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  黄崇新  王跃 《西部医学》2009,21(2):264-265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8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做术前及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前评分平均52分(37-63分),随访时评分平均92.6分(87~100分)。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势,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治疗,比较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为(97.0±2.9)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能够很好的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段广斌  李晓虎  郭鹏  杨磊波  崔勇 《吉林医学》2008,29(23):2194-2195
目的:报告45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与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7年6月,共完成45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根据损伤情况进行半月板全切、次全切或是成形术。其中24例(53.3%)行盘状半月板次全切除术和全切除术,21例(46.7%)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2.5个月,手术前后采用Ikeuchi评分对膝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肿痛症状消失或减轻,活动度恢复正常,未出现手术并发症。Ikeuchi评分优良率84.4%。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有创伤小,疗效好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7月对34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28例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6例行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获得随访34例,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2个月.按Ikeuch评定标准:优23例,良8例,可3例.结论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共96膝。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形成缝合术、次全切除术、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恢复训练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患者3~4周可正常活动,8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0.8)个月。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效果较好,损伤低,精确度高,可对破裂的半月板组织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和修复,术后可进行早期复健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曾加礼  李强 《吉林医学》2010,31(28):5012-501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对于行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形术24例26膝进行综合分析。关节镜检查后,依具损伤情况采用半月板成形术18例,次全切除术5例,全切除术3例。术后第2至3天开始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本组2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24例获14~60个月(平均37个月)的随访。根据Lysholm评分做术前及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定,术前评分平均54分(39~68分),随访时评分平均88分(64~100分),优良率为87.4%。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能够精确切除失稳及破裂的半月板组织,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在本科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32例,其中行部分切除成形术28例,次全切除术4例。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优2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6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内侧盘状半月板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内侧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8年4月应用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内侧盘状半月板4例。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用篮钳、刨削刀和射频刀消融成形术,保留半月板外周约6mm宽。关节镜下射频刀清理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软骨损伤。结果4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35个月(10-70个月)。采用膝关节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前平均47.5分(40~55分),术后随访平均813分(75~85分)。优3例,良1例。结论关节镜下确诊内侧盘状半月板后实施成形术能获得优良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关节镜下通过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切除手术,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Lysholm评分为(69.32±8.22)分,术后6个月提至(86.71±7.53)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取得满意效果。对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均保持良好。结论膝关节外佣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结合关节镜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复查MRI手术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后,其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治疗前的评分明显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有52例患者完全愈合,8例患者部分愈合,无未愈合的患者。结论: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唐欣  朱云峰  郝烨 《微创医学》2014,(5):552-55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1例半月板囊肿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同时根据半月板损伤情况行半月板缝合或部分切除,并采用Lysholm评分在术前、术后对膝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及明显术后并发症。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71.3±5.6)分,术后显著增高到(94.8±3.2)分,术后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增幅(P0.05)。结论通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囊肿,不仅对膝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并且保留了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本科收治的42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并对其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手术诊治。根据病变类型进行半月板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成形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观察记录患者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平均评分为(68.13±12.12)分,6个月后为(88.72±11.19)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优良率为78.5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明显的血管神经损伤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Inside-out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横行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Inside-out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横行损伤36例(37膝),其中男26例(27膝),女10例,年龄14-55(29.5±11.1)岁;外侧23例(24膝),内侧13例;合并ACL损伤12例。术前及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52(21.1±17.1)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术前(31.1±6.3)分,术后(85.2±6.9)分(P〈0.001),优良率91.9%。结论Inside-out缝合法对修复横行半月板损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2009年1月间应用关节镜引导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岁,术后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32例病人平均92.5分(80-95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22°(110°-140°)。结论:尽管关节镜难以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常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对患者的再次损伤很小,符合微创的理念和原则,且在术后的恢复、术中伤情的判断、临床结果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合适的患者群中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并采用关节镜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5例,左膝14例,右膝21例。术前行X线、CT、MR检查。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术前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根据术前评估及术中关节镜检查情况采用不同术式:4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加髌内侧支持带射频紧缩;9例行关节镜下清理加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22例行关节镜下清理加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及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42个月,平均(28.2±4.3)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2年(94.2±3.6)分高于术前的(57.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nsa评分标准,优18膝,良15膝,可2膝,差0膝,优良率94.3﹪。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法简便,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谢军  章洪喜  费文勇  陈新军  嵇鹏  刘巍 《浙江医学》2010,32(9):1341-1343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运用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疗效.方法 于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在32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采用RIGIDfix固定股骨端和Intrafix固定胫骨端,以Lysholm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Lysholm评分从术前(43.52±6.21)分增加到术后(90.12±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运用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Meniscal Fastener缝合半月板后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4月-2011年3月9例使用Meniscal Fastener修复半月板后角损伤病例。每例患者术前评估数据和术后评估数据进行自身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0.8(14.1±6.7)个月。依据Barrett临床愈合标准,所有患者术后均达到临床愈合。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7个半月板,占77.78%;良2个半月板,占22.22%;总优良率为100%。结论关节镜下Meniscal Fastener缝合修复半月板后角撕裂损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