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肾癌Fas、Fas配基 (FasL)异常与免疫逃避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 4例肾癌组织的Fas、FasL、Ki6 7表达以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TIL)凋亡 ,将肾癌细胞株 786 0、GRC 1与Jurkat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检测肿瘤FasL功能。一、资料和方法肾癌患者 4 4例的组织标本 ,12例取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 12份作为对照。患者平均 4 9岁。其中透明细胞癌 30例 ,颗粒细胞癌 14例。按Robson分期 ,各分期例数见表 1。GRC 1为肾颗粒细胞癌细胞株 ,786 0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 ,Jurkat细胞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诱导移植受体存活的影响,并分析骨髓细胞输注诱导移植肝早期存活的机制。方法:Kamada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随机法分4组(n=8)。A组:同品系移植组;B组:免疫排斥组;C组:B组+免疫抑制剂;D组:C组+骨髓细胞输注。流式细胞和TUNEL法检测外周血和移植物细胞凋亡。结果:术后第6天移植肝和外周血中凋亡细胞存在,D组中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凋亡细胞为浸润细胞和肝实质性细胞;D组浸润淋巴细胞为主。细胞凋亡和移植肝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相关。结论:移植物中早期的细胞凋亡可能和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有关,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细胞凋亡的发生来诱导移植物的早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的自发耐受模型中,调节性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近交系大鼠从Lewis(LEW)到Wistar Furth(WF)的肝移植组合,对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宿主注射抗CD4的单克隆抗体(Anti-CD4mAb),然后抽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试验了解宿主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结果 对肝移植自然生存的宿主注射Afiti—CD4mAb后,术后第21天、42天均能够诱导出肝损害(排斥反应),但第56天、100天以上的则未能诱导出来,且该损害能被抗CD8单克隆抗体阻断。另外CTL试验显示宿主的脾细胞中,初始型CTL前体细胞在移植56d后未能检测出来。结论 在自发性肝耐受模型中。宿主术后早期存在由CD4^+T细胞介导的下调原始效应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预输注供者凋亡的脾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预输注地塞米松体内诱导凋亡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受体肝移植免疫耐受可能性。方法实验分5组,对照组,单纯供体地塞米松处理组,单纯输供者脾细胞组,地塞米松诱导供者凋亡脾细胞输注组,第三品系组。每组均做Wistar至SD的肝移植,每组各10只Wistar、SD大鼠。用地塞米松3mg/(kg·d)处理Wistar大鼠3d后,第4天取供体的脾细胞输注受体,第10天行大鼠肝移植。观察术后第7天肝功能(ALT、TBil)的变化、病理改变和受体生存期。结果肝移植预输注凋亡细胞组的ALT、TBil较其它各组显著低(P<0·05);生存期明显长(P<0·05),病理改变较轻。结论肝移植预输注地塞米松体内诱导供体凋亡的脾细胞能诱导受体大鼠对移植肝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凋亡相关基因与脑缺血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输注5-FU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均行Wistar大鼠至SD大鼠的肝移植。对照组:仅行肝移植;单纯淋巴细胞组:受体术前第7天与第4天各输注Wistar大鼠淋巴细胞(5×106个/ml)悬液1ml;低浓度5-FU+淋巴细胞组:受体术前第7天与第4天各输注经7.5μg 5-FU诱导过的Wistar大鼠淋巴细胞(5×106个/ml)悬液1ml;高浓度5-FU+淋巴细胞组:受体术前第7天与第4天各输注经15μg 5-FU诱导过的Wistar大鼠淋巴细胞(5×106个/ml)悬液1ml。术后第7天处死SD大鼠观察移植肝的病理改变。结果低浓度5-FU+淋巴细胞组受体大鼠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呈急性轻度排斥反应,肝细胞条索状排列基本整齐,肝小叶结构存在;中央静脉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肝组织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单纯淋巴细胞组和高浓度5-FU+淋巴细胞组肝组织呈急性中度排斥反应。结论 预输注经低浓度5-FU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可以较好地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Song E  Chen J  Wang J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517-519,I029
目的 研究结肠直肠癌浸润淋巴细胞Fas配基 (FasL)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6例结肠直肠癌及切缘正常大肠组织的Fas蛋白、FasL的表达 ;用TdT酶介导的DNA3′ OH末端 缺口染色方法检测癌细胞的调亡指数 ,并分析浸润淋巴细胞FasL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指数的关系。 结果  86例结肠直肠癌组织呈Fas蛋白染色阳性 5 3例 (6 1 6 % ) ,正常大肠组织则未见染色 ,癌组织旁浸润淋巴细胞FasL染色阳性 6 9例 (80 2 % )。癌组织Fas蛋白阳性组中 ,浸润淋巴细胞FasL染色程度与癌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 (P <0 0 1) ,FasL染色越强 ,凋亡癌细胞越多。Fas蛋白阴性组中则不存在这种相关性。 结论 癌旁浸润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asL与大肠癌细胞表面的Fas蛋白作用 ,是诱导癌细胞凋亡的途经之一。提高癌细胞Fas蛋白的表达及应用特异性Fas抗体 ,将为大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脏作为“免疫特惠器官”具有十分特殊的移植免疫特性.肝移植术后如何避免排斥反应,诱导“完全”免疫耐受状态仍旧是一个十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T淋巴细胞在肝移植免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即从T细胞入手,对其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急性排斥与自然耐受模型.方法 采用近交系雄性DA大鼠与Lewis大鼠互为供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ROLT)模型84例.实验分为4组:排斥组(DA→Lewis,n=12),FK506处理排斥组[DA→Lewis,n=24,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d)灌胃],耐受组(Lewis→DA,n=24),同基因组(DA→DA,n=24).各组中随机取6例观察生存期,其余分别于术后7、14、28 d处死6例,收集外周血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标本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病理学检查移植物排斥反应程度.