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肾上腺区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3例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Castleman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行彩超、SCT平扫及增强等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腹膜后巨大淋巴增生症2例,静止性嗜铬细胞瘤1例。均行经服腹腔镜下肾上腺区肿瘤切除术。结果3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最高至180/115mEHg。手术时间平均1.5h;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切除肿瘤大小5.0cm×5.5cm×4.5cm~7.0cm×8.0cm×4cm。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7d出院。术后病理均证实为Castleman病。术后随访1~2.5年(平均1.5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彩超或SCT,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罕见,其中以局灶型多见。手术是其治疗首选。腹腔镜下切除途径视野清晰、利于操作、出血较少、恢复快,是治疗腹膜后复杂性Castleman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3月—2022年3月, 德州东城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坐骨结节压疮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 例, 年龄31~72岁。压疮创面大小为6.0 cm×4.5 cm~10.0 cm×6.0 cm, 创腔直径10~14 cm。5例患者合并坐骨结节骨感染。清除病灶后, 移植股二头肌长头肌瓣(面积10.0 cm×4.0 cm~18.0 cm×5.0 cm)和半腱肌肌瓣(面积8.0 cm×4.0 cm~15.0 cm×5.0 cm)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6.5 cm×5.5 cm~10.5 cm×6.5 cm)修复压疮创面, 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 于创腔内置管行闭式灌洗2~3周。术后观察肌瓣和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 随访观察压疮复发情况、皮瓣质地和外观及供受区瘢痕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所有肌瓣和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患者术后1周因翻身不当导致受区切口受压裂开, 经换药治疗3~4周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8例拟行ALT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4岁。其中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2例,头皮撕脱伤2例,颈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腹股沟区隆突性纤维肉瘤术后缺损1例,腹股沟区黑色素瘤术后缺损1例,面部凹陷畸形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7 cm~22 cm×18 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较粗、流速快、穿肌肉走行距离最短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并将术前检测结果与术中观察情况进行比较。皮瓣切取范围为14 cm×9 cm~25 cm×20 cm。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共发现皮瓣范围内穿支血管19支,术中证实穿支血管18支,准确率为94.7%。术中见穿支血管出肌点及肌肉内走行方向与术前检测基本一致。术后1例出现皮瓣下部分脂肪液化,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ALT皮瓣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并选取合适的穿支血管能有效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7月-2008年4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30~55岁,平均41岁。肿瘤部位:前足2例,足跟6例,踝部4例,小腿2例,腘后1例。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20 cm×12 cm,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或肌皮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5例)、外踝上皮瓣(3例)、小腿内侧皮瓣(1例)、缝匠肌皮瓣(1例)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5.0 cm×4.5 cm~22 cm×14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5~6 d 2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0 d 1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年,平均5.2年。2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3例局部复发;其余患者皮瓣质地、外观良好,肢体功能良好。获随访5年以上11例,5年生存率为73.3%(11/15)。结论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和肌皮瓣修复肿瘤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能最大限度减少肢体功能损害,保肢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彩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6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腺瘤1例.8例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7例标准腹腔镜下切除肿瘤顺利完成,1例行手助腹腔镜下切除.术中1例血压出现波动,升高至180/116mmHg,余患者血压均稳定.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术中出血量60 ml.术后2~3d肠功能恢复,1~3d拔尿管,2~3d拔引流管,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平均7d顺利出院.