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报道显微手术治疗10例延颈髓交界处髓内肿瘤(ITCJ),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70%病例术后好转。ITCJ可分为颈延型和延颈型两大类型。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并且具有指导手术的重要意义。结果也表明,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呼吸功能监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延颈交界处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颈交界处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延颈交界处肿瘤3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后正中入路手术35例,经远外侧入路4例。结果髓外肿瘤34例,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为主;髓内肿瘤5例。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及治愈34例,无变化3例,死亡2例。结论延颈交界处肿瘤以髓外良性肿瘤多见。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量减少对延脊髓的牵拉,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9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这类肿瘤在MRI上可分为三型:A.空洞型,肿瘤大小不等,且继发延、脊髓空洞;B.囊肿型,为囊内小的附壁结节;C.实体型,为巨大的实体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全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好转者18例,加重1例。结论 颈髓MRI能对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诊断时,还需与胸廓出口综合征和颈椎病相鉴别。认为颈髓髓内、即使累及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各异,最为重要是:需沿正确的界面分离,并应在离断供血动脉后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经枕下后正中入路20例,远外侧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病理诊断均为室管膜瘤,其中间变性室管膜瘤2例。随访22例,时间9~50个月,平均28.5个月。肿瘤复发3例,死亡2例,其余20例KPS评分80~100,平均92。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应争取全切肿瘤。对于未全切及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人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治疗颈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报道显微手术治疗58例颈髓髓内肿瘤。获全肿瘤切除者50例,占86.2%;术后神经系统状态改善者45例,占77.6%。表明颈髓髓内肿瘤适宜作肿瘤全切除,手术时机选在患者处于中度神经系统障碍时为好;描述了不同种类肿瘤的手术方法,认为激光手术对脂肪瘤切除最有帮助。提出了术中注意事项和肿瘤全切除的判断标准;阐述了术前放疗的危害性;对治疗后脊髓变细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颅颈交界处延颈髓腹侧的肿瘤位置深在,后方被脑干、上颈髓及颅、脊神经阻挡,手术十分困难。通过后方入路不仅难以切除肿瘤,而且可能因过分牵拉延、颈髓等神经组织而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本院近两年来经前方入路切除该区肿瘤4例,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颈髓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显微手术切除71例颈髓肿瘤,其中髓内23例,髓外48例,根据其部位和病理类型采取不同入路和手术方法。结果 髓内肿瘤全切16例(69.6%),髓外肿瘤全切44例(91.7%)。18例髓内肿瘤(78.3%)和43例髓外肿瘤(89.6%)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或保持稳定。结论 对颈髓肿瘤应该积极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位置、大小、范围和病理学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53例高颈髓肿瘤,计髓外肿瘤31例,髓内肿瘤22例。总的肿瘤全切除率达88.7%,临床改善率为81.1%。无手术死亡病例。作者认为,临床诊断高颈髓肿瘤时,需与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和颈椎病等相鉴别;MR对确诊高颈髓肿瘤最有帮助。本文还分析了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相关因素和描述了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出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10例髓内室管膜瘤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与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椎板复位13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5例,次全及大部切除15例。术后行气管切开8例,均为延髓及高颈髓部位的巨大肿瘤病人。术后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个月~9年;神经功能改善95例(73%),明显加重21例(16%),无变化14例(11%);术后复发5例,其中肿瘤位于圆锥部分3例,胸髓1例,延颈髓1例。结论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通过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可获得肿瘤全切除,预后良好。对于严重黏连的肿瘤不应勉强追求全切除。术前功能分级差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易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髓肿瘤的诊断、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雅二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2例颈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前MRI确诊,经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均行MRI复查.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全切肿瘤29例,大部分切除3例,其中2例为星形细胞瘤,1例为脂肪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及死亡者.结论 MRI对颈髓肿瘤的诊断具有最重要的价值.据此可以明确肿瘤的大致类型、位置及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髓肿瘤的有效方法,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手术操作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颅颈交界处延颈髓腹侧的肿瘤位置深在,后方被脑干、上颈髓及颅、脊神经阻挡,手术十分困难.通过后方人路不仅难以切除肿瘤,而且可能因过分牵拉延、颈髓等神经组织而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本院近两年来经前方人路切除该区肿瘤4例,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颈髓髓内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5例高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达到镜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或活检3例.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平均随访25个月,症状好转13例,无变化1例,1例症状加重.结论 对脊髓髓内病变应早期诊断,显微手术治疗高颈髓髓内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手术近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沿着正确的瘤-髓界面分离、切除肿瘤是其全切的基本保证,采用椎板成型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特点,探讨其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中,位于髓内者5例.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者17例,其中有11例呈哑铃形生长。全部患者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髓受压较严重者手术后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本组5例髓内肿瘤中,3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行部分切除,另1例星形细胞瘤行椎板内减压后活检。17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中,有15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除,有2例行大部切除;其中呈哑铃形生长的11例肿瘤中.有9例获得显微镜下全切除。结论术前MRI对高颈段椎管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则有助于此类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5.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观察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沿着正确的瘤髓界面分离、切除肿瘤是全切髓内室管膜瘤的基本保证;采用椎板成形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后均不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颈髓髓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例颈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髓20例,其中累及延髓5例,累及胸髓5例。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采用脊髓地形图描记脊髓协助判断脊髓后正中沟8例。术中13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预警1~3次,16例运动诱发电位(MEP)报警1~3次,8例肌电图(EMG)报警1~4次。McCormick评估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好转明显(P 0.05),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例,时间6~30个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2~16个月死亡。术后1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随访观察。结论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是颈髓髓内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3个月内是脊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 3 8例脊髓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其中髓外 3 4例 ,髓内 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3 2例 (84 2 % ) ,次全切除 2例 ,大部分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致残 ,良性髓外及髓内肿瘤全切除后 ,多数患者脊髓功能在短期内即获改善 ,但是术前脊髓功能越差术后恢复越困难。结论 脊髓肿瘤应早期诊断并尽早手术治疗 ,术者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可避免或减轻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入院的11例颈段髓内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7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3例,术后神经功能加重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6例脑干肿瘤病人,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1例,改善3例,无变化2例,无一例术后死亡。作认为脑干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弥漫性脑干肿瘤不适合手术治疗,局限性脑干肿瘤,囊性脑干肿瘤,颈髓延髓交界处脑干肿瘤及背侧外生性脑干肿瘤适合手术治疗。其中囊性脑干肿瘤,颈髓延髓交界处脑干肿瘤,背侧外生性脑干肿瘤常能做到肿瘤的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段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对9例颈段髓内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肿瘤切除情况,并对其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9例肿瘤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改善6例,未见明显好转2例,症状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颈段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手术策略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其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