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3种清肠液对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B、C3组,检查前1d均进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分别服电解质、甘露醇、33%硫酸镁,改变传统的禁食方法,检查前1~2h正常进餐。观察开始腹泻时间、肠道清洁度、副反应、依从性。结果甘露醇组开始腹泻时间早,清肠效果优于电解质及33%硫酸镁2组(P<0.05),甘露醇组清肠率为为97.5%,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接受。结论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较理想的清肠液,可应用于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3种清肠液对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B、C 3组,检查前1 d均进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分别服电解质、甘露醇、33%硫酸镁,改变传统的禁食方法,检查前1~2 h正常进餐.观察开始腹泻时间、肠道清洁度、副反应、依从性.结果 甘露醇组开始腹泻时间早,清肠效果优于电解质及33%硫酸镁2组(P<0.05),甘露醇组清肠率为为97.5%,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接受.结论 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较理想的清肠液,可应用于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电子肠镜检查前3种肠道清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肠镜检查前3种肠道清洁方法 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1236例接受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组408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394例和口服硫酸镁组434例,根据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和肠道清洁范围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8.7%,显著高于口服甘露醇组95.7%和口服硫酸镁组86.7%(P<0.05);肠道清洁范围最大,全结肠清洁率92.5%,显著高于口服甘露醇组86.9%和口服硫酸锾组71.5%.复方聚乙二醇不良反应发率为11%,显著低于甘露醇组34%和口服硫酸镁组41%(P<0.05).结论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比较理想的全结肠清洁方法 ,不良反应相对少,但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经济能力选择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检查前3种肠道清洁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236例接受电子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组408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394例和口服硫酸镁组434例,根据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和肠道清洁范围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复方聚乙二醇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8.7%,显著高于口服甘露醇组95.7%和口服硫酸镁组86.7%(P〈0.05);肠道清洁范围最大,全结肠清洁率92.5%,显著高于口服甘露醇组86.9%和口服硫酸镁组71.5%。复方聚乙二醇不反应发率为11%,显著低于甘露醇组34%和口服硫酸镁组41%(P〈0.05)。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比较理想的全结肠清洁方法,不良反应相对少,但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经济能力选择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子肠镜检查前3种肠道准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子肠镜检查前3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清洁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484例电子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前数字化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组、口服番泻叶组及结肠灌洗组。根据电子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和清洁范围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结肠灌洗组肠道清洁程度和清洁范围最理想,其肠道清洁有效率(96%),显高于口服甘露醇组(90%)和口服番泻叶组(91%);肠道清洁范围最大,全结肠清洁率(88%),显高于口服甘露醇组(15%)和口服番泻叶组(17%)。而且结肠灌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显低于口服甘露醇组(46%)和口服番泻叶组(50%)。结论结肠灌洗法是比较理想的全结肠清洁方法.特别是对肠梗阻等特殊病例应用结肠灌洗法可替代口服泻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镜检查前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96例患儿,检查前均口服磷酸钠盐行肠道准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检查前4 h单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观察组检查前分2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比较2组患儿肠道清洁度,并记录患儿肠道准备期间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肠道准备,观察组肠道清洁优良率为97. 92%,略高于对照组的87. 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其中呕吐、腹胀和腹痛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但观察组恶心发生率为4. 1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33%,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75%、31.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结肠镜检查前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能够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满意。 相似文献
7.
石春花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7):1612-1612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患常见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肠道准备情况直接影响镜检的效果。我科自1998年8月开始应用蓖麻油及20%甘露醇口服后清洁肠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小儿结、直肠治疗前肠道准备中清肠液的最佳服用剂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拟行结、直肠治疗的小儿125例,随机分成3组,清肠液为磷酸钠盐清肠液(辉灵公司生产,C.B.Fleet Company,Inc.,45 mL/瓶),A组口服1/2瓶清肠液加温开水至400 mL,B组口服1瓶清肠液加温开水至800 mL,C组口服2瓶清肠液加温开水至1 600 mL,观察各组患儿对清肠液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和肠道清洁度。结果 A、B两组耐受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和B、C两组耐受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B、C两组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和A、C两组肠道清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肠道清洁度较好。结论小儿结直肠治疗前,采用1瓶磷酸钠盐清肠液加800 mL温开水服用能有效清洁肠道,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不同方法在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电子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及治疗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肠镜检查前肠道的清洁程度是防止术中误诊、漏诊和提高诊断阳性率的重要前提。我们2007年12月~2009年1月对360例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口服番泻叶、甘露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液,RS)和质量分数为6%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HE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菌移位及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组,n=10)、RS组n=20)、HES组(n=20),RS组和HES组制备可控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液体复苏后1h和24h处死大鼠,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细菌移位、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ES组和RS组在死亡率、放血量、病理学检查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与SHA组比较,HES组和RS组在菌落计数和TNF—α方面明显升高,其中HES1h组比RS1h组明显升高,HES 24h组比RS24h组明显下降。与SHA组比较,HES1h组和RS1h组的MPO活性明显升高,HES24h组和RS24h组MP0活性没有明显差别。结论RS能明显改善复苏后1h的肠道功能,HES能明显改善复苏后24h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如肢体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治疗10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SEP进行评估检测,记录SEP检测中N9 、N2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18.87±6.62)分和(26.27 ±9.22)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16.53±4.79)分和(20.07 ±6.77)分,组内比较仅治疗8周后的上肢FMA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后上肢FMA评分的提高值大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上肢FMA评分的提高值(P<0.05).观察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的BI指数评分分别为(58.00 ±19.89)分和(62.33±20.34)分,而对照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的BI指数评分分别为(65.67±18.01)分和(71.33 ±14.82)分,2组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I提高值与对照组BI提高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偏瘫侧SEP的N9和N20潜伏期分别为[(9.35±1.63) ms和(9.03±1.68)ms、(20.84 ±2.07)ms和(20.32±2.56)ms],波幅分别为[(3.71±1.28) μV和(3.91 ±1.18) μV、(1.83±0.44) μV和(2.08±0.51)μV],比较后发现,N9、N20的潜伏期均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高(P<0.05);对照组偏瘫侧SEP的N9 、N20潜伏期分别为[(9.87±1.68)ms和(9.52±1.54) ms、(20.89 ±2.38)ms和(20.51±2.69) ms],波幅分别为[(2.75±1.54)μV和(2.84±1.47) μV、(1.38 ±0.43) μV和(1.51±0.44)μV],治疗4周后的N20潜伏期和治疗8周后的N9、N20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偏瘫侧仅治疗8周后的N20波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SEP.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resuscitation fluids on whole blood coagul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Objectives
Evidence on the effect of crystalloid and colloid resuscitation fluids on coagulation is confusing, with contradictory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test the effect on whole blood coagulation of a range of resuscitation fluids in vitro using a