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在4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于伤后24小时内、3天及7天检测脑脊液钙调素(CaM)及血栓素B2(TXB2)含量,探讨二者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及尼莫地平(Nim)的临床作用。结果:CaM与TXB2含量在伤后增高,CaM含量在伤后24小时内最高;TXB2含量在伤后第3天增高最显著。脑挫裂伤或合并脑挫裂伤者CaM及TXB2含量高于硬脑膜外血肿者相应值。Nim治疗后,CaM含量在伤后第3天开始降低,至第7天恢复正常;TXB2含量在伤后第3及第7天已恢复正常。疗效优于未用Nim治疗者。提示重型颅脑伤后,神经细胞内Ca2+超载与膜磷脂代谢紊乱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关键因素,Nim对颅脑损伤的救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次脑创伤后大鼠皮层脑血流(CoCBF)与前列腺素变化及双阿斯匹林联偶血红蛋白液(DCLHb)的作用。方法:在一种新的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采用抽血及颈动脉结扎造成低血压及脑缺血、缺氧,观察大鼠CoCBF与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含量变化以及DCLHb治疗作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并二次脑创伤及治疗四组。所有动物均气管内插管并实施同步生理监护。结果:伤后4小时,与假手术组对比,合并二次脑创伤组CoCBF显著降低,TXA2含量增高(P<0.05);DCLHb治疗组无CoCBF降低,但TXA2及PGI2含量均有增高。结论:合并二次脑创伤组有CoCBF降低及TXA2含量增高,提示在其病理过程中存在脑血管痉挛及微血栓形成,导致脑缺血、缺氧。DCLHb则可能通过增加PGI2合成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G)后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和血全烷B2(TXB2)的变化规律。方法 经颅骨钻孔-注入自家血方法建立大鼠SAH的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对SAH后不同时间内大鼠血GMP-140、TX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GMP-140在实验后36小时~7天间有上升,以3天最为显著,TXB2在实验后12~36小时呈节段性升高。结论 GMP-140增高是SAH发生后脑缺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和方法男到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5岁。所有病例在伤后24小时内人院并排除复合伤,其中脑挫伤22例,硬膜下血肿20例,硬膜外血肿4例,均经CT或MR扫描确诊。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2例。分别于人院24小时、3天、3周抽取静脉血ZInl,置于含2%EUI?A抗凝试管中,imp离心,取血浆使用SA:[XlllFaS(CIPS)及IL10。IL13试剂盒,采用ILISA法,用RAIN-BOW型全自动连续扫描酶标仪,读450urn处吸光度值,计算FaS、IL10、IL13的浓度,以pgiln…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法对112例脑梗塞患者于病后3~14天检测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发现,脑梗塞患者TXB2和.6-K-PGF1α含量明显增高。TXB2和6-Keto-PGF1α增高是促发脑梗塞的因素之一,也是脑梗塞的结果。6—Keto—PGF1α的增高与阻塞血管再通和再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6.
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9  
采用大鼠落体致伤脑挫裂伤模型、Fura-2荧光探针Ca~(2+)检测法,发现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体胞浆游离钙浓度,于伤后30分钟已显著增高为对照值之10倍,持续至伤后72小时。脑水肿亦随之发生,6小时达高峰。脑皮质活性钙调素含量在伤后6~48小时相应增高。论证脑伤后神经细胞钙超载是导致脑水肿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与临床应用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伤,取得良好效果,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应用ILEX临床电解质分析仪检测了30例脑外伤后癫痫病人脑脊液中离子钙(Ca2+)含量变化。结果:癫痫发作后3小时脑脊液中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发作间歇期Ca2+含量回升,二次发作时再度降低。表明癫痫发作期间病人脑脊液中Ca2+含量水平下降,同时预示大量Ca2+进入细胞内。在抗癫痫治疗同时加用Ca2+拮抗剂,有益于继发性脑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治疗脑AVM300例,栓塞1305次,解剖治愈108例(36%,其中70例栓塞后手术切除),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7.3%),其中最严重为栓塞后出血,共14例(4.7%),全部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带孔球囊导管及Magic导管,栓塞剂为IBCA或NBCA与碘苯酯的混合剂。栓塞后即刻发生出血者8例,24小时以上者3例,其余则为3~19小时。出血后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和畸形团切除9例,脑室引流1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14例中6例完全治愈,3例遗有轻度单肢瘫,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分析出血的原因可能为:(1)大面积AVM的治疗中,一次闭塞的体积过大,4例;(2)在同一支血管内反复插管栓塞,2例;(3)栓塞前后未能很好降血压,2例;(4)未能先选择畸形团的“薄弱部分”栓塞,1例;(5)带孔球囊撑破血管,3例;(6)栓塞过程中的机器故障,2例。  相似文献   

9.