结果 排斥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2 d,而FK506处理排斥组MST为76 d,较排斥组明显延长(vs排斥组,P<0.01).耐受组与同基因组的MST均>120 d.术后7 d,排斥组血清AST、BILI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术后14 d,FK506处理组、耐受组和同基因组血清AST、TBIL浓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8 d,FK506处理组血清AST、TBIL浓度较耐受组和同基因组明显升高(P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和肝移植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建立Wistar→Sprague-Dawley(SD)原位肝移植(OLT)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SD大鼠;B组:免疫排斥组,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OLT;C组:免疫耐受组,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OLT,术前1周胸腺内注射F蛋白0.4mg,建立稳定的移植耐受大鼠模型。A组立即处死大鼠,B组和C组分别于术后7d、100d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标本进行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肝移植术后肝脏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各组样本另取一张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TUNEL荧光染色法作对比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下,B组可见中、重度免疫排斥反应表现,C组肝组织细胞间的淋巴细胞浸润较B组大大减少,稍多于A组。荧光显微镜下,A组TUNEL切片可见零星散在的凋亡细胞,C组可见大量散在或密集分布的凋亡细胞,B组的凋亡细胞数远较C组减少,但仍多于A组。A组、B组、C组大鼠肝组织内浸润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分别为(8.83±0.43)%、(11.32±1.29)%和(19.00±1.9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免疫耐受移植物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高,浸润的T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可能会阻碍免疫耐受的发生,引起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1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于患者左颌下扪及肿大淋巴结2个;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腹部CT示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颌下淋巴结内液体涂片见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淋巴结坏死性肉芽肿。抗痨治疗33d后患者临床表现逐渐消失。继续治疗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罕见,主要通过淋巴结坏死物涂片镜检和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链霉素+乙胺丁醇+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抗痨方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Early vascular occlusion is liable to cause graft failur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this condition and primary nonfunction (PNF) caused by preservation injury may be difficult. Apoptosis has been detected in immunomediated cytotoxicity and is known to be triggered by mild ischemia. 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apoptosis in vascular occlusion, PNF, and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to improv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arly graft failure. The liver graft histology of 75 patients (46 male, 29 female) a median 47 (1–64) years of age was screened semiquantitatively for the rate of apoptosis on the hematoxylin-eosin stain (HE) and by the in situ end nick labeling technique (TUNEL). This cohort included all patients who developed PNF (n = 9) or vascular occlusion (n = 11)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in the years 1992 to 1996. Within this period of time we performed 205 OLTs on 189 patients. We further included 22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rejection and 11 controls. The highest rates of apoptotic hepatocytes were seen in vascular occlusion (P < 0.001). Grafts with PNF were explanted 1–3 days after OLT and showed hepatocytes that were 100 % necrotic. Cases of acute early rejec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poptotic cell count than did normal controls (P < 0.003), increasing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severity of rejection. Screening biopsies for the rate of apoptosis can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accuracy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arly graft failure. Received: 27 January 1999/Revised: 7 September 1999/Accepted: 13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大鼠部分肝移植的早期移植物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10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分成18对。A组:供、受者间采用原位全肝移植;B组:供、受者间采用原位部分肝移植;C组:供、受者间肝移植方法同 B组,受者无肝期腹部皮下注射奥曲肽。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段标记法检测移植物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Bax蛋白表达率。