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长素(ANG)基因转染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作用。方法制备重组血管生长素腺病毒(Ad-ANG,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Ad-GFP)。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d-ANG治疗组和Ad-GFP对照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再灌24h后两组大鼠分别侧脑室注射Ad-GFP或Ad-ANG。Longa法观察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于注射后1d、3d、7d和14d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观察脑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HE染色、vWF因子免疫组化染色、ANG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Ad-ANG治疗组在治疗后3d、7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Ad-GFP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重组腺病毒后1d、3d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室管膜周围及脉络丛有较强的绿色荧光;HE染色可见Ad-ANG治疗组皮层神经元结构清晰,间质水肿、核固缩、核溶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ANG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ANG治疗组大鼠缺血脑组织ANG阳性细胞数在观察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d-GFP对照组(P0.01);vWF染色及凋亡检测显示3d、7d、14d时Ad-ANG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Ad-GFP对照组(P0.01),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Ad-GFP对照组(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方式转染Ad-ANG能使脑缺血大鼠脑内ANG阳性细胞数增加,并促使缺血脑区血管生成,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侧脑室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大鼠侧脑室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iogen in,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ANG治疗组、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MCAO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治疗3d后进行HE染色、细胞凋亡检测以及vWF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d后ANG治疗组大鼠与MCAO对照组及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P<0.05),缺血脑区神经元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减轻,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微血管计数增加(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ANG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内间质水肿和神经元变性,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增加微血管数量。ANG可降低脑缺血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3.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Angiog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脑梗死患者存活时间与脑内血管增生程度相关。血管生长素 ( angiogenin)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血管生长素在脑内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 ( MCAO法 )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生长素蛋白表达。结果 血管生长素在正常大鼠脑中普遍弱阳性表达 ,脑膜、室管膜及血管染色较为明显。脑缺血后 6 h缺血脑区血管生长素表达水平明显增强 ( P<0 .0 1) ,缺血 2 4 h内血管生长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脑缺血可诱导缺血脑区血管生长素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70、c-fos的表达及其与细胞调亡的关系,探讨柘树制剂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冉灌注模型。柘树制剂预处理组(柘树组)大鼠在实验前灌服柘树制剂2ml每日3次,连用5d。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1h、6h、12h、24h、3d、7d)将大鼠处死取腑,进行HSP70及c-fos免疫组化染色、c-fos mRNA原位杂交、原位末端标记(TUNEL)及HE染色,许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脑缺血再灌注能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缺血冉灌注6h绀HSP70存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开始表达,24h达高峰。缺血再灌注1h组c-fos即有表达,6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细胞凋亡于缺血再灌注6h最显著。柘树组HSP70及c-f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监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而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HSP70及c=-ros均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柘树制剂对脑缺吡冉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脑皮质内FAD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于缺血灌注后3h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h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后24h明显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FADD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6、12h及1、3、7d共6个时间点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半暗带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表达继续增强,12h达高峰,3d后表达开始减弱(P<0.05或0.01),7d后降至基础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BDNF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明胶酶谱法(SDS—PAGE enzymograph)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间点MMP-9的表达。结果MMP-9的动态变化:模型组缺血/再灌注6h后,大鼠缺血部位脑内可见少量的MMP-9的表达,24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3d时有所下降,5d时水平更低。假手术组的脑内未见到MMP-9的表达,24h和48h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银杏叶治疗组的脑内MMP-9的表达24h也明显升高,但是小于模型组,48h的峰值较模型组低,3d、5d下降。银杏叶治疗组的脑内MMP-9的表达24h和48h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MP-9表达异常,并且呈动态变化;银杏叶提取物对MMP-9表达有干预作用,能够降低MMP-9的合成上调程度;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病理损害,减轻脑水肿,改善局部脑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CRmRNA表达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EmRNA表达。结果 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缺血中心区与半影区ICEmRNA表达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再灌注24h、48h半影区表达持续高水平,而中心区表达下降。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CEmRNA表达增强,促进神经细胞凋亡,ICE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脑缺血再灌注后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含明胶的定量酶谱技术检测再灌注3h到7d内MMP-2、MMP-9的表达,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EB含量。结果 (1)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缺血侧脑内MMP-9表达明显升高,48h到达顶峰,4d后显著下降,7d后水平更低。24h组和48h组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0MMP-2缺血再灌注48h后明显升高,7d到达高峰,7d组大鼠缺血侧脑内MMP-2水平与3h组和24h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2)再灌注24h大鼠缺血侧脑内EB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h及7d组(P<0.05),但与48h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了MMP-2、MMP-9和血脑屏障的动态变化,血脑屏障损伤与MMP-9 的升高相关,而与MMP-2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后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的表达及槲皮素对其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相缺血半暗带FADD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半暗带脑皮质内FADD蛋白的表达于再灌注3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24h其表达明显下降。槲皮素能显著下调其表达(P〈0.01-0.05)。结论脑缺血/再灌后缺血半暗带FADD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其表达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肝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h、1d、3d、7d时脑、肝标本中IGF-1蛋白的含量.结果 正常脑组织有低水平的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2h后表达即有明显升高,1d时持续升高,至3d时达高峰,7d时又有所回落,其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区.经方差分析,脑组织中IGF-1蛋白含量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应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1d和7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中有极低水平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2h、1d、3d后肝组织中IGF-1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7d时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其余各时间点及假手术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肝中内源性IGF-1水平有明显变化,提示IGF-1的变化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脑水肿是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表现之一,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S)与AQP4表达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相关性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估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损伤区水通道蛋白4表达、DWI信号强度(S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之间的相关性以及AQP4表达与缺血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n=40),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12h、1d、3d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Zea Long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Philips Achieva 3.0T MRI扫描仪对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部行冠状位DWI扫描,在工作站上重建ADC图,测量基底核层面梗死灶DWI-SI和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和相对DWI—SI(rDWI—SI)值。