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在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及对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酚氯仿法提取肿瘤组织及颈清扫淋巴结组织的基因组DNA,采用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m reaction,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分析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LOH.结果头颈鳞癌原发癌组织的D9S171多态性位点的LOH发生率为62.96%;LOH发生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相关关系(P<0.01).颈清扫淋巴结组织D9S171多态性位点的LOH发生率(35.60%),高于常规病检的阳性率(17.0%),(P<0.01).结论D9S171多态性位点LOH与头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LOH分析可能作为检测头颈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咽喉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NK细胞活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3例咽喉癌患者及36例正常志愿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咽喉癌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人(P<0.05),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比略低于正常人(P>0.05),抑制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人(P<0.01),辅助/抑制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正常人(P<0.05)。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咽喉癌患者略低于正常人(P>0.05),活化T细胞正常人略低于咽喉癌患者(P>0.05),NK细胞活性比较咽喉癌患者低于正常人(P<0.01)。Ⅰ~Ⅱ期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略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Ⅰ~Ⅱ期辅助T淋巴细胞含量略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Ⅰ~Ⅱ期抑制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Ⅲ~Ⅳ期患者(P<0.01),Ⅰ~Ⅱ期辅助/抑制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Ⅲ~Ⅳ期患者(P<0.01)。Ⅰ~Ⅱ期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相对值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活化T细胞在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变化不大(P>0.05);Ⅰ~Ⅱ期外周血NK细胞比值略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结论:咽喉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或低...  相似文献   

3.
喉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TEN在喉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PTEN与喉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观察正常喉黏膜和喉癌组织中PTNE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分析其与肿瘤生长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的关系. 结果 PTNE在喉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52.3%)明显低于正常喉黏膜组织的表达阳性率96.7%,(P<0.05);Ⅰ、Ⅱ期喉癌(71.4%、63.3%)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又明显高于Ⅲ、Ⅳ期喉癌(25.0%、22.2%),(P<0.05);声门型喉癌(65.8%)明显高于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喉癌(34.8%、25.0%),(P<0.05);高分化喉鳞癌(88.0%)明显高于低分化喉鳞癌(37.5%、18.8%),(P<0.05);N0喉癌(78.4%)明显高于N1、2喉癌(17.9%),(P<0.05). 结论 PTNE在喉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表达缺失,缺失程度与临床分期、生长部位、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鳞癌CD44V6、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头颈部鳞癌CD44V6、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80例头颈部鳞癌CD4 4V6、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头颈部鳞癌CD44V6表达阳性率为31.3%,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低分化癌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癌组(P<0.05);②P5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低分化癌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组(P<0.01);③PCNA强阳性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癌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癌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头颈部鳞癌CD44V6低度表达、P53及PCNA蛋白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恶性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7蛋白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7蛋白阳性率为25.7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鳞癌PCNA指数为86.94±9.8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CNA指数为46.14±2.66,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随上颌窦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指数增加,不同分化间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上颌窦鳞癌组织中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预后,对判定上颌窦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 mRNA及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B1 mRNA及蛋白在30例喉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HMGB1蛋白在喉鳞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血清中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示HMGB1 mRNA(HMGB1/GAPDH)在喉鳞癌组织、癌旁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x)±s)分别为1.25±0.12、0.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HMGB1蛋白(HMGB1/β-actin)在喉鳞癌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 ±0.10、0.34±0.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4,P<0.05).结果显示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及是否吸烟有关(P值均<0.05);而与年龄、性别、是否饮酒及肿瘤病理分级无关(P>0.05).ELISA结果显示,喉鳞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血清中HMGB1质量浓度分别为(24.80±14.08) ng/ml、(23.58±14.6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05).结论 HMGB1 mRNA及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且表达水平与T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声门下型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声门下型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临床特点、淋巴转移规律、治疗模式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70-2005年初治的36例声门下型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13例.单纯放疗8例,单纯手术18例,手术加放疗10例.分析不同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作差异检验,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除3例患者无瘤状态下失访外,其余33例均随访5年以上或至死亡.5年生存率为58.2%,其中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66.7%、62.5%、30.8%,Ⅰ~Ⅲ期与Ⅳ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5,P<0.05);单纯放疗、单纯手术、手术加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8%、66.7%、51.9%.淋巴转移率为25.0% (9/36),阳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Ⅵ区,其次为Ⅱ区.NO、N+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66,P<0.05).结论 声门下型喉鳞癌预后相对较差.喉全切除术是该型喉鳞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仅部分早期患者可行单纯放疗或喉部分切除术.局部晚期患者在手术同期应行颈部Ⅱ~Ⅳ区及Ⅵ区的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头颈鳞癌组织及传代细胞系中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头颈鳞癌组织及阴性对照组织中IgM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IgM在头颈鳞癌与对照组织间的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在头颈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gM在头颈鳞癌及阴性对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和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鳞状上皮及鳞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IgM的表达部位有从细胞膜向细胞浆转变的趋势(P<0.05);头颈鳞癌细胞裂解液中存在与人IgMμ链分子量一致(75KD)且能与抗人IgMμ链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蛋白; 4种头颈鳞癌细胞系中IgM平均免疫荧光强度为9.25±0.82% (CNE-1),8.76±0.54% (Tca8113),13.72±1.73% (Hep-2)和12.1±1.19% (HNE-1),与阴性对照组1.87±0.2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鳞癌组织和传代细胞系中存在IgM蛋白的表达,且IgM表达部位与鳞状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但IgM在头颈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生物学作用和机制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MTA1和RECK基因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与NP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原发性NPC(颈淋巴结转移组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各30例)、10例NPC颈部转移淋巴结(MLN)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CNT)中MTA1 和RECK mRNA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与NPC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NT、NPC和MLN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71.7%(43/60)和80.0%(8/10),与CNT比较,NPC和MLN中MTA1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MT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和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NT、NPC和MLN中REC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7/20)、26.7%(16/60)和30.0%(3/10).与CNT比较,NPC和MLN中RECK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REC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和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PC中MTA1 和RECK异常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和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治疗后5年生存期有关(均P<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541,P<0.05).结论:MTA1和RECK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NPC的进展有关,共同参与了NPC的侵袭转移过程.MTA1和RECK可作为评估NPC颈淋巴转移、复发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在喉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喉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的表达,探讨MMP11的表达与喉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喉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MMP11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技术检测22例喉癌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冻存标本中MMP11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MP11的表达,癌组织MMP1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运用RT-PCR方法检测喉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MP11 mRNA的表达,癌组织MMP11 mRNA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MP11蛋白表达在T3 T4组高于T1 T2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11 mRNA表达在T3 T4组高于T1 T2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11蛋白及MMP11 mRNA的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11的表达与喉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喉癌浸润和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