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罗道病(RDD)是一种好发于双侧颈部淋巴结的少见、特发性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中,单纯累及乳房的病例较罕见,且多为乳腺单发。本文报道了1例年轻女性乳腺RDD患者的诊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年轻女性乳腺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随访相关的资料。结果 患者为37岁的女性,因发现左乳肿物3年入院。体格检查示左乳外下象限约5~6点方位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边界较清,质硬,活动度一般,未触及淋巴结。综合其高度恶性等级的影像学检查(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MRI)结果,临床诊断考虑为左乳乳腺癌可能性大。予以行“彩超引导下左乳肿物活检术”,病理诊断考虑为肉芽肿性乳腺炎。随后进行“左乳病损切除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即S-100(+),CD68(+),CD163(+)和CD1α(-),排除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初步诊断,该患者最终被确诊为乳腺RDD。结论 乳腺RDD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极易与乳腺癌混淆,增加了其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难度。尽管目前乳腺RDD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并且预后良好,但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往往显示高度恶性的征象。若临床发现可疑恶性的乳腺肿物,应积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胰腺肝样腺癌(PHC)是一种罕见的易发生于胰腺体尾部的具有肝细胞癌(HCC)样分化特征的特殊类型腺癌,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疾病发展快,预后较差。PHC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但多数患者可高表达甲胎蛋白(AFP),为其诊断提供一定依据,而最终疾病的确诊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1例PHC并腹腔多发脏器转移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及诊治过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PHC的认识,并不断完善疾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PHC并腹腔多发脏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63岁男性,因出现腹胀腹痛伴乏力、纳差3个月余入院,检查提示肝脏、胰腺、脾脏、胃等多脏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排,后行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PHC,实性型,组织学分级3级。术后3个月出现肝内转移灶,行奥沙利铂130 mg+氟尿嘧啶200 mg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后病灶转移至肺,于术后10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H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具有HCC样分化特征的特殊类型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该病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出现症状时多达中晚期,已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HC发病机制不详,但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HCC样分化,可高度表达AFP及HCC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病理学检查是其诊断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PHC的诊治共识,对于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改善预后;而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采取辅助治疗,目前认为放疗对其无效,而化疗是疾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在化疗方案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有条件者可取材活检明确诊断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不能明确诊断者可参照消化道系统疾病治疗方案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例PNEN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PNENs 5例中,男2例,女性3例;均行B超及CT检查,1例患者行PET-CT;年龄48~75岁;临床表现各异,且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仅行穿刺活检。病理(根据2010年WHO分期)结果为G1期2例,G2期1例,G3期2例。5例均随访,1例术后12个月因肝转移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PNENs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原发直肠肛管小细胞癌(SCC)是直肠肛管肿瘤罕见的类型,占比不超过1%。与常见的直肠肛管腺癌相比,直肠肛管SCC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术后极易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其总体病死率极高。由于直肠肛管SCC的罕见性和特殊性,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治疗经验,对其认识不够深入,尚无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这给临床对其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笔者通过收治1例原发直肠肛管SCC患者,分析诊疗经过,探讨直肠肛管S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为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临床经验和新的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直肠肛管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史特点、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标记物特征进行分析诊断,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表现出便血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考虑为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经过2次肠镜下组织活检病理提示为SCC,遂行腹腔镜辅助Miles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肛管SCC。患者术后通过辅以盆腔放疗和“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全腹CT、盆腔MRI、结肠镜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已无瘤生存13个月,目前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原发直肠肛管SCC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总体生存率低。直肠肛管SCC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常见的直肠肛管腺癌相似,不具有特异性,肠镜下的组织活检取材较为困难,确诊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手术切除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肛管SCC最为主要且有效的方法,应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盆腔放疗和“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胰腺β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报告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患者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1 362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 363例患者中,1 286例(94.35%)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表现;1 099例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患者中,1 019例(92.72%)IRI/G>0.3。术前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DSA)、选择性动脉内葡萄糖酸钙激惹实验(ASVS)、超声内镜检查(EUS)、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PTP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术中超声(IOUS)联合扪诊的肿瘤检出情况分别为40.90%(418/1 022)、55.20%(457/823)、52.45%(96/183)、77.42%(247/319)、89.47%(34/38)、78.68%(48/61)、86.11%(62/70)、36.36%(8/22)、93.97%(312/33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 006例(73.80%)行肿瘤剔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42例(3.08%)为恶性变;98例(7.19%)多发;28.25%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90%位于胰体部,37.83%位于胰尾部。276例(20.25%)发生胰瘘。术后良性肿瘤复发16例,恶性病变复发7例。 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可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IOUS联合扪诊是简单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肿瘤的局部剜除术是多数胰岛素瘤的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37/45);CA19-9阳性率71.1%(32/45);胰体尾占位检出率B超为92.5%(37/42),CT为97.8%(44/45)。