切除肿瘤3.0 cm×3.5 cm×4.0cm~5.5 cm×5.5 cm×6.0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0.5~4年(平均2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及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经腹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创伤小、疗效满意,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纵形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移位修复外阴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5例57~68岁女性外阴肿瘤患者。其中外阴鳞状细胞癌4例,外阴黑色素瘤1例。病程3~5年。患者均行外阴广泛局部扩大切除术加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范围为12cm×7cm~15cm×6cm。采用大小为14cm×8cm~16cm×9cm的纵形DIEP皮瓣移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成活;其余4例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4例,Ⅱ期愈合1例。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1例因外阴鳞状细胞癌复发后不能耐受再次手术而死亡;1例外阴臃肿影响排尿,予皮瓣修整术后排尿恢复正常;余2例外阴无臃肿,皮瓣色泽与下腹壁皮肤相似,质地柔软,无尿道口狭窄。供区腹壁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纵形DIEP皮瓣移位是修复外阴肿瘤术后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精索结核临床上比较少见,术前诊断较困难,国内外文献大多为个案报告。我院1974~1991年共收治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年龄27~71(平均41)岁,病变部位左侧7例,右侧9例;病程1个月~30年,其中仅2例有左上肺结核病史。16例阴囊及腹股沟部均有不同程度的酸胀感,其中7例伴有局部疼痛。13例因局部触及肿块而来院就诊。精索均可触及结节,直径1.5~2.5cm。结节位于阴囊内精索段12例,腹股沟精索段4例。结节表面欠光滑,质地中等,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6月,收治5例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9岁。病程2~10年。足跟原发肿瘤范围为3 cm×2 cm~5 cm×4 cm,3例伴破溃。4例肿瘤扩大切除后缺损范围为6 cm×6 cm~8 cm×6 cm,1例因伴卫星灶缺损达13 cm×12 cm;采用大小为6 cm×6 cm~11 cm×9 cm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不足部分取中厚皮片修复。供区采用腹股沟中厚皮片修复。结果术后肌皮瓣及供受区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腹股沟切口发生淋巴漏,经换药和清创术后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足跟部皮肤无破裂和磨损,外形丰满、弹性良好,肌皮瓣痛、温觉和耐磨性能良好。足踝伸屈功能正常,恢复负重功能,无肿瘤生长。足部切取肌皮瓣处凹陷明显,第1、2、3趾底感觉减退、麻木。结论改良带蒂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缺损可获得丰满、耐磨和弹性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带血管蒂腹壁下深血管皮瓣移位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2008年3月,收治大面积软组织缺损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2~4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肿瘤切除术后1例.缺损位于髂前上嵴周围3例,臀部及会阴部1例、坐骨结节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1 cm×6 cm~22 cm×8 cm.均为感染创面.病程14~36 d.术中采用13 cm×7 cm~25 cm×9 cm带血管蒂腹壁下深血管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弹性均较好.供区无腹壁疝形成,受区感染无复发.结论 带血管蒂腹壁下深血管皮瓣移位是修复髂前上嵴周围、臀部、会阴部及坐骨结节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间质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肾上腺间质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肾上腺囊肿10例,肾上极囊肿2例,髓性脂肪瘤7例,神经鞘瘤3例,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占位3例(其中错构瘤1例)。27例均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超声刀游离瘤体及肾上腺组织,行肾上腺切除时采用Hem-o-lock结扎中央静脉。结果: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2例血压出现波动,最高升至178/118mmHg(1mmHg=0.133kPa),降压处理后恢复正常。平均手术时间75(50~1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10~50)ml。术后1~3d肠功能恢复,2~3d拔除引流管,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平均7d出院。切除肿瘤2.0cm×2.0cm×2.5cm~10.0cm×10.0cm×13.0cm,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囊肿12例,髓性脂肪瘤9例,神经鞘瘤5例,错构瘤1例。25例术后随访0.5~4年,复查彩超和CT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间质性肿瘤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恢复快,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位于腹膜后,大小3.0cm×3.5cm×4.0cm~4.0cm×4.5cm×6.0cm。结果 3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分类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对36例输尿管下段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联合腹股沟切口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58岁.因血尿就诊20例,腰痛9例,不明原因肾积水7例.36例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且证实无远处转移,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均位于输尿管下段,左侧21例、右侧15例.肿瘤大小1.0cm×1.2 cm~3.6 cm×5.5 cm,平均1.4 cm ×3.5 cm.术前发现髂血管及闭孔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8例,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累及同侧输尿管口2例,伴发膀胱肿瘤1例.尿脱落细胞阳性10例.  相似文献   

13.
