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笔者从1982年至今辩证诊治眩晕患者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自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相似文献   

3.
浅谈眩晕的脏腑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多责之于“风、火、痰、虚、瘀”,然而其本质都是脏腑阴阳平衡失调而发展为本病。  相似文献   

4.
自拟防眩汤治疗眩晕的临证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 ,视物模糊 ;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它是临床常见症状 ,很多疾病可引起本症。发病时患者往往突然感觉外界景物或自身旋转 ,轻者闭目可止 ,重者如坐舟船 ,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 ,甚者伴见耳鸣、心悸、怔忡、恶心、呕吐、痛苦难忍。本症属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的范畴 ,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前者为前庭神经或内耳功能障碍引起 ,后者与血压过高过低 ,脑动脉硬化等有关。本症机理复杂 ,历代医家论述甚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眩晕很有效的八种方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中医病证.眩晕又称眩冒、眩运.眩,即目眩,指视物昏花、模糊不清;晕,即头晕,是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突然仆倒.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肝阳上亢型眩晕,以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为主要症状。1临床资料将100例本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取用神门、内耳、肾、脑等穴位行耳穴埋籽,治疗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8.
眩晕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头运时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严重的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造成眩晕的原因,有外感与内伤之不同.外感所致眩晕,主要是由于六淫之邪外袭,盖头为诸阳之会,耳目为清空之窍,外邪侵袭,则表阳与清道首当其冲、内伤之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9.
眩晕     
<正> 眩晕俗称头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自觉平衡感觉障碍或身体在空间的定向感觉障碍。其临床表现为:(1)自觉周围景物旋转和摇晃感。(2)自身旋转和摇动感。(3)双下肢行动不稳。眩晕据其发病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两大类:一、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可由神经官能症、贫血、高血压、发烧、尿毒症、药物中毒等引起,仅有头晕或站立不稳感觉。二、真性头晕,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病变引起,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的感觉,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一、发病机制 (一)解剖和生理 1.前庭、小脑、大脑等:内耳迷路的神  相似文献   

10.
史丽清 《中原医刊》2003,30(20):46-47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 ,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 ,视物模糊 ;头晕即感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站立不稳。临床上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合称为眩晕。发作时可见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甚或扑倒。常伴有恶心、呕吐 ,眼球震颤 ,耳鸣耳聋 ,面色苍白等 ,多见于西医的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 -基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及颅内感染性 (占位性 )疾病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30岁 ,最大 76岁 ;其中 3 0~ 40岁 5例 ,40~ 5 0岁 12例 ,5 0~ 60岁 2 3例 ,>60岁 10例。病程最短者 2天 ,最长者 …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眩与晕的总称.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属肝经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眩晕,又称癫眩、目眩、眩冒等。眩,即眼目昏花,视物不清。晕,即头晕。因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表现轻则目花头晕,无旋转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车,自感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移动,或自觉天旋地转目不能视,或身体向一侧倾斜不能站立,发作时还往往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汗出等症,偶尔可能有瞬间意识丧失,但多数无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属于现代医学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贫血、内耳迷路病等疾病.我院2007-2011年共收治郁证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证。眩是眼花,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故临床多将眩与晕统概以眩晕,不辨眩与晕的差异而治疗,因而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5.
眩晕在古代文献中有眩冒、头眩、头风眩、掉眩等名称。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  相似文献   

16.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运,临床上又称头眩、眩冒,轻则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车之上,起则欲例或伴恶心、呕吐、心悸、自汗等症。故《寿世保元》:"眩者言其黑、晕者言其转,冒者言其昏,眩晕之与眩冒其义也,其状目眩,身转耳鸣,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眩晕,如是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病变引起。除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头痛、共济不调等症状。眩晕,如是属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贫血、脑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脑震荡、发烧等病,临床表现仅有头晕或站立不稳,无恶心、…  相似文献   

17.
眩晕在临床上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眩晕既可作为症状名称,又可作为病名。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体息片刻可缓解,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1])。《医学统旨》云:"眩者,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倾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眩晕常见于西医临床的多种病证,例如后循环缺血、良性位置性眩晕、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西医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长时间服用有些副作用,治标但不治本,且易复发,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眩晕病存在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梅尼埃、神经衰弱、脑外伤后遗症等.  相似文献   

19.
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盆血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区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眩晕成为门诊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幻觉,是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空间位向感觉的自我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到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摆动、倾斜、头重脚轻,并常伴客观的平衡障碍、站立不稳、肢体偏斜、倾倒、眼球震颤、复视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等。老年眩晕症患者除感到头晕外,多还伴随其它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