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状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湛江市9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78%;其中男童8.00%,女童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方面高于女童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组儿童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状,初步探讨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兰州市部分幼儿园大、中、小班3~6岁学龄前儿童1 292名;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3%,男童和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71%和8.94%,男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组女童学习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男童学习问题、心神障碍、多动-冲动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多动-冲动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非母乳喂养儿童多动指数异常率高于母乳喂养儿童(P0.05)。结论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值得关注,不同人群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郑州市3~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父母关注度研究。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251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独生子女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和1978年常模比较,3~5岁组男童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明显高于常模。3岁组女童冲动-多动因子分高于男童,4岁组男童品行行为因子分高于女童,5岁组女童心身障碍因子分高于男童,3个年龄段Conners各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焦虑程度高;②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行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③父母比较关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3~6岁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湖北省襄阳市320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男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均P<0.05),女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均P<0.05)。不同性别和家庭所在地的儿童心身问题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女童高于男童,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看护人不同的儿童在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看护人为父母的儿童在上述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看护人为祖父母的儿童;所在区域有无确诊或疑似病例情况不同的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在区域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儿童在以上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所在区域无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儿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1.6%,其中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检出率均为5.3%,学习问题检出率为3.8%,焦虑检出率为1.9%。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区域是否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P<0.05)。结论 疫情对3~6岁儿童心理行为影响较大,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检出率较高。所在区域有确诊或疑似病例是3~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危因素,应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做好疫情期间儿童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沙井街道学龄前期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以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供科学根据。方法:编制儿童心理行为调查表,通过整群抽样对4024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2024名,女童2000名)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52%,男童行为发生率(14.62%)高于女童(10.40%),男女心理行为发生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问题前三位因素男童依次为攻击、多动、抑郁,女生依次为攻击、分裂、体诉。儿童行为问题主要与家庭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学龄前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高发生率现状与多因素有关,家庭、学校、医院、社会等应共同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昆山地区托幼机构的7 149名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Conners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阳性总检出率为3.43%,男童的检出率(4.48%)高于女童(2.2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不同年龄组间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因子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童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男童冲动-多动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低、多动指数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高(P值均0.05);女童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以及多动指数得分均较国内常模高(P值均0.05)。【结论】昆山地区学龄前儿童多动等行为问题明显,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Conners父母问卷在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在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运用,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太原市2448名3-7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太原市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其检出率为16.18%(常模为3%~10%)。其中男童17.12%,女童15.09%。经卡方检验,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17,P〉0.05);但男女童在品行问题、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38,P〈0.05;t=2.04,P〈0.05),冲动一多动因子得分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3.38,P〈0.01);小年龄组(3~5岁组)和大年龄组(6-7岁)之间焦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t=1.69,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值得重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筛查中应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t's量表教师问卷(TRS)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对乌鲁木齐市835名学龄前儿童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4.0%,男童为4.4%,女童为3.7%,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男童多动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儿童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P〈0.01)。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带养人、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工作繁忙否、儿童的分娩情况和发育情况等。结论家庭环境和生物因素对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学龄前儿童认知行为发育的相关性,为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1 072例3~7岁儿童,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情况。比较3组学龄前儿童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行为因子得分。结果 1 072例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为(27.95±7.67) ng/ml,其中缺乏、不足、充足率分别为14.83%、51.40%、33.77%。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0.22±7.70) ng/ml、(26.61±6.96) ng/ml、(25.49±7.12) ng/ml、(24.36±6.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5.96%(19例)、11.76%(14例)、13.45%(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4~5岁男童攻击因子得分、4~5岁女童肥胖因子得分、6岁女童体诉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行为发育有不良影响,应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芜湖市1县1区共212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制作的“学龄前儿童健康与行为记录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问题相关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2123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心理行为问题儿童201人,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47%。其中,男童检出130人,检出率为11.82%;女童检出71人,检出率为6.94%,男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4,P<0.01)。2123名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冲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1.41%、4.95%、3.91%、0.28%、0.05%、0.9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97)比女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3岁前主要代养人为非父母的儿童(OR=1.347)比主要代养人为父母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每日学习时间≥1 h是学龄前儿童(OR=0.595)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男童比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1.
