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为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症,解决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直径>6.0cm)手术切除的困难,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术中首先分次结扎供应动脉近端,注入IBCA1.0ml+5%葡萄糖1ml。分离畸形血管团,最后将其全切。术后常规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26例巨大AVM′s栓塞后手术全切,无手术死亡。术后短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7例,随访6~36月(平均19.5月),24例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动静脉畸形是治疗巨大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8例大、中型混合性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本组均经股动脉或同侧颈动脉置入微导管,采用微钨螺旋圈和氰基丙烯酸酯胶(NBCA,IBCA)或聚乙烯醇颗粒等材料栓塞脑内和脑膜的畸形血管。其中7例经两次栓塞后,畸形血管团消除80%~95%;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头痛及癫痫均得到缓解,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资料表明,头痛是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症状之一;微钨螺旋圈与NBCA或1BCA混合栓塞脑内畸形血管团有助于提高栓塞效果;分期栓塞和控制术中与术后的体循环血压可预防或减少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开颅直视下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合并血肿的大型脑血管畸形考宏盛董克辛隋全英我院自1995年2月至1997年8月,对5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采用了开颅血肿清除的同时直视下IBCA胶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4.
治疗脑AVM300例,栓塞1305次,解剖治愈108例(36%,其中70例栓塞后手术切除),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7.3%),其中最严重为栓塞后出血,共14例(4.7%),全部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带孔球囊导管及Magic导管,栓塞剂为IBCA或NBCA与碘苯酯的混合剂。栓塞后即刻发生出血者8例,24小时以上者3例,其余则为3~19小时。出血后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和畸形团切除9例,脑室引流1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14例中6例完全治愈,3例遗有轻度单肢瘫,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分析出血的原因可能为:(1)大面积AVM的治疗中,一次闭塞的体积过大,4例;(2)在同一支血管内反复插管栓塞,2例;(3)栓塞前后未能很好降血压,2例;(4)未能先选择畸形团的“薄弱部分”栓塞,1例;(5)带孔球囊撑破血管,3例;(6)栓塞过程中的机器故障,2例。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产NBCA经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告应用国产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醋(NBCA)经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结果表明,3例畸形血管团完全被栓塞,2例分别栓塞95%和60%。文中比较了NBCA和IBCA的药物特点,并讨论了栓塞导管的置入技术,栓塞剂的配制以及栓塞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国产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产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适应证、技术要点、栓塞剂的配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40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畸形血管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栓塞57次,治愈8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1例,另1例死于其它疾病,无再出血病例。并发症主要为头痛、神经功能障碍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1例NPPB开颅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灶,1例视野缺损未恢复,其他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国产NBCA性能良好,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可代替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7.
混合性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告18例大,中型混合性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本组均经股动脉或同侧颈动脉置入微导管,采用微钨螺旋圈和氰基层丙烯酸酯胶(NBCA,IBCA)或聚乙烯醇粒等材料栓塞脑内和脑膜的畸形血管。其中7例经两次栓塞后,畸形血管团消除80%~95%;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头痛及癫痫均得到缓解,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资料表明,头痛是脑膜-脑动脉形畸形的重要症状之一;微钨螺旋圈与NBCA或IBC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大型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用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12例大型和功能区的脑动静脉畸形(AVMs),并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结果表明,对单纯手术切除危险性较高的脑AVMs,用血管内栓塞后手术切降可明显降低术中出危险及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其理由为:(1)术前栓塞可阻断供血动脉摁流,使病灶缩小,有利于术中病灶暴露分离,避免和减轻对周围脑组织损伤;(2)术前栓塞可使高流量的AVMs血流量减少,防止单纯手术切除后产生脑灌注压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9.
报告自1984年至1994年10月,近500例次脊髓血管造影中检出的7例节段性血管瘤病的诊断及治疗。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15~50岁,平均28.6岁。截瘫4例,进行性肌无力3例。治疗:3例单纯行栓塞治疗,1例单纯手术切除硬膜外血管瘤,3例栓塞后手术治疗。结果:4例截瘫者中1例恢复正常,2例肌力提高至3~4级,大小便可控,1例肌力提高至2级。3例进行性肌无力者2例恢复正常,1例肌力提高2级。作者对节段性血管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病的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三点:(1)髓内血管畸形;(2)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3)椎体及椎旁血管瘤;(4)皮肤血管痣、血管瘤及皮下组织的血管瘤。栓塞及栓塞后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国产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本组报告用自行研制的胶体栓塞剂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 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 106 例。方法 均经股动脉和同侧颈动脉入路, 使用NBCA 的方法有三种: 包括完全根据畸形血管团的动静脉循环时间配制不同比例的碘苯酯和NBCA混合液; 微螺旋圈和NBCA混合栓塞; 循环时间长于2 秒时直接注入30 % 的NBCA混合液。