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3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8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制微弹簧圈血管内闭塞颅内动脉瘤(附2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自1993年1月~8月,我们用自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其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20例中,动脉瘤分布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3例,颈动脉窝动脉(颈眼动脉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4例,前交通动脉7例,基底动脉下段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1例,均做了微弹簧圈动脉瘤内闭塞术,其中14例完全闭塞,其余6例部分闭塞(准备第二次栓塞)。除2例前交通动脉瘤在闭塞动脉瘤同时亦闭塞了同侧前动脉(无任何症状)以外,其余18例均保持载瘤动脉通畅。20例栓塞无一例死亡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5例头面部外伤后鼻出血的创伤性颈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例颌内动脉分支损伤,以聚乙烯醇颗粒及明胶海绵栓塞;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蝶窦腔内假性动脉瘤形成,球囊闭塞瘘口和颈内动脉,再于后交通动脉近心端手术夹闭颈内动脉;1例颈内动脉自床突段闭塞,采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主干;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末段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结合液态胶栓塞.术后无一例鼻出血复发.头面部外伤后鼻出血严重或反复鼻出血者,应行CT血管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栓塞治疗复杂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报告8例外伤性多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其中2例为双侧CCF(BCCF),6例为单侧多漏口性CCF(MCCF)。2例BCCF中1例用球囊闭塞了双侧的颈内动脉漏口,同时保留颈内动脉通畅,另1例因右侧CCF瘘口较大,故在闭塞CCF瘘口同时闭塞了右颈内动脉,另一侧行开颅海绵窦铜丝导入术。术后突眼消失。6例MCCF中有2例在行颈内动脉瘘口闭塞的同时又闭塞颈外动脉的供血分支。另外4例在二期手术时,用聚乙烯醇泡沫或氰基丙烯酸异丁酯闭塞颈外动脉的供血分支。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1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均用球囊栓塞治愈,颈内,颈外动脉-混合性海绵窦瘘4例,2例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瘘口,2例颈内动脉-脑膜支窦瘘未处理,4例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均用固体策料,真丝线段闭塞,1例单纯颈外动脉瘘用IBCA效果良好,本组颈内动脉通畅率为45.5%,分析了真原因指出了改进的办法,本组有2例,在原瘘口栓塞后,又出现新的瘘,对其可能原因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总结近几年血管内球囊桂塞治疗2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体会,其中21例外伤性颅底骨折,3例为火器伤引起。均采用经股动脉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单纯瘘口闭塞14例,颈内动脉通畅率为58%,无1例永久性并发症。作认为栓塞时用等渗造影剂充盈球囊,力争用少数球囊单纯闭塞瘘口.如果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好.也可直接使用两枚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愈海绵窦瘘,同样可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共3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4例术后16~48h因球囊发生早泄移位复发,经再次以可脱性球囊栓塞后治愈。本组有28例(87.5%)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4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27例获随访(术后6个月~5.2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载瘤动脉血管内闭塞治疗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不可夹闭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用血管内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近端载瘤动脉治疗19例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不可夹闭动脉瘤。结果闭塞近端载瘤动脉者之动脉瘤完全闭塞,神经受压和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6例经MRI追踪检查的病例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结论血管内载瘤动脉闭塞治疗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不可夹闭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简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测在脑血管病阻断性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行阻断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辅助栓塞、主干动脉闭塞)的脑血管病患者行术中全程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是否出现脑缺血并调整策略。结果7例颅内动脉瘤及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球囊闭塞试验后永久闭塞主干动脉。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合并烟雾病者,球囊充盈95S内出现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抽瘪球囊后波形恢复,据此调整球囊充盈时间并完成治疗,未发生缺血。5例颅内动脉瘤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成功。术后3d及出院时诱发电位监测均无缺血性波形改变。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均无新发缺血事件;MRI检查示,除原发疾病外,未发现缺血性改变。结论作为反映脑组织缺血的灵敏指标,诱发电位监测可成为脑血管病阻断性介入治疗的常规辅助技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优、缺点。方法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1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18例患者瘘口栓塞15例,闭塞颈内动脉3例,均治愈。其中1例栓塞后并发眼上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及促进侧支循环治疗后治愈。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少数患者将丧失患面颈内动脉供血。一旦并发眼上静脉血栓形成,可采用抗凝及促进侧支循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4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均用球囊栓塞治愈,颈内、颈外动脉混合性海绵窦瘘4例.2例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瘘11.2例颈内动脉-脑膜支窦瘘未处理、1例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均用固体微粒、真丝线段闭塞、1例单纯颈外动脉瘘用IBCA效果良好。本组颈内动脉通畅率为45.5%,分析了其原因,指出了改进的办法,本组有2例、在原瘘口栓塞后,又出现新的瘘,对其可能原因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7例鼻腔大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10例为颅脑创伤后6d-3个月突发鼻腔大出血;余7例均为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后鼻腔大出血,6例发生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后1周左右,1例出现于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后3d。17例均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双侧选择性颈内和颈外动脉血管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其中14例经8F导引管置入Magic-BD导管,采用可脱式球囊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或经5F造影导管送入金属弹簧圈闭塞同侧颈内动脉。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直接栓塞动脉瘤。余2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健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由患侧颈内动脉供血代偿,而椎-基底动脉系供血不能代偿。全身麻醉经翼点入路于显微镜下行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颈内动脉破口修补手术。结果1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者,均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及颈内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双侧大脑半球供血代偿良好。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动脉瘤并修补颈内动脉者,手术后1周全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失,患侧颈内动脉通畅良好。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发生鼻腔大出血,无一例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出血的首选方法。血管内治疗技术可直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达到止血目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对侧颈内动脉已经完全闭塞,椎-基底动脉代偿不完全者,应选择显微外科手术修补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3.
