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部位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留置针892例,按年龄段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儿三组,对留置针的部位与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组头部、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较下肢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头部>上肢>下肢,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略大于下肢,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不同年龄组小儿静脉留置针时间,学龄儿>新生儿>婴幼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和要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最佳时间为96 h左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头、脚、手不同部位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留置效果。方法 :对 5 8例 1 9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随机分为头穿刺组、脚穿刺组及手穿刺组 ,各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对其留置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的头、脚及手等不同部位行留置针穿刺留置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2 ) ,头穿刺组有 4次脱针现象。结论 :穿刺部位 (头、脚、手 )对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生儿应用在不同部位进行穿刺的留置效果。方法:将30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选择腋静脉(A组102例)、头皮静脉(B组98例)和四肢静脉(C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三组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比较,A组留置时间最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选择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具有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痛苦小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首选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留置针在新生儿治疗中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65例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139例经头皮静脉穿刺,B组126例经四肢静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留置针使用时间、局部有无红肿、脱针、液体外渗和不滴情况以及停止使用留置针的原因。结果 B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外渗率与局部红肿率则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妥善固定的情况下,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效果优于头皮静脉。  相似文献   

5.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的因素有留置部位、穿刺技巧、固定方法、封管技术、静脉炎的预防、健康指导等.提出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留置部位,熟练的穿刺技巧、妥善固定、采用正确封管技术、个性化的宣教,可有效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55例,对肘正中静脉、桡静脉、手背静脉和前臂内侧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最长.[结论]为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留置针静脉输注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92例使用留置针长时间静脉输注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腋静脉)和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病人50例,从老年与中青年、危重患者与一般患者、高渗液体与低渗液体、封管液、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等分析留置时间的变化。结果 留置时间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但与液体渗透压,封管液,患者的抵抗力及无菌操作有关(P<0.05)。输注高渗液体病人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 静脉留置针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建议3d更换1次留置针部位,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姜华  宗六一  毕慧亚 《全科护理》2008,6(33):3029-303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55例,对肘正中静脉、桡静脉、手背静脉和前臂内侧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最长。[结论]为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重症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学会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97-1298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静脉输注留置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需持续静脉输注的重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留置肘部静脉)和对照组(留置四肢末端浅静脉),观察两组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重症新生儿选择肘部静脉留置针持续静脉输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本科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 0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留置针的型号、穿刺部位血管选择不合理,未严格遵守原则,穿刺部位及角度不当,固定不当,药物因素等因素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结论 正确选择留置针的型号、穿刺部位的血管,严格无菌技术,正确的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封管方法及选择正确的封管液,正确输入药物和对病人行健康教育,是保证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广荣 《天津护理》2007,15(1):58-59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及肠道外营养的重要途径,由于新生儿静脉细小,可穿刺部位较成人少,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及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减少其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有利于临床用药及紧急抢救。现将目前国内新生儿在使用留置针方面的穿刺技术、封管药物及方法、静脉留置时间与相关因素等经验及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肿病人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择86例不同程度的水肿病人留置针静脉输液134例次,对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同,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平均留置时间均为5d左右,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静脉留置时间平均为12.70d,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长期输液、四肢静脉已被破坏、四肢高度水肿、过于肥胖以及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可首先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14.
NICU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NICU内患儿最适合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睡在暖箱的足月儿207例和早产儿339例选择头皮、腋下、上肢、下肢部位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选择腋静脉穿刺的足月儿、早产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94.03±17.43)h(、112.27±23.27)h,分别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腋静脉留置留置针留置时间长。足月儿选择头皮静脉穿刺行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0.06±17.91)h,比上肢、下肢留置的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足月儿留置针注射最好选择头皮和腋下静脉,早产儿首选腋下静脉。  相似文献   

15.
晏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288-28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最佳部位。 方法 将神经外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1例躁动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选择上臂头静脉穿刺,对照组选择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穿刺。从对上肢活动的影响、留置针保留时间、发生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方面比较2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 结果 实验组对上肢活动影响较对照组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穿刺点出血及导管堵塞情况少于对照组。 结论 选择上臂头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优于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的选择对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对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学龄儿组,每组40例,对留置针的部位、时间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组和婴幼儿组的留置针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其次是上肢,而学龄前组患儿的留置针部位则主要集中在上肢,与新生儿和婴幼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留置时间最长为(122.65±22.91)h,新生儿组次之为(88.76±22.48)h,婴幼儿组最短为(78.12±21.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并发症发生率(72.50%)高于新生儿组(35.00%)和婴幼儿组(45.00%)(P〈0.05);各种并发症中,外渗情况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和婴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最佳为3~5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按静脉穿刺部位、不同封管液、不同封管方式、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是否使用麝香壮骨膏及热疗、不同固定方式分为A(A1A2A3A4A5A6)组和B(B1B2B3B4B5B6)组,对患者留置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结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穿刺部位、不同封管液、不同封管方式、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使用麝香壮骨膏及热疗、不同的固定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改进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 6 0例住院新生儿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3 0 )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 ;Ⅱ组 (n =3 0 )为改良组。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评分、保留天数及穿刺部位。结果 Ⅰ组穿刺成功率评分 ( 1 .3 3± 0 .6 2 )明显低于Ⅱ组 ( 1 .87± 0 .74 ) (P <0 .0 5 ) ;两组患儿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的留置针保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与大隐静脉的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的穿刺方法明显提高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头皮静脉留置针比大隐静脉更易于保留。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将静脉留置针患者2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穿刺)107例,对照组(手背穿刺)98例,从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接受程度比较两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前臂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优于手背静脉,应成为静脉留置针的最适宜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0-2岁婴幼儿上肢与下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以及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151例静脉留置针进行分析,比较上肢与下肢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和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结果 上肢与下肢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进行比较,上肢穿刺部位留置时间优于下肢,有统计学意义;上肢与下肢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导管滑脱、导管堵塞,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上肢穿刺部位的留置时间比下肢长,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不相同,应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