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3所幼儿园3908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径屈光异常检出率为35.2%,男34.8%,女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2,P〉0.05);球径屈光异常检出率31.5%,男29.6%,女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0,P〈0.01)。柱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9,P〈0.01);球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柱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有关,球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母亲视力、平时看电视离电视距离、电视尺寸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关于宁夏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455名,其中留守儿童64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9.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6.7%(X^2=31.606,P〈0.001)。留守儿童中男、女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1.7%、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5,P=0.098);汉、回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6.2%、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97,P〈0.001);学龄期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4.9%,低于少年期留守儿童的32.3%(X^2=4.211,P=0.040)。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女孩在社交恐惧上得分高于男孩(P〈0.05),少年期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及社交恐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学龄期儿童(P〈0.05)。回族留守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与学校恐惧上与汉族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族留守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情绪(OR=2.20)。结论: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水平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存在不同因子的差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探索各种不同运动类型对骨骼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 于2009至2010年期间在成都市不同城区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4所幼儿园,再分层随机选取397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力活动状况与骨量的调查.采用超声骨质分析仪测定幼儿骨量,家长填写体力活动问卷的调查方法测定幼儿园外时间体力活动水平.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各种运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在运动类型方面,男生园外跑步和武术运动时间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2.84,P<0.05).女生平均每天舞蹈、跳绳和劳动的时间分别为0.78 h、0.08 h和0.22 h,大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3.43、-1.92,P<0.05).女生每周运动总时间和单位体重每周运动消耗能量分别为7.29 h和127.57 kJ,大于男生的6.51 h和113.85 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04,P<0.05),静息体力活动调查显示,男女生每天睡眠时间和每周看电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0、0.520,P>0.05);每周平均电子游戏时间和玩电脑时间,男生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2.510,P<0.05).儿童骨量与中重度体力活动和跳跃运动标准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184和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骨量主要受到中重体力活动和跳跃运动的正面影响,应加强运动干预,并适度增加专业训练的运动项目比重.  相似文献   

14.
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干预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岳阳市城区、湖区、丘陵、山区4836名6~13岁在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9.19%,其中男生11、76%,女生6.59%,男:女=1.7:1(P〈0.01);湖区、丘陵、山区儿童行为问题差异小显著(P〉0.05),但高于城区儿童,农村:城区=2.84:1(P〈0.01);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6~10岁儿童现患率为7.33%,11~13岁儿童现患率达12.94%(P〈0.01);学龄儿童各类行为问题构成存在差异(P〈0、01),“A行为”〉“N行为”〉“M行为”,男生“A行为”〉“M行为”〉“N行为”,女生则为“N行为”〉“M行为”〉“A行为”(P〈0.01)。城区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构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为9.19%;儿童行为问题整体上男生多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区;“A行为”〉“N行为”〉“M行为”,男生以“A行为”,女生以“N行为”为主要构成;行为问题随年龄增大而升高,11~13岁儿章多于6~10岁儿童。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基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太原市5所幼儿园共44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36%,无性别差异,各问题行为检出率男童以性问题和违纪因子最高,女童以多动,性问题,分裂样,肥胖因子较高,分裂样因子女童高于男童(P<0.05),男女行为总分差异无显性,但内向分女童高于男童,负向分男童显高于女童;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有父亲吸烟时间,母亲孕期总分,母亲情绪,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喜吹零食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存在性别特点,儿童行为问题可能与教育教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原因,为开展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社区4所幼儿园为伤害监测点,建立伤害登记、报告制度。结果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1.44%,其中男童为36.90%、女童为25.47%;男女童伤害次数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0,P0.01);伤害类型前3位分别是跌倒或坠落(12.77%)、撞击伤(6.95%)、暴力伤(3.33%);伤害发生地主要为幼儿园(45.00%)、家(28.80%)、小区(16.80%);伤害发生部位主要是头颈部(57.50%),伤害程度以轻微伤为主(82.90%)。结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开展学龄前儿童和家长安全教育是预防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流行情况及易感因素.方法 抽取张家港市23所幼儿园的2 299名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并发放问卷,由家长填写后统一收回.应用x2检验筛选出乳牙龋病易感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61.11%,龋均为3.42,龋失充填率为2.79%;男童、女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升高,不同年龄组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乳中切牙患龋率最高,其次为下颌的乳磨牙;儿童口腔卫生、饮食习惯,父母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多因素与儿童乳牙龋病密切相关.结论 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较高,需早期开展预防工作;加强对父母口腔知识的宣传、刷牙指导,限制糖的摄入频率以及避免不当的进食方式对预防乳牙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