者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增大(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仅慢性重症肝炎组患者有所增高(P<0.05),其他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CH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所有肝病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3)慢性肝炎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不明显(P>0.05),急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RDW均明显增高(P<0.05~0.01),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RDW逐渐增宽。结论红细胞参数RBC、Hb、HCT、RDW与MCV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害程度和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39例,入院常规行血常规、血沉检查,行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压积与ESR、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MLR与HCT可以作为一种评判OA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晓宇  罗梅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68-68,69
目的探讨6个月-2岁贫血儿童红细胞(IL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麒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血红蛋白〈110g/l的6个月~2岁儿童(贫血组)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并与1004例血红蛋白〉120g/1的6个月-2岁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贫血组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个月~2岁贫血儿童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存在明显异常,可根据以上指标进一步对儿童的营养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杨春  沈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46-1148
目的:观察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全血与末梢血2种进样模式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8项参数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应用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患者的全血与末梢血标本的WBC、RBC、Hb、PLT、MCH、HCT、MCV、MCHC 8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T、MCV、MCHC的结果2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RBC、Hb、PLT、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进样模式测定的WBC、RBC、Hb、PLT、MCH这几个主要参数可信性强,适用于化疗的血液病患者反复采血及新生儿、婴幼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分析对于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93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妊娠期健康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血细胞分析各项指标。结果:在各个孕期发生小细胞贫血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孕期增加大细胞贫血的比例也在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RDW-SD,RDW-C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小红细胞组)的RBC、Hb、MCV、MCH、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大红细胞组)的RBC、H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MCH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进行全血细胞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预防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对于妊娠期妇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的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人群的血常规分析,了解该地区少数民族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贵州省荔波县的布依族、苗族、水族及瑶族正常人群872例,男性369例,女性503例,采集静脉血2 mL检测其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含量( H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血小板计数( PLT)血常规8项指标,观察8项指标异常情况及在男女性别上差异。结果:血常规8项指标中 WBC、RBC、HCT、mCV及PLT在正常参考范围;受检者男女各检测指标比较,WBC、RBC、Hb、HCT、mCV及m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男女进行各指标异常降低比较,仅HCT异常减低的检出率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5,P<0.01),异常增高指标中RBC、Hb、HCT、mCV异常增高检出率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7.183、30.093、17.07、13.379,P<0.01)。结论:贵州荔波少数民族地区部分血常规指标存在较高异常率,且存在性别差异,提示该地区男女健康状况不同,有必要进行大规模性别相关疾病筛查并建立本地区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M组各检测值正常,均无明显变化(P>0.05),EDN组和CDN组MCV、MPV增大,MCHC降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N组较EDN组MCV、MPV增大更为明显(P<0.01),而Hb、HCT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PV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64、0.482,P<0.01)。结论:DN患者MCV、MPV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大,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6.
黄月娜  黄文强  李溥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17-17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细胞(RBC)各项参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RBC、HCT、MCH、MCHC、MCV呈负相关,与RDW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b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肌酐与RBC、HB、HCT呈负相关,与MCV、RDW、MCHC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H成呈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Hb具有显著负相关,肌酐与MCH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临床应充分掌握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参数,以便对CRF的治疗和疗效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仙芪生血颗粒对再障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再障患者为治疗组,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仙芪生血颗粒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比较,并对治疗组治疗3个月前、后上述红细胞参数进行对比,观察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红细胞数值低于对照组(P<0.01),HCT低于对照组(P<0.05),MCV、RDW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红细胞数值明显上升(P<0.01),HCT明显上升(P<0.05),MCV和RDW明显上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仙芪生血颗粒除能提升再障患者RBC数值以外,还可对HCT、MCV、RDW等红细胞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5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用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两种方法采得血样,称为末梢血组(末梢组)和静脉血组(静脉组),对比两种采血方法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血小板(PLT)等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组研究对象在RBC、PLT、HCT、Hb指标上明显高于末梢组(P<0.05),在WBC、MCV指标上明显低于末梢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采血方式对于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稳定性要好于末梢血检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宇鹤  杨伟  王萍  徐世林 《吉林医学》2013,34(17):3386-3387
目的:探讨藏族、汉族男性青年人群RBC、Hb、HCT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西藏民族学院2012级男性大学生352人为试验对象,在陕西咸阳进行现场血细胞实验室检查,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SY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藏族及汉族男性青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世居高原藏族、世居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返回平原汉族男性青年与世居高原藏族及世居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藏族人群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而世居平原汉族进入高原环境后,RBC、Hb、HCT显著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清,按照小儿心衰改良Ross标准分为无心衰的非青紫型组48例,青紫型无心衰组23例,青紫型轻度心衰组10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25例;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NT-proBNP;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34.35±4.98)fmol/ml及非青紫型组(38.54±4 50)fmol/ml比较,青紫型无心衰组患儿血清NT-proBNP(55.87±7.96)fmol/ml分别增高62.6%,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青紫型无心衰组(55.87±7.96)fmol/ml比较,青紫型轻度心衰组血清NT-proBNP(91.83±17.01)fmol/ml增高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不同类型非青紫型先心患儿、青紫型先心患儿间NT-proBNP、SaO2、RBC计数、HCT、Hb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P<0.05).(3)青紫型无心衰组患儿血清NT-proBNP与SaO2呈明显负相关(r=-0.63, P<0.01);而与RBC、HCT及Hb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脏缺氧严重程度相关;其可以用于是否合并心衰的早期诊断及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