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 寻找食管癌放射抗拒关键分子及通路,从分子水平揭示食管癌放射抗拒发生机制。方法 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食管癌放射抗拒相关芯片数据(GSE61772,GSE61620);进一步运用GEO2R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利用DAVID、String等分析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技术检测差异基因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细胞中表达差异。结果 两组芯片数据中共筛选出49个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参与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在调节多细胞生物合成、离子转运、DNA合成、代谢、调节细胞增殖等。差异基因涉及的主要生物学通路是Wnt信号通路。12个差异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关键节点为CHN2。CHN2基因在不同放射敏感性食管癌细胞中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包括CHN2在内的49个差异基因可能与食管癌放射抗拒发生相关, Wnt信号通路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C225)对人食管鳞癌放射抗拒性细胞株KYSE-150R的影响。方法 分次照射建立人食管鳞癌放射抗拒性细胞株KYSE-150R;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差异;G显带法进行染色体分析;克隆形成实验验证KYSE-150和KYSE-150R细胞的不同放射敏感性;采用不同浓度的C225处理KYSE-150R细胞,研究对KYSE-150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KYSE-150R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5.9±0.6)h,长于亲代细胞的KYSE-150(23.6±0.2) h(t=6.6,P<0.01);KYSE-150R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由69.3±1.9 增加到73.7±1.2(t=-8.83,P<0.01),并且观察到有染色体畸变;KYSE-150R细胞SF2D0DqN 值均高于KYSE-150细胞, 加入5 μg/ml的C225后,其SF2D0DqN与单纯照射组KYSE-150R细胞相比有显著降低;加入C225后KYSE-150R细胞G0/G1、G2/M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t=-4.478~4.308, P<0.05)。结论 C225对人食管鳞癌放射抗拒性细胞株KYSE-150R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食管癌细胞经射线反复照射后放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放射抗拒性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方法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3经反复γ射线照射(累积剂量120Cy),逐步筛选出具有放射抗拒性的细胞TE13R120。相差显微镜下观察TE13及TE13R120的形态学差异;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证TE13及TE13R120两种细胞的不同放射敏感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它们的细胞周期分布特征;基因芯片分析两种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结果TE13R120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9.93h,长于亲代TE13(33.94h)。TE13及TE13R120的放射敏感性明显不同(仇值分别为1.63和2.85Gy,SF2值分别为0.55和0.64,Dq值分别为1.38和1.15Gy,n值分别为2.33和1.49)。两种细胞经4Gy放射线照射后,出现不同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12~48h TE13R120细胞周期变化不明显,而其亲代细胞TE13发生明显G1期阻滞。应用DNA芯片对2159个基因进行了筛选,TE13R120与TE13相比,上调基因96个,下调基因80个。结论新的食管癌细胞系TE13R120比其亲本对射线更加抗拒,并且在基因水平上发生明显变化。4Gy照射后12~48hTE13R120细胞周期变化不明显,而其亲代细胞TE13发生明显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放射抗拒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R中高表达的c-jun基因,研究其对CNE-2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3组特异性针对c-jun基因的siRNA,构建慢病毒vshRNA载体,感染CNE-2R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对目的基因的抑制效果;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重组慢病毒c-jun-RNAi-LV2能明显下调CNE-2R细胞中c-jun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F=217.20、42.07, P<0.05).6 MV X射线联合c-jun-RNAi-LV2组在0、2、4、6和8 Gy照射后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F=42.70~200.67, 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c-jun-RNAi-LV2组与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SF2D0Dq值均减小,放射增敏比(SERD0)为1.41.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未经照射的c-jun-RNAi-LV2组与联合2 Gy照射的凋亡率分别为(20.93±1.99)%和(38.17±0.83)%,均高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凋亡率[0 Gy:(10.97±0.70)%和(20.43±0.25)%;2 Gy:(10.80±1.25)%和(19.53±1.50)%;F=50.54、330.14, P<0.05].结论 RNA干扰技术可有效抑制放射抗拒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R中高表达的c-jun基因,使细胞放射敏感性增高,其作用可能与c-jun基因的下调使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抑制复制蛋白A(RPA)基因表达对辐射抗性食管癌细胞株TE-1R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TE-1为亲代构建辐射抗性模型TE-1R细胞株,通过siRNA敲低TE-1R细胞株RPA1和RPA2基因表达,并以未转染(Con)组和无意序列(NC)组作对照,应用克隆形成实验绘制细胞存活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观察TE-1R细胞株的辐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siRNA转染48 h后,RPA1及RPA2蛋白表达较Con和NC组降低.