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行根治性手术27例,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3例,其余15例仅行肿瘤活检+无水酒精注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其发生率为6.7%(3/45),术后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结论:胰体尾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总体预后差,只有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实施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报告1例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术前诊断考虑为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示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行睾丸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睾丸间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睾丸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水平升高及男性乳房发育等症状对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确诊仍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然而对于青春期前患者、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等患者,可以施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误诊为胰腺肿瘤的胰腺结核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上腹胀痛10余天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腹部增强CT及MRI提示胰头延展至肝门区实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散在粟粒样多发小结节,胰头至肝门触及质硬肿块,手术切除肿物解除压迫,术后病理结果示肉芽肿性炎,考虑结核。遂行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痊愈。结论:胰腺结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极易与胰腺良恶性肿瘤相混淆,常常造成误诊。详细的病史采集及肺外结核表现应引起重视,加强对胰腺结核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治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s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亦称为"左侧门静脉高压症"或"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1].PSPH是由胰腺原发疾病引起脾静脉受压、闭塞、回流障碍,使脾脏淤血肿大、脾功能亢进和脾胃区门静脉压力升高,而门静脉主干压力和肠系膜上静脉压力正常,可造成胃黏膜下静脉曲张,继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现将我院收治1例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年龄52岁。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半年,加重半月就诊。无外伤史。B超提示胰尾部占位,考虑错构瘤。CT提示胰尾部占位伴大量钙化灶。查空腹血糖31 mmol/L,其他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记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拟"继发性糖尿病、胰尾部错构瘤"入内科治疗,药物降糖、糖尿病饮食等处理,控制血糖正常后一周转外科手术。术前诊断"胰腺尾部肿瘤,性质待定"。术中见肿瘤位于胰腺尾部,肿物表面结节状,境界尚清,大部分游离,小区与胰尾相连。予行肿物加部分胰腺切除术,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临床肾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I例肾素瘤患者临床资料:男,33岁,高血压1年余,体检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月余.CT检查示右肾上极直径2.7cm略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行右肾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瘤细胞增生较活跃.细胞核伴轻度核异型,未见非典型核分裂.诊断为肾素瘤.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素瘤是临床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局部切除即可治愈.为了避免长期高血压引起严重损害.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为左睾丸鞘膜积液、左睾丸肿瘤待排,遂行左高位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免疫组化:AFP(-),PLAP(-),CK(+),CD30(-),CK20(+)。术后CT示肝内多发转移瘤、左肾和左肾上腺转移改变。结论睾丸网腺癌是原发于睾丸网纵膈的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独特,基本治疗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该病预后差,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13.
精囊囊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囊囊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精囊囊腺瘤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疗效方面总结。结果:患者行连同肿瘤的精囊切除,病理报告符合精囊囊腺瘤,术后3个月超声、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精囊囊腺瘤临床少见,易漏诊。常规直肠指检很必要,超声、CT有利于明确诊断。一般连同肿瘤的精囊切除即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邱雷雨  陈培友 《中国骨伤》2012,25(8):631-633
患者,男,50岁,左大腿近端酸胀不适感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近端酸胀不适,行走后症状加重。查体:左大腿上部轻度深压痛,无局部红肿及下肢麻木感,Feber及Thomas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体尾部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为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体尾部囊肿患者行DVSS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在DVSS辅助下顺利完成胰腺体尾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康复良好。结论:结合文献认为,DVSS治疗慢性胰腺炎、胰体尾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出血性假性囊肿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出血性假性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2年收治的6例肾上腺出血性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结果:6例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物无血流信号,CT和MRI示肿物无增强改变,病理检查见囊肿壁为正常肾上腺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结论:肾上腺出血性假性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的CT、MRI检查,治疗以密切观察为主。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颈部异位胸腺瘤(ECT)临床上容易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物相混淆。本文探讨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E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颈部异位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结果:患者,中年女性,术前彩超及CT均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部位肿物,~(99m)Tc-MIBI SPECT/CT可见相应位置反射性增高区,临床初步考虑甲状腺腺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左侧颈深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AB型胸腺瘤。结论:ECT是颈部肿物的罕见病因之一,诊断上较难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相鉴别,对于甲状腺下极或后方肿物,PTH正常且~(99m)Tc-MIBI SPECT阳性的患者,应警惕E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5岁女性,右腰背隐痛3 d就诊;B 超示肾上腺恶性肿瘤;CT 示畸胎瘤或错构瘤可能;术后病理证实为成熟性畸胎瘤。随访1年,未见局部转移或远处复发征象。结论肾上腺畸胎瘤是较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肿瘤,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根本依据,应尽早手术切除;成熟畸胎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未成熟畸胎瘤术后易复发,需化疗辅助治疗,且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2 9岁 ,婚后 6年不育就诊。身体健康 ,性欲强 ,性交时射精快 ,多为 1分钟内射精。幼年有腮腺炎史 ,但无明确继发睾丸炎史。否认泌尿生殖道感染史和结核史。体检 :双侧睾丸大小均为2 0ml,弹性好 ,附睾、输精管和阴茎均正常 ,无精索静脉曲张。直肠指检阴性。精液分析 :量 0 .4ml,pH 6.0 ,离心后仍无精子。精浆生化检查无果糖。血抗精子抗体 (TAT、SIT)检测阴性 ,染色体正常。血清生殖激素测定正常。经阴囊皮肤穿刺输精管精囊造影 :双侧输精管显示 ,双侧壶腹段有囊样扩张(宽 2 .1cm ) ,右侧位置明显高于左侧 ,左侧精囊…  相似文献   

20.
庄志祥  丛壮志  王炜  张辉 《腹部外科》2012,25(6):375-376
目的 探讨肝紫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合3例肝紫癜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肝紫癜病影像学上需肝血管瘤、肝脓肿、肝转移瘤等进行鉴别,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亦无特殊治疗.结论 肝紫癜病是一种罕见的肝脏疾病,可累及其他器官,对有破裂出血危险的病人要手术切除,弥漫性病变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