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腰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根据腰椎定位像 ,采用与椎间盘前后缘中点连线平行角度 ,扫描范围包括病变椎体的椎弓平面至下一椎体上缘 ,层厚、层距 5 .0mm ,必要时 2 .0mm ,骨窗和脊髓窗双窗位观察。结果 :48例均显示脊椎椎弓峡部层面关节突间部低密度裂隙 ,断面呈锯齿状 ,即“裂隙征”。裂隙周缘骨硬化和 /或出现碎骨片 ,呈现“假肥大小关节”。脊椎滑脱则呈现“假性椎间盘突出征”及”阶梯征”。结论 :椎弓峡部CT薄层扫描对于峡部裂的清晰显示率较X线平片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弓峡部CT扫描的最佳方法,正确认识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诊断价值。方法:将45例X线诊断椎弓峡部裂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CT扫描,将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峡部裂中L32例,L418例,L5 25例。双侧裂44例,单侧裂1例。四表现有:裂隙征,假性椎间盘膨出,双关节征.双边征,椎管冗长征,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以椎弓的平行线为CF扫描基线组显示椎弓最完整,最直观。结论:应以椎弓的平行线为椎弓CT扫描基线,“裂隙征”是椎弓峡部裂的特征表现,且CT也是检查腰椎峡部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的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其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MSCT扫描的40例腰椎弓峡部裂病例的容积数据,采用轴位薄层重建及平行于左/右椎弓根方向的斜矢状位MPR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轴位及其薄层重建像对峡部裂表现为特征性的"环裂征",同时能清晰显示裂隙和断端的情况及椎间盘病变.斜矢状位MPR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小关节和椎弓的"猎狗征"图像及峡部断裂形成的"断颈征". 对于椎弓峡部裂及其状态的显示及峡部裂断端是否有错位、是否有碎骨片及假关节形成等方面效果更好.结论 MSCT的轴位薄层重建图像及其斜矢状位MPR能准确诊断峡部裂,清晰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和裂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薄层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22例腰椎峡部裂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薄层扫描,对扫描结果做出总结。结果 22例患者共有38处在薄层重建图像上,可见椎弓峡部无连续完整骨结构的"裂隙征"等特征性CT表现,部分患者峡部骨痂增生表现明显,椎弓峡部断裂、错位,部分患者断端形成假关节等。结论证实CT薄层扫描对腰椎峡部裂具有明显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CT检查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腰椎峡部裂在CT常规轴位、反角度CT(RGCT)、多层螺旋CT(MSCT)后重组图像的表现特征,比较3种不同CT检查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特征性表现的显示差异,并与一组30例正常腰椎、30例腰椎退行性变伴滑脱的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对峡部裂隙征、双关节或多关节征等特征性表现的显示,CT常规轴位各为33例(34个椎体)、11例(11个椎体),分别约占74%、24%;RGCT均为23例(24个椎体),MSCT后重组技术均为33例(37个椎体),显示率均为100%.MSCT后重组技术尚能100%显示"猎狗项圈"征、"蝙蝠折翼"征、"阶梯"征、椎管冗长征及其他伴随征象.对照组中无1例显示峡部裂隙征、双关节或多关节征等.结论 MSCT后重组技术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较为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技术在椎体滑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DR腰椎正侧位片发现的腰椎滑脱患者,对滑脱腰椎椎弓及相邻正常腰椎椎弓行CT反角度扫描。结果:45例腰椎滑脱患者中,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假性滑脱者(即腰椎退行性变所致滑脱)9例。椎弓峡部崩裂性滑脱的CT征象:滑脱椎体之两侧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峡部均见宽窄不一的透亮隙影,呈"环裂征"或"裂隙征",椎管前后径增大,左右径变小。退变性滑脱的CT征象:两侧椎弓骨环完整、连续,两侧椎间关节错位,关节面毛糙、增生,关节间隙宽窄不一,部分关节腔内积气,局部黄韧带钙化。结论: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对判定腰椎滑脱原因明确、直观、可靠,有极高应用价值,应作为腰椎滑脱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X线影像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腰椎弓峡部裂X线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2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61个。双侧峡部裂12个.单侧37个。X线正位片显示椎弓峡部可见由内下至外上“裂隙征”者12个,占19.67%;X线侧位片显示椎弓峡部可见“裂隙征”的25个,占40.98%;腰椎标准双斜位摄片为腰椎峡部裂最佳显示体位,本组61个腰椎峡部裂显示58个,占95.08%。结论:腰椎X线平片摄影简便、费用低廉,其标准斜位像上“狗颈项圈征”X线影像学表现为峡部裂最直观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平行椎弓CT扫描的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平行于椎弓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与椎弓平行扫描,包括整个椎弓,层厚3—5mm、层距3—5mm,以骨窗观察为主;对照正常CT表现,分析51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51例均显示腰椎峡部透光裂隙,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增生硬化,密度增高,裂隙周围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碎骨块。当有脊椎滑脱时,椎管矢状径被拉长,呈长椭圆型或葫芦型。结论:平行于椎弓CT扫描诊断腰椎峡部裂简便易行,图像直观,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纯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对单纯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单纯腰椎峡部裂在侧定位像、横断位图像、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MPR)的CT表现。结果腰椎侧定位显示峡部裂隙56.8%,有可疑征象的37.8%,有异常征象的共计94.6%。横断位图像“环裂征”显示率约25.6%,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图像“环裂征”显示率为100%。峡部裂的各种间接征象中,上关节突前上方小骨块影显示率约占50.0%;轻度假性椎间盘膨出约占38.0%;病变椎体下位小关节或椎间盘有较其他节段明显的退行性变,分别占13.4%和9.8%;螺旋扫描横断位图像椎管变形及椎板增厚约占17.6%。结论常规椎间盘横断位图像峡部裂隙容易被遗漏或误认为椎小关节,注意观察侧定位像和横断位的间接征象,发现可疑征象时加做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图像,可有效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CT征象认识。方法:对24例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CT扫描范围包括椎间盘和稚弓根下缘层面,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结果:CT扫描显示以下特征:1.腰椎峡部裂主要为双侧关节突间部不规则骨性缺损伴骨质增生。2.滑脱主要征象有椎管前后径延长,终板呈双边征,于相邻椎体层面,椎间盘呈反方向突出椎体边缘。结论:腰椎滑脱具有特征CT征象,CT能发挥重要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组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42例84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横轴面图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组在显示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等继发病变征象方面,二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MPR、VR重组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韧带在腰椎峡部裂与关节突关节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腿痛的病因主要有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和关节突关节病变.对腰腿痛患者,临床一般考虑椎间盘病变而行椎间盘横断面CT扫描,常发生腰椎峡部裂的漏诊或把峡部裂误诊为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近年来对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扫描方法以及与关节突关节的鉴别已有报道,但尚未见黄韧带在腰椎峡部裂与关节突关节鉴别中的应用报道.本文通过对黄韧  相似文献   

13.