与NC组比较,RPA1 siRNA转染组及RPA2 siRNA转染组细胞的D0、Dq、SF2值由2.09、1.70、0.85分别降至1.67、0.71、0.44及1.82、0.89、0.51,放射增敏比SERDq.分别为2.39和1.91.抑制RPA1或RPA2表达后可观察到G2/M期阻滞现象,与NC组比较,G2/M期细胞比例由(18.70±3.14)%增至(26.95±3.96)%及(25.28±2.74)%(t=2.83、2.85,P<0.05).结论 通过抑制RPA1或RPA2表达,可以提高辐射抗性食管癌细胞株TE-1R的辐射敏感性.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减少了受照射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NRAGE)亚细胞定位改变与人食管癌细胞上皮和间质转化及放射抗性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食管癌细胞TE13,建立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细胞。以TE13细胞、EMT模型细胞、放射抗拒TE13R120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T标记物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EMT模型的建立和TE13R120存在EMT样表型。Real-time PCR比较NRAGE在3组细胞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NRAGE总蛋白及胞质、胞核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诱导TE13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发生改变(t=13.56、-232.84,P<0.05),成功建立EMT模型细胞。放射抗拒TE13R120细胞中EMT标记物表现出与EMT模型细胞相似的趋势(t=15.84、-54.54,P<0.05)。NRAGE在EMT模型细胞、TE13R120细胞中的表达较TE13细胞明显上调,且均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升高(t=-8.73、-5.62, P<0.05),而在细胞质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AGE在EMT模型细胞和TE13R120细胞胞质、胞核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抗拒 TE13R120细胞存在EMT样表型,且其放射抗性的形成可能因EMT的发生参与了NRAGE亚细胞定位的改变而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人食管癌细胞株CaEs-17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人食管癌细胞CaEs-17为靶细胞, 给予0、2.5、7.5 mmol/L 3-AB及0、3、6、9、12Gy照射剂量, 采用集落形成法及噻唑蓝(MTT)法观察3-AB的放射增敏效应;彗星电泳法、中期染色体分析法分别观察3-AB对放射所致细胞DNA断裂及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 根据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 得出2.5、7.5mmol/L 3-AB作用于CaEs-17细胞24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1和1.52;MTT实验结果显示3-AB可降低放射细胞的存活分数;3-AB可增加放射所致细胞DNA断裂程度以及放射所致细胞染色单体断裂数。结论3-AB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CaEs-17有一定放射增敏效应;放射增敏的机制可能与3-AB抑制 PARP的功能从而降低细胞对放射所致DNA断裂的修复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食管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比较研究食管癌的不同照射方法,评价常规三野等中心照射(RT)、三维适形(3D~C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保护方面的不同。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3种放射治疗计划,分别为RT,3 D—CRT,IMRT,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通过治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差异。结果RT,3 D—CRT,IMRT的95%计划靶体积(PTV)及95%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剂量有统计学意义,3 D—CRT和IMRT优于RT;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PTV剂量变异度指数、处方剂量覆盖GTV百分比均以IMRT计划为最好,3D—CRT、IMRT减少了双肺受照20 Gu体积百分比(V20),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计划的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心脏1/3体积的所受剂量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IMRT为最小,P〉0.05。结论3 D—CRT、IMRT在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剂量上均优于RT,能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且能降低周围敏感器官的所受剂量,正常组织所受剂量均能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10.
食管、贲门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影像技术对诊断食管癌、贲门癌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22例和贲门癌17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钡餐及CT检查。结果:22例食管癌及17例贲门癌主要X线表现为粘膜破坏、中断、壁僵硬、充盈缺损及溃疡。主要CT表现为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及周围组织器官累及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X线钡餐是检查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对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地应用X线和CT检查有助于全面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