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梗死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QP4蛋白表达,用平均吸光度(MOD)值评价染色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动物麻醉苏醒后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再灌注后12h、1d和3d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1d组最重。假手术组TTC染色未见梗死体积,脑缺血—再灌注后12h、1d和3d梗死体积逐渐增加,3d时最大。水肿变化规律同梗死体积相仿。假手术组海马区及皮质区AQP4免疫组化染色较浅淡,MCAO/R后12h缺血侧海马区及皮质均可见AQP4阳性细胞,12h-3d AQP4的MOD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3d时达到高峰。12h、1d和3d组大鼠脑水肿体积与相应时间点缺血侧皮质区和海马区AQP4表达均呈正相关(r=0.642,r=0.605,均P0.05);三组大鼠基底核区梗死灶rADC值与缺血侧皮质区、海马区AQP4表达均呈正相关(r=0.542,P=0.037;r=0.655,P=0.008)。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水肿体积、rADC值与AQP4的表达水平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因此结合DWI检查对脑缺血后AQP4表达部位、作用及调节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早期治疗缺血性脑水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介入给药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NG)及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NG及ARG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NG组和ARG组。MCAO组、NG组和AR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同时分别局部介入给予生理盐水、NG和ARG,于再灌注3 h或24 h时,荧光法检测血清NO含量。并在3 h或24 h时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GFAP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 h血清NO升高(P <0.01),治疗组较MCAO组明显(P <0.01),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但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 <0.01),各组大鼠脑组织未出现肉眼可见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24 h,血清NO治疗组较3 h降低,而MCAO组较3 h升高(P <0.05),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较3 h增加(P <0.01),治疗组较MCAO组减少(P <0.01),TTC染色显示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MCAO组减小(P <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脑组织GFAP表达增强,通过局部介入给予NG、ARG增加NO合成,抑制GFAP高表达,减小脑梗死体积。提示NG、ARG抗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thrombin)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2、24h,3、7d)凝血酶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可以检测到少量凝血酶(thrombin)和PAR-1的表达,两种蛋白于再灌注12h显著上升。3d达高峰(P〈0.01),7d下降;缺血再灌注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34,P〈0.01)。结论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Expression of the serum/glucocorticoid regulated kinase-1 (sgk-1) gene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induced by various stress stimuli such as hyper- or hypo-osmotic stress, UV irradiation, and heat shock stress; however, its association with global ischemia in the brain has not been studied. Using high-density oligonucleotide array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sgk-1 gene was one of the genes showing alteration of expression in the rat hippocampus during 1-4 h of reperfusion after 10 min of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Using TaqMan RT-PCR analysis, we confirmed an increased level of sgk-1 gene express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at hippocampus at 2 h of reperfusion after 10 min of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analysis, the increased level of sgk-1 gene expression was found to localize in pyramidal cells of CA2 and CA3 regions of the hippocampus after 2 h of reperfus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alterations of sgk-1 gene expression in the rat hippocampus after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33(IL-33)及其膜受体ST2和可溶型受体sST2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程的表达特征。方法利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30 min诱导建立小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 h、24 h和3 d缺血脑组织中IL-33及其膜受体ST2、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IL-33在不同缺血脑区(运动皮质、感觉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的时程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了小鼠MCAO模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L-33及其可溶型受体sST2的表达水平。结果 IL-33 mRNA在缺血后6 h和3 d表达减少,但在24 h无明显改变;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在缺血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高,且Caspase-3在6 h和3 d的mRNA表达水平较24 h高;ST2 mRNA在缺血后6 h无减少,但在24 h和3 d有明显减少;除了MCAO 24 h组运动皮质和纹状体阳性染色增加外,IL-33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后不同时程各脑区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缺血后外周血中IL-33的表达量无明显升高或降低,而sST2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6 h即已显著升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L-33/ST2信号通路被下调,其与sST2表达增多的效应发挥和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中枢几个重要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分6h、24h、72h三个时间段取脑,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顶皮质1区、下丘脑室旁核、丘脑室旁核、海马CAl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面积、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镜下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呈深棕色,深染胞核广泛分布于中枢皮质、海马、丘脑及下丘脑等各脑区,核仁清晰可辩。在丘脑及下丘脑区域散在分布有“串珠”状阳性纤维。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阳性免疫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值呈同步变化。从术后6h开始,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24h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回落。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6h及24h脑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术后72h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中枢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表达呈现明显的时间规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在神经元功能调控、中枢内环境控制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3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阿司匹林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干预对二者表达的影响。结果 (1)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24h,脑缺血组动物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开始增加,3d后明显增强,至7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阿司匹林组动物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在所有观察时限均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限,脑缺血组动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均呈弱阳性;而阿司匹林组表达则呈强阳性。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并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和增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而获得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创建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原位寡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的不同区域BDNF mRNA的表达,图像分析BDNF的间接定量水平。结果 (1)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均可导致BDNF mRNA在脑的广泛区域表达活跃;(2)损伤过重反而抑制BDNF mRNA的表达;(3)BDNF mRNA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4)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即明显增加,12h达高峰。结论 BDNF的提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以导致BDNF mRNA在脑的广泛区域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表达水平与局部神经元的抗损伤能力呈正相关,与病理改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