腰椎峡部裂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方法与价值。方法:3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进行了双倾斜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结果: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腰椎峡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其主要的影像表现有"环裂征"、"双关节征"、"多关节征"、椎管矢状径增大、局部骨质增生硬化、腰椎滑脱、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退变等。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对32例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93.8%,常规轴位的诊断准确率为68.8%,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能直观地显示峡部裂的影像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临床意义及其扫描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扫描技术的改进.方法分析了20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其引起的腰神经受压的CT表现.结果CT扫描能显示峡部裂,及其引起的椎管狭窄,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并发改变.结论CT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改进后的扫描技术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峡部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31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VRT图像重组。结果本组31例中,双侧与单侧腰椎峡部裂分别见于29(93.5%)例和2(6.5%)例,其中,L5椎体25例(80.6%),L4椎体5例(16.1%),L3椎体1例(3.2%);L4与L5椎体同时受累者4例(12.9%)。本组31例共检出64处椎弓峡部裂病灶。典型的"双关节征"和"裂隙征"见于所有病例。腰椎峡部裂伴发腰椎滑脱和隐性骶椎裂分别见于12和1例。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优于SSD,然而,SSD能清晰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6.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23例患先行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脊椎的上一椎体下缘边续发描至于下椎体上缘,层厚4或5mm必要时在峡部行2mm,层厚扫描,结果;23例中,累及双侧21例,单侧2例,发生在L516例,L47例,CT表现为同一脊椎关节突间的低密度裂隙,出瑞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不规则,裂隙可宽可窄,表面不光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腰椎退变性滑脱的CT特征,使之与腰椎峡部裂引起的真性滑脱鉴别。方法对80例无腰椎外伤史和腰椎椎弓峡部裂史腰椎退变性滑脱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CT扫描范围从滑脱椎体椎弓开始至下位椎体上缘,所扫层面与椎间盘平行。结果 CT扫描有以下特征: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②椎骨和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及腰椎骨质疏松,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囊变、碎裂、关节间隙变窄或不对称和关节囊钙化;滑脱腰椎椎弓完整,椎体及附件整体向前(后)移位,向前滑脱时,滑脱椎体下关节突向前移位,其前缘几乎与下位椎体上椎小关节突前缘相平或超出下位椎体上椎小关节突前缘,关节方向向矢状方向转化。③椎管、椎间孔和侧隐窝狭窄。④终板双重轮廓。结论腰椎退变性滑脱有其CT特征,能与腰椎峡部裂引起的真性滑脱鉴别。  相似文献   

18.
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 ,探讨各个征象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材料和方法 :自可疑椎弓峡部裂脊椎的椎弓根的上缘至下一个脊椎椎弓根的上缘 ,层厚 3~ 5mm连续扫描。结果 :47例中发生于L5椎弓峡部 3 9例 ,L4者 7例 ,L3者 1例。各种CT征象发现率为 :环裂征占 96% ,椎体前移位征占 82 % ,双椎体征为 5 3 % ,椎管拉长征占 43 % ,双关节面征占 3 0 % ,葫芦征占 2 8% ,游移征占 11% ,磨旋征占 4%。结论 :环裂征是椎弓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 ;双关节面征及葫芦征发现率低 ,但特异性很高。椎管拉长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其它征象无论其发现率大小 ,均是峡部裂的继发改变 ,不能做为确诊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提高对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方法 用Elscint 2 40 0CT机进行检查。对 3 2例峡部裂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峡部裂的特征性CT表现为“环裂征”。 2 5例合并椎体滑脱患者CT的特征性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增长、夹心征、椎管变形、椎间盘假性后脱。其它还有小关节不对称等。结论 “环裂征”是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 ,对于无椎体滑脱峡部裂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X线平片正侧位及双斜位是常规检查手段,CT检查更具有平片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收集42例腰椎峡部裂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