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救治的产科急性DIC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成分输血的观察组(34例)和全血输血的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PLT、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T、a 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2.843~27.343,P0.01,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8,P0.05),子宫全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χ~2=4.128,P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改善产科急性DI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过程短暂,是产科引起大出血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常需要输血,以补充丢失的凝血因子和细胞成分。但输新鲜血治疗或预防凝血和止血障碍是不合理的。进行成分输血,尤其是输入高浓度、高纯度的血液成分制品,以补充在产科DIC损耗的血液成分是目前临床上推荐的治疗手段。现将在产科DIC过程中输注成分输血的种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克俊 《中原医刊》2011,(2):112-113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成分输血抢救的13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祛除病因,成分输血等治疗,阴道等出血明显减少,休克症状改善。治愈11例,死亡2例,治愈率84.6%;围生儿死亡2例,其中新生儿死亡1例,宫内死胎1例。结论产科DIC救治应早诊断、早治疗,应根据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制定正确的成分输血方案;早期成分输血有助于祛除病因、赢得抢救时间,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血站技术规范制备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对DIC出血病人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根据病人出血情况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成分和肝素,并进行相关实验测定.结果经成分输血8例病人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除1例肺癌手术患者因严重呼吸衰竭死亡外,7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军 《医学争鸣》2009,(21):2434-2434
0引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常见,发病急,病情复杂,而输血在DIC的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DIC治疗中的输血方式仍值得研究.为此,2007-03/2009-03我们在滦县人民医院产科采用成分输血治疗了25例DIC患者,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严重的止血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病理产科易并发DIC,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妇产科DIC的发生率为0.29%,病死率为38.9%。在我国统计的2471例DIC中,病理产科占24.81%左右,仅次于感染性DIC,居第二位。产科DIC可发生于正常或异常的妊娠后期、分娩期或产后某一短暂的时期,主要诱发原因为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与子痫),其它如感染性流产等亦可发生DI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9例产科DIC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前后测定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TT)等指标并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DIC患者PLT、Fg水平明显升高(P〈0.05);FDP、DD、T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为82.75%。结论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DIC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占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42-143
对11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及处理,积极进行抢救治疗,成功救治9例,死亡2例,以探讨具有高度产科DIC高危人群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析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总结临床治疗此病症的有效方法与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该院产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孕产妇72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因3个以上器官衰竭死亡4例,占11.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弥散性的血管内凝血的产科患者,通过早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以及全方位精细完善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地治疗此病症,使患者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DIC)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7.6岁.初产妇12例(48%),经产妇13例(52%).孕周分布:<28周3例,28~36周17例,≥37周5例.  相似文献   

12.
王莹 《当代医学》2021,27(27):125-126
目的 探讨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采用成分输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成分输血组(n=30)和输全血组(n=20).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休克、荨麻疹、发热等)发生情况.结果 输血后,两组凝血酶时间均短于输血前,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高于输血前,且成分输血组优于输全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输全血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采用成分输血可有效改善血液学指标,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田永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131-132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熟知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疾病。及时去除病因;根据诱因及DIC患者病情选择性应用肝素。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产科救治的93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全血输血,45例)和观察组(成分输血,48例)。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抢救成功率、新生儿存活率和子宫保全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提升产科DIC患者凝血功能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建议在产科DIC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了解成份输血治疗DIC的疗效。方法:统计导致DIC的基础疾病、各主要临床表现和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概率,采取不使用肝素而以成份输血或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主的方法进行抗DIC治疗。结果:导致DIC的基础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异常主要为出血、血小板减少和D-二聚体阳性,在接受治疗的56例病人中,39例治愈,治愈率69.9%。结论:DIC临床表现复杂,成份输血或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此综合征发展迅速,早期诊断与晚期治疗均较困难,若不积极进行治疗,预后不良。本文对15例急性DIC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凌洁 《吉林医学》2012,(36):7975-7976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为DIC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4例DIC病例中,最终痊愈29例(85.3%),子宫摘除8例,死亡5例(14.7%)。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早期应用肝素,积极补充凝血因子并补充血容量,果断切除子宫是产科DIC诊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产妇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急性DIC患者20例,在常规抢救及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心护理。结果经治疗,20例急性DIC患者的各项症状均得以纠正,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显著上升(P<0.01),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产科急性DIC患者实施早期及时诊断、治疗及精心护理是抢救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耿昕  朱勤花 《吉林医学》2011,32(12):2402-2402
目的:探讨8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8例进行抢救。结果: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胎盘早剥1例,产后大出血3例,羊水栓塞2例,植入性前置胎盘2例,患者有出血、休克、循环障碍等,血小板降低<100×l09/L进行性下降3例,纤维蛋白原下降(1.5 g/L)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例,3P试验呈阳性1例,纤溶酶原减低1例。结论: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妇产科的急危重病,病情复杂、发病急、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