结果 三组大鼠肝移植后 180 min 时,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2±2.4)%、(31.8±4.7)%、(24.0±2.5)%, B组较A组明显增多(P<0.05); C组又较 B组明显减少(P<0.05), C组与 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肝移植后 Bax蛋白的表达在 180 min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8.7±3.1)%、(36.2±5.3)%、(30.0±2.4)%。B组较 A组明显增加(P<0.05),C组较 B组明显减少(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可抑制部分肝移植早期移植物细胞凋亡,改善部分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T 细胞疫苗对肝脏移植物内浸润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近交系 DA大鼠和近交系 Lewis 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制备 DA 大鼠针对 Lewis 大鼠的特异性 T 细胞疫苗(TCV)。第一组(n=8):以 Lewis 大鼠作为供者,以 DA 大鼠作为受者。第二组(n=8):用 Flt3-L(fms-liketyrosine kinase 3 ligand)治疗供者 Lewis 大鼠,以 DA 大鼠作为受者。第三组(n=8):用 Flt3-L 治疗Lewis 大鼠,用 TCV 免疫受者 DA 大鼠。应用三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于移植后第5天获取肝移植物制作组织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排斥反应情况。同时分离肝脏移植物非实质细胞(NPC),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移植物浸润细胞(GICs)的凋亡和 CD4~+T细胞和 CD8~+T 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第一组进行单纯移植,平均存活时间(MST)为(17±2.6)d、第二组用 Flt3-L 治疗供者后 MST 下降为(5.7±1.4)d(P<0.01)、第三组是在第二组的基础上用 TCV免疫受体诱导耐受,使 MST 显著延长(15.7±4.2)d(P<0.01);移植物组织切片 HE 染色光镜观察所见:第二组可见明显的排斥病理损伤征象,在第一组和第三组未发现明显的排斥性病理改变;GICs凋亡率第一组为(11.94±3.12)%、第二组为(7.92±2.25)%,和第一批比较显著降低(P<0.05),应用 TCV 免疫的第三组 GICs 凋亡率比第二组显著上升,为(25.99±2.49)%(P<0.01);应用 T 细胞疫苗的第三组和单纯移植的第一组其 CD_4/CD_8显著低于第二组(P<0.01)。结论异品系大鼠肝移植物在没有任何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可以被完全接受,供体抗原特异性 TCV 通过诱导肝脏GICs 凋亡抑制 Flt3-L 诱导的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GICs 凋亡在同种移植耐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o M  Yu Y  Tang Z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9):561-563
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auxiliarypartialorthotopiclivertrasplantation,APOLT)模型,进一步推动肝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半肝血流阻断下切除受体肝脏的75%。然后将30%的供肝移植于原位。作者成功地施行大鼠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40次。受体5天生存率为87.5%。移植肝5天存活率为75%。术后第5天移植肝重量增加一倍,肝细胞增生活跃,DNA呈二倍体,DNA合成期肝细胞占22.6%±2.75%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的12.22%±1.48%(P<0.001)。作者认为,大鼠APOLT是一个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系大鼠之间原位肝移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大鼠之间原位肝移植耐受或排斥关系。方法 采用KamadaN等双袖套法进行原位肝移植 ;采用OnoK等改良腹腔内吻合法进行异位心脏移植。结果 Wistar→SD、SD→Wistar以及SD→DA大鼠原位肝移植 ,受体鼠存活均超过 180d ;同种组合方式的异位心脏移植供心平均存活 6.3d。给原位肝移植受体大鼠再移植供体源心脏 ,移植心脏存活均超过 15 0d。给原位肝移植受体大鼠再移植第 3品系大鼠心脏 ,移植心脏平均存活 6.8d。结论 Wistar→SD、SD→Wistar以及SD→DA大鼠的移植组合是分离耐受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鼠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以对移植肝的功能、移植肝的增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用两袖套法行活体供肝移植,设部分肝移植组、全肝移植组及部分肝切除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血检测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谷氨酰转移酶;取肝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部分肝移植组和全肝移植组术后受者存活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术后1周肝功能酶学指标增高,后逐步降至正常;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浸润,特别是在门静脉周围汇管区,术后1个月细胞浸润和坏死减少,可见胆管增殖;肝切除和部分肝移植组的肝组织可见线粒体肥大以及二倍体和多倍体的肝细胞,中央小静脉、肝窦和叶间静脉轻度扩张;术后300d,各组的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本模型是研究活体供肝部分肝移植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1A29、环孢霉素A(Cs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移植模型不同程度排斥反应中肝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利用同系大鼠肝移植作为对照组;非同系大鼠间肝脏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模型。分组应用1A29、CsA及联合应用。观察不同程度排斥反应中肝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同系大鼠间(SD→SD)未出现排斥反应;而非同系大鼠间(Wistar→SD)肝移植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大鼠酶谱和胆红素明显增高,病理提示具有典型的排斥反应改变;CsA(10mg/kg体重)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CsA(3mg/kg体重)的单独应用对排斥反应无效,但CsA与1A29(30μg/kg体重)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控制排斥反应。单独应用1A29对排斥反应亦无效。发生排斥反应的移植物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未出现排斥反应的移植物肝细胞凋亡无明显增加。结论肝细胞凋亡与移植肝脏的排斥反应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与1A29的应用无明显关系。1A29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CsA的用量,单纯应用1A29不能有效控制肝移植的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