BCL—2蛋白在癫痫过程中海马细胞内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可诱导脑细胞的损伤与修复过程。BCL—2蛋白是具有介导多种细胞外信号保护细胞存活的重要的细胞浆蛋白之一。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马桑内酯(CL)致痫大鼠海马细胞中BCL—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L诱导癫痫发作海马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增高,发作6小时以内荧光指数(FI)(1.129±0.047,n=7)明显高于对照组(0.999±0.096,n=9),P<0.005,6~24小时组(1.026±0.065,n=3)及24小时以后组(0.982±0.043,n=6)FI回落,P>0.05。提示这种BCL—2变化可能对损伤和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脑缺血损害中的作用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6例急性脑膜塞患者发病后6h内,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浆内GMP-140的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 发病后2周的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病后6小时内即见血浆GMP-140水平增高,至第3天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降低,第3天GMP-140水平梗塞灶最大直径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1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大鼠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后第2-7天期间,下丘脑,海马和脑干中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表明,下丘脑中DA含量,在免疫后第3-4天明显升高,第5天明显降低,HVA含量在免疫后第2-5天显著地增加,以第4天增加最多,海马中DA含量在免疫后第5-7天明显减少,而HVA含量在此期间显著增加,均以第6天变化最大,脑干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和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实验动态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不同时期下丘脑和血浆ET、CGRP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的改变。结果发现,SHR3月龄和7月龄其下丘脑和血浆中的ET含量均明显高于同龄Wistar鼠(WR)(P<0.01),而CGR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龄WR(P<0.01)。局部脑缺血后24小时,无论SHR还是WR,其下丘脑和血浆ET和CGRP均比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缺血持续7天时,除SHR下丘脑和血浆ET水平仍保持高水平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果提示,高水平的ET含量和较低的CGRP含量可能与SHR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报告51例严重脑外伤急性期持续ICP监护和血CA测定结果,发现脑外伤组血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外伤后24小时内ICP与血NE、E水平显著呈正相关(r=0.730,P<0.001和r=0.542,P<0.001),脑外伤后第三天ICP与血NE、E亦显著呈正相关(r=0.604,P<0.001和r=0.451,P<0.01)。伤后24小时ICP正常或轻度增高者,65%恢复良好.35%恢复差,而ICP>5.3kPa组病人,90%以上死亡。伤后第三天ICP仍高于5.3kPa的4例病人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4.
髓鞘碱性蛋白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变化与颅脑损伤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7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和脑脊液MBP含量,结合预后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死亡、重残组病人在伤后24小时内血清MBP就显著增高,并持续至伤后9~10日;而轻残组则在伤后3~5日才增高,9~10日恢复正常;脑脊液测定结果与血清检测结果呈正相关。结论:在颅脑损伤的预后判断上,血清MBP测定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脑脊液MBP测定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二者结合使判断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还测定了镁离子(Mg2+)、尿酸(UA)水平,并同55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血栓患者RBCm和血浆T—ch、LP(a)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血浆Mg2+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UA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BCm脂蛋白(a)的改变与血浆T—ch无显著相关性,与血浆LP(a)有一定相关性,提示RBCm和血浆LP(a)增高是脑血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6例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24份CSF标本进行了唾液酸(SA)测定,并以13例正常人CSF做对照,探讨TBM患者CSF中SA含量及其与病情轻重的关系。资料16例TBM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8例,女8例。年龄15~53岁,平均(317...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皮素(ET)与脑梗塞(CI)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动态观测了95例CI患者血浆ET含量变化。结果(1)CI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CI患者血浆ET水平与病灶大小、病情轻重及是否合并其他器官损害有关;与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数目无关。(3)CI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h内开始升高,4~7天达高峰,半月后明显下降,1月后降至较正常水平稍高,与CI后脑水肿及缺血半暗带的形成时程一致。结论ET在CI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血浆心钠素(ANP)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ACVD并或不并MOF患者发病后第1~2天、第3~4天、第7~8天、第15~16天血浆ANP的含量。结果ACVD后血浆AN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下降程度为并发MOF者大于单纯ACVD者,其动态变化规律随MOF发生与否而不同。结论血浆ANP降低反映了ACVD后下丘脑-垂体的损伤,并参与MOF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一客观指标判断ACVD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癫痫病人脑脊液中离子钙含量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LEX临床电解质分析仪检测了30例脑外伤后癫痫病人脑脊液中离子钙含量变化。结果:癫痫发作后3小时脑脊液中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发作间歇期Ca^2+含量回升,二次发作时再度降低。表明癫痫发作期间病人脑脊液中Ca^2+含量水平下降,同时预示大量Ca^2+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20.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磁性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15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72小时及存活者伤后2周的血清T3、游离T3(FT3)、T4、游离F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改变,并与10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伤后患者早期血清T3、FT3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T4、FT4显著升高(P〈0.01);颅脑损伤愈重,昏迷程度愈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