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钱君 《护理研究》2005,19(12):2703-2704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准备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A组)、超声多普勒定位组(B组)和传统置管组(C组),每组各20例.A组、B组均应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A组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直视下进行操作;B组先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继而完成操作.C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完成操作.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B组穿刺置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为95%,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亦显著高于B组(P〈0.05).A、B组未见明显并发症,C组穿刺后出现一侧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成功率最高,操作时间最短,并发症最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33):3103-310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探寻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股静脉和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12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股静脉组60例和颈内静脉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3.57 min±2.73 min和9.86 min±1.69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穿刺置管时间较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未行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者作为A组,其中男38例,女48例,平均年龄(45.5±6.7)岁;将206例行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者作为B组,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平均年龄(46.7±6.9)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和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21.11%,3.33%vs.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局部血肿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效果.[方法] 将263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组(A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B组),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B组(82.0%,P<0.001);A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5.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显著低于B组的12.5%和10.2%(P均<0.05).[结论]在气管切开病人中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汪颖  黄华英 《家庭护士》2009,7(4):305-306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脾破裂出血病人应用右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颈内静脉穿刺成功,9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行右颈内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能保障有效循环快速灌注,从而提高脾破裂手术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潘莉  操静  伍友春  陈宛婷  王爱红  王兰 《护理研究》2011,25(20):1833-183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方法]将22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结果]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固定法减少了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的机会和护理费用,减轻了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置管中心12 379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 156例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4 223例病人由主治医生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以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7.52%,P0.05);观察组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0次±0.2次)少于对照组(3.0次±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5.0min±2.5min)短于对照组(17.3min±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更换穿刺位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0%vs 15.01%,P0.05);观察组置管的血肿形成和误穿动脉等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非常满意占95%,满意占5%。[结论]专科护士独立完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应用带不锈钢引导钢丝胃管的护理。[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6年12月60例留置胃管病人,使用普通一次性硅胶胃管和带不锈钢引导钢丝胃管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置入带钢丝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带不锈钢引导钢丝胃管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操作更省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采用肝素稀释液50 mL(含肝素钠6.25 U/mL) 封管;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采用含肝素钠62.5U/mL的肝素稀释液10 mL、5 mL、2 mL封管,观察输液通畅情况、封管维持及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静脉留置时间、输液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25).[结论]50 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6.25 U/mL)更适合无肝素使用禁忌的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更可靠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方法]将250例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漏血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漏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漏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自发性气胸病人应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资料.[结果]引流通畅性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疗后肺复张佳,其中9例病人2 d后肺完全复张.[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并进行针对性地观察与护理,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粘弹性绷带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保留时间的延长效果.[方法]将临床8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美敷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对照组按常规用美敷固定,观察两组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时间延长,有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美敷加自粘弹性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输液方便、实用,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天婷  吴明琴 《全科护理》2016,(17):1768-1770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方向在颈外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方向进针,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操作时间短(t=-4.856,P0.01),1次穿刺成功率高(χ~2=3.794,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χ~2=4.242,P0.05);两组在静脉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7,P0.05)。[结论]离心方向颈外静脉穿刺是可行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范剑锋 《家庭护士》2008,6(4):304-305
[目的]探讨直接使用输入液体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肝素稀释液,C组直接使用输入的原液体进行封管,观察静脉留置时间、封管维持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C组与A组,C组与B组静脉留置时间、封管维持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可行、有效,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李水莉 《护理研究》2007,21(7):1787-1788
介绍了洗胃病人置管途径、胃管的选择、置管深度以及置管方法,包括清醒病人置管法、昏迷病人置管法及插管困难胃管置入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桡动脉置管时间的相关因素,探讨桡动脉置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9例桡动脉置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管堵塞30例,穿刺口渗血6例,导管脱出3例.[结论]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或避免桡动脉置管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179例(成功率为89.5%),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1例(异位率为10.5%),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198例(成功率为99.0%),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送管方法,能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