成人隐睾恶变一般根据有隐睾症史,检查患侧阴囊无睾丸,隐睾部位肿块质地坚硬等特点可作出诊断。但若忽略病史和缺乏详细的体检,仍易误诊。我院1985年~1990年误诊本病患者6例,其中门诊误诊4例(66.7%),术前误诊2例(33.3%)。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6例,年龄30~43岁,均已婚已育。病史1~12个月。隐睾部位均触及肿块,右侧4例,左侧2例。腹腔4例,腹股沟2例。肿瘤直径为4~16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病理报告均为精原细胞瘤。4例门诊分别误诊为腹腔肿瘤、肾肿瘤、肠梗阻、肝癌破裂;2例术前分别误诊为腹腔肿瘤、肝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12月, 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患者, 其中男16例、女7例, 年龄45~86岁。清创前坐骨结节压疮大小为1.5 cm×1.0 cm~8.0 cm×5.0 cm, 大转子区压疮大小为4.0 cm×3.0 cm~20.0 cm×10.0 cm。治疗基础疾病后, 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14 d。所有创面均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 面积为4.5 cm×3.0 cm~24.0 cm×12.0 cm, 蒂宽3~5 cm, 蒂长5~8 cm, 旋转半径30~40 cm。将大部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 仅对4个供区创面采用对侧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术后观察复合组织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压疮复发情况以及皮瓣的外观和质地。结果 23例患者共32个创面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筋膜皮下瓣3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24个、筋膜皮瓣+筋膜真皮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二头肌肌瓣2个、筋膜皮瓣+筋...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下腹部轴型薄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八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45岁,创面大小为25~35 cm×20~26 cm。致伤原因及部位:手及前臂热压伤3例、电烧伤2例、大腿上1/3截肢术后残端创面2例、臀部乳头状瘤1例。2 手术方法根据受区创面的大小,设计下腹部轴型薄皮瓣,以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 cm 处为皮瓣的蒂部,蒂宽3~4 cm。外侧至腋中线,内侧不超过脐白线,上可平脐。最大皮瓣为32 cm×25 cm。下腹部脂肪组织较多,将皮瓣掀起后,采用透光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修复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9例深Ⅱ~Ⅲ度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2~54岁,平均35.4岁。病程8个月~5年。均为会阴部中心型瘢痕,其中合并腹部瘢痕3例,双下肢瘢痕4例,腹部、双下肢瘢痕2例。瘢痕溃疡2例。双下肢外展(29.4±8.8)°。6例肛门不能暴露,蹲坐及大小便困难。术中瘢痕切除后缺损范围为20cm×6cm~28cm×8cm,采用大小为35cm×12cm~58cm×15cm的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1例皮瓣形成水疱和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会阴部功能恢复良好,局部畸形矫正,双下肢外展至(75.6±1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蹲坐及大小便功能恢复良好。2例于术后6个月局部再次发生会阴部瘢痕粘连,二期行瘢痕切除、扩张皮瓣移位修复术后无复发。结论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供瓣范围大,移位灵活,血运稳定充足,移位后可作为扩张皮瓣再次利用,是修复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在急诊治疗手背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大小,设计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的髂腹股沟皮瓣,皮瓣面积为6.0cm×8.0cm~10.0cm×20.0cm,一期予以封闭创面,3周后断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不能直接闭合者给予植皮修复创面。结果本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21例,联合植皮15例,术后随访3~24月,10例经再次整形去脂,其余26例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无明显臃肿。结论髂腹股沟皮瓣供区隐蔽,血管蒂解剖位置恒定,供区面积可根据创面大小随意设计,耐感染,成活率高,急诊修复手背组织缺损简单易行.是治疗手背组织缺损的一条简便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臀部皮瓣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复烧伤科收治的压疮患者20例(骶尾部9例,臀部5例,坐骨结节部6例);分别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压疮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3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8 cm~9 cm×18 cm;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7例,压疮创面大小为2 cm×4 cm~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10 cm~12 cm×20 cm;臀大肌肌皮瓣修复8例,压疮创面大小为4 cm×4 cm~11 cm×1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12 cm~12 cm×20 cm。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8例患者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术后裂开,经2期手术修复愈合,其中1例患者缩小供瓣区后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术后全厚皮片成活良好;1例患者缩小供瓣区后行中厚皮片移植术,术后皮片部分成活,残留少许肉芽创面经后期换药治愈。结论 臀部皮瓣血供丰富,外形美观,不臃肿,弹性佳,耐磨性较好,抗感染能力较强,是目前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儿童手爆炸伤治疗中应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4月,对手爆炸伤的患儿急诊行伤口清创,固定骨与关节,修复肌腱、血管及神经,视组织损伤及创面情况,Ⅰ期行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或行VSD治疗3~6 d后Ⅱ期行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6 cm×11 cm~10 cm×18 cm。3周后行皮瓣断蒂修整术。结果临床应用21例,2例分叶皮瓣部分远端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19例皮瓣成活良好;3例皮瓣稍臃肿,其余18例皮瓣外观及质地满意;患肢活动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应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手爆炸伤创面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CAF)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报道1例腹股沟区CAF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142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65岁男性患者,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块5年且逐渐长大而入院行手术完整切除左侧腹股沟区肿物,肿物约7 cm×3 cm×5 cm大,质地较韧,边界清晰,术后病理学检查见肿物由大量短梭形细胞和小到中等大的血管组成,边界清晰,可见纤维性包膜。免疫组织化学示雌激素受体(部分+)、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CD34(+)及CD117(+),Sox-10、S-100、Dog-1、结蛋白、P16、CDK4、mdm2、上皮膜抗原、孕激素受体、视网膜母细胞肿瘤抑制蛋白及神经营养因子络氨酸激酶均为(–)。最终诊断为CAF,术后随访3个月肿瘤无复发。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42例CAF患者资料,肿瘤主要位于外阴(74例)和阴囊-腹股沟区(47例),21例位于其他部位,均接受手术治疗。CAF通常表现为触及无痛性肿块,肿瘤大体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镜下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