结果 单支供血的AVM均在一次栓塞后完全消除; 多支供血的AVM 在栓塞1 ~3 次后畸形血管团消除范围从40% ~100% 不等。结论 国产NBCA在栓塞脑AVM 的弥散性能良好, 聚合速度可控制, 是治疗脑AVM 性能良好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1.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327 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的分析, 探索导致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以避免或减少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608 例次采用不同栓塞材料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产生不同并发症的分析, 其中胶栓塞后出血4 例、水肿15 例、误栓4 例、血管痉挛3 例, 线段栓塞出血2 例、水肿12 例、误栓2 例、血管痉挛19 例, 探讨栓塞治疗中出现不同并发症的因素。探索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结果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不仅与栓塞技术有关, 更与选用不适当的栓塞材料和栓塞材料的用量有明显关系, 其中线段多导致术中、术后血管痉挛; 多聚体类(IBCA、NBCA) 使用难度较大, 多引起脑水肿及脑出血并发症。结论 要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除了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及其用量, 必要时与γ刀、X刀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AVMs)。方法:本组18例脊髓AVMs,14例采用干燥硬脑膜粒栓塞,2例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粘合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另2例用3个0真丝线段栓塞。结果:病灶完全栓塞15例,栓塞80%~90%3例。肢体瘫痪症状明显改善16例,其中2例有手术切除史者症状未改善,平均随访32个月,有14例症状完全恢复正常,2例多支供血者经再次栓塞治疗后症状改善,另2例无变化。结论:血管内治疗脊髓AVMs优于手术治疗,应首先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国产NBCA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优越性,微导管及DSA改进后适应症的变化及栓塞治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微导管插至病变处,用国产NBCA胶对24例脑动静脉畸形实施栓塞治疗,男15例、女9例,年龄5 ̄48岁。结果 3次栓塞1例,2次栓塞2例,其余栓塞一次,100%栓塞7例,80 ̄90%栓塞10例,50%栓塞4例,30%栓塞3例。结论 国产NBCA胶栓塞治疗脑动静畸形安全,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脊髓血管畸形经栓塞治疗后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探讨。方法 章介绍了3例脊髓血管畸形栓塞后发生坐骨神痛共有特点,立即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管造影分析。结果 经昆急手术切除栓塞形血管袢及椎板减压或再栓塞治疗,症状迅速消失而治愈,结论 其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1)栓塞产生急性椎管内静脉压增高压迫汽油神经根;(2)脊髓静脉引流具有单向性并呈纵向长轴系统,引流静脉栓塞引起脊髓水肿影硬膜及根静脉回流,(3)巨大静脉瘤栓塞引起体积增大。(4)根髓大动脉的行及位置,(5)椎管内静脉压梯度失衡。(6)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栓塞产生血管外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采用自制真丝线段混悬液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37例的临床观察。采用栓塞材料以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为主。部分病例采用单纯线段混悬液或联合应用线段与IBCA(丁氰酯)PVA(聚乙烯醇)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AVM病灶完全栓塞率为43.2%(16例),栓塞面积大于75%的29.7%(11例),栓塞面积在50-70%的占13.5%(5例),小于50%者占13.5%(5例)。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报告6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后所产生的并发症。指出并发症的产生主要归结于:(1)误栓正常动脉或脑供血动脉分布到正常脑组织的分支被栓塞,产生新的神经功能缺失;(2)栓塞剂经脑AVM瘘口将引流静脉栓塞造成畸形血管破裂出血;(3)一次过多栓塞了大型高流量AVM,使原有症状加重。文中针对上述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合病历探讨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栓塞治疗114例创伤性头颈部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方法。方法以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100例,假性动脉瘤(FA)10例及动静脉瘘(AVF)4例。76例采用可脱球囊,10例用钨丝微螺旋圈,9例为两者联合应用,12例用弹簧圈,另7例分别用肌块和IBCA栓塞。结果114例均治愈,除1例遗轻偏瘫外,均无并发症。病灶完全栓塞111例(974%)。采用可脱球囊、钨丝螺旋圈或二者联合栓塞的85例TCCF中,保持颈内动脉通畅77例(906%)。经一次栓塞治愈者100例(877%)。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头颈部创伤性血管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可脱球囊和钨丝螺旋圈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采用自制真丝线段混悬液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37例的临床观察。采用栓塞材料以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为主。部分病例采用单纯线段混悬液或联合应用线段与IBCA(丁氰酯)PVA(聚乙烯醇)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AVM病灶完全栓塞率为43.2%(16例),栓塞面积大于75%的29.7%(11例),栓塞面积在50~70%的占13.5%(5例),小于50%者占13.5%(5例)。结果表明我们自制的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是血管内治疗脑AVM的较理想的栓塞材料之一,其栓塞作用确切可靠,而单纯线段栓塞作用是一种机械性效应,易引起AVM复发。本文对栓塞材料的选择、治疗效果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栓塞及栓塞加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83例脑动静脉畸形(AVM)分别进行直接手术,单纯栓塞或栓塞加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探讨治疗AVM的理论有效方案。方法(1)直接手术24例,病人按Spetzler-Martin分级(S-M)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1例,Ⅲ级以上6例占25%,急诊手术10例,显向手术14例,(2)36例行单纯超选择微导管栓塞(NBCA或真丝线段),S-M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6例,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动物模型。方法:以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etemirabile)为畸形团,经颈动静脉吻合等建立脑AVM动物模型;用NBCA胶和Embosphere颗粒分别栓塞;模型建立和栓塞前后行血管造影。结果:成功构建了具有供血动脉、畸形团和引流静脉的AVM模型;造影动脉期显示血液经畸形团向引流静脉分流;栓塞时,胶在畸形团(微血管网)里弥散、聚合良好,颗粒可使其显影逐渐变淡、直至消失。结论:本方法对建立脑AVM急性期动物模型更简单经济省时,并且可靠;该模型在血管结构,造影影像和栓塞行为上与人脑AVM相似,适用于有关的研究和介入医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