可脱性球囊闭塞治疗132例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用可脱性球囊治疗132例颅内动脉瘤,其中闭塞动脉瘤瘤体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不可夹闭的动脉瘤126例。结果:本组病人无一例死亡。栓塞治疗后急性期仅有两例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出现偏瘫,经用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基本恢复。其余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95例载瘤动脉闭塞的病例进行了6个月~11年(平均4.7年)的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某些不可夹闭的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的技术特点。方法 对于不同的病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包括海绵窦瘘口球囊栓塞,保持颈内动脉通畅,以及连同瘘口闭塞的颈内动脉闭塞术。对于动脉途径难以进行的病例采取了经静脉途径弹簧圈的栓塞结果 53例球囊闭塞瘘口且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4例连同瘘口闭塞颈内动脉。3例通过静脉途径栓塞满意。结论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一般情况下海绵窦瘘均表现为良性过程.应力争解剖治愈,不可轻易牺牲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椎基底动脉眩晕的MRI和MRA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18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病例中选择33例老年病人,对其MRI和MRA资料进行了分析。头部MRI显示6例异常,占18.2%,除1例小脑出血外,另5例均为梗塞。MRA显示14例异常,占42.4%,其中11例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应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3例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可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闭塞或狭窄是老年纯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小脑、脑干等区的梗塞灶或出血灶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的治疗方法。方法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梭形动脉瘤术前造影均存在交叉循环不良,行Matas试验均不能耐受,故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以增加脑供血。1例术后可以耐受颈内动脉阻断,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另1例仍不能耐受Matas试验,采用逐渐阻断夹夹闭颈内动脉的方法治疗。结果2例术后症状消失治愈,随访8个月~1.5年生活良好。结论对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可采取间接手术包括阻断动脉瘤近侧段载瘤动脉,促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以闭塞动脉瘤的方法治疗。若术前交叉循环造影示侧支循环不良,可先行颅内-颅外血管吻合以增加侧支供血,再用球囊或手术将载瘤动脉近段闭塞。  相似文献   

18.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1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总结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栓塞血管分别为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3例,颈内动脉主干5例,基底动脉1例)均在发病9 h内进行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治疗,其中6例结合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栓塞动脉.结果主要栓塞动脉100%再通,病人恢复较好.6例随访1~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10例MRA和DSA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例做MRA的患者与其中同时做DSA(9例)及手术(1例)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5例MRA结果与DSA一致,包括2例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2例血管畸形。另5例中,1例MRA检查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但DSA仅显示该段动脉狭窄,2例MRA显示两侧颈内动脉虹吸部闭塞,DSA除有上述发现外,还检出脑底部异常血管网,1例MRA显示左侧颈内血流来自前、后交通动脉,DSA检查结果为左侧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起始部的闭塞,1例MRA显示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瘤腔大小为1.0cm×0.9cm,手术中证实为2.0cm×1.0cm,部分瘤腔内有血栓样物质充填。本组资料说明MRA能较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Wilis动脉环和大动脉的闭塞和狭窄病变,不足之处为(1)MRA可因血管闭塞或动脉瘤腔内有血栓样物质不能准确反映瘤腔大小。(2)目前MRA仅能检出大动脉及其一、二级分枝。(3)MRA显示动脉狭窄可有病变“夸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