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56例胎方位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78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治疗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自由卧位及常规处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结果 :在产程方面,试验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产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顺产方面,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方位异常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的方法能有效缩短分娩的时间,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顺产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1],为了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做好优生优育,促进自然分娩率,解决头位难产已成为产科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占头位难产之首位,手术率极高,给母儿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在产程活跃期及时纠正,将之转为枕前位可以使部分难产产妇变为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共收治胎方位异常分娩产妇共计6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处理,研究组患者则使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进行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在活跃期和第一产程,研究组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产程两组产妇的时间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要高于对照组,而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胎方位异常分娩产妇的处理中,与传统的处理方式相比,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对产妇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改善其分娩结局,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郝俊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20-4221
目的:探讨同侧侧卧位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间的45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采取同侧侧卧位,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对照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侧侧俯卧位能通过纠正胎方位达到降低难产率,减轻对母婴危害,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斯娜 《中外医疗》2010,29(3):86-86
目的探讨产程中产妇采取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单胎初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出现产程停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位的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侧侧俯卧位法纠正胎方位,观察阴道分娩率、有效转位与胎儿体重的关系。结果(1)有85例有效转位(其中枕前位80例,枕横位5例),阴道分娩数80例,其中阴道助产5例,阴道分娩率80%。(2)胎儿体重〈3500g,转位有效率93%;胎儿体重〉3500g,转位有效率67%。结论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同侧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是降低难产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程活跃期胎方位异常采用药物松弛宫颈并配合孕妇体位干预对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产程活跃期、以胎方位为枕后位的正常初产妇为观察组,应用安定10 mg联合间苯三酚80 mg,并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另选随意卧位的15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胎方位纠正率、阴道顺产率均比对照组高(P均<0.01),持续性枕后位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均<0.01).结论 在活跃期出现了枕后位产程停滞应及时给予松弛宫颈的药品并配合孕妇体位干预,采取脊柱同侧卧位可有效地纠正胎方位,提高阴道顺产率,方法简单,孕妇依从性好,易于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of relax cervix medicinally and position intervention for those fetal position perverse labor during active stage,observe the effect of correcting fetal 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pontaneous deliver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patients with occipitoiliac during active stage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diazepam and phloroglucinol were given to the experimental cases which ipsilateral prone position were also guided. As control group,other 150 patients took adlibitum position. Results The ratio of correcting fetal 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pontaneous delivery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ratio of caesarean delivery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s For gravida with occipitoiliac during active stage,taking ipsilateral prone position and relaxing cervix medicinally can correct fetal position and increase spontaneous delivery.  相似文献   

9.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手术产率极高-如果不能及早识别及正确处理将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随机选择60例产程中判断为枕后位枕横位的产妇。通过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侧俯卧位。利用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与子宫收缩力三种力量共同作用使胎方位按分娩机转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旋转至枕前位顺利分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冬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98-4699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的体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2组,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对侧俯卧位,使胎头在下降的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成枕前位娩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实施体位管理可降低头位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和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程中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的方法对预防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 30 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1 5 0例 ,每组枕前位、枕横位及枕后位各 5 0例。指导观察组在产程中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 ,在有效宫缩下充分试产 ,记录产程中各项指标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 1 2 5例(83.33% )经阴道分娩 ,2 5例 (1 6 .6 7% )剖宫产 ;对照组 89例 (5 9.33% )经阴道分娩 ,6 1例 (4 0 .6 7% )剖宫产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观察组 79例转至枕前位 ,转位成功率 79% ,对照组 2 9例转至枕前位 ,转位成功率 2 9%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两组胎心变化、活跃期、第二产程、平均出血量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 ,是降低难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时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侧俯卧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术中摆放侧俯卧位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手术体位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侧俯卧位,观察组给予改良侧俯卧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体位移动率、压痕发生率、红斑发生率、水疱发生率、皮肤破损发生率、肢体麻木率、肢体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野暴露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侧俯卧位术野暴露程度高,降低了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的方法对预防持续性枕横位及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348例37~41+6周临产的孕妇,经B超检查或于产程中腹部和阴道检查发现枕横位、后位,行侧俯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方位为枕前位.结果顺利自然阴道分娩275例,阴道分娩率79%.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方位纠正枕横位、后位,无需器械,只要头盆相称,旋转时机恰当,成功率较高,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侧路椎间孔镜手术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的侧路椎间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俯卧位的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俯卧位应用于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提高病人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范金蝉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194-1195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又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尽早采取体位改变,适时手法旋转胎头位置(也称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与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旋转胎头相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留置胃管在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110例,应用随机排列表,将患者分为常规法置管组(A组,54例)和侧俯卧位置管组(B组,56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B组采用侧俯卧位留置胃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A组(χ2=8.245,P=0.004);B组置管时间短于A组(t=5.502,P<0.001)。A组中置管失败的患者转变为侧俯卧位后,均成功留置胃管;B组中1例患者置管失败后,在可视喉镜辅助下成功置管。B组干呕、呛咳、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χ2=8.937、4.599、8.901,P<0.05)。结论 侧俯卧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简单,能够缩短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昏迷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枕后位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当直接增加难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对母儿危害较大。若能在产程中利用产妇体位的变化,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子宫收缩力,加之徒手转胎头方位,使枕后位旋转至枕前位分娩,将使难产变为顺产,减少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现将侧俯卧位,徒手胎头相结合矫正枕后位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程中徒手旋转胎头术配合对侧高坡侧俯卧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配合对侧高坡侧俯卧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中,转位成功87例,失败13例,成功率87%。无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配合对侧高坡侧俯卧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侧卧位并徒手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80例胎方位呈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孕妇,采取对侧卧位配合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方法,观察分析徒手转位成功率。结果:本组转至枕前位并顺利分娩71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88.75%,且成功与胎儿大小、头盆评分等相关因素有关。结论:徒手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可降低头位难产率,减少对母婴的损害,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对11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行阴道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分析旋转时机、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的影响。结果 110例中89例成功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旋转成功率达80.91%;枕横位79例,成功68例,成功率86.08%;枕后位31例,成功21例,成功率67.74%。宫口扩张5~7 cm时的转位成功率最高,为57.30%(51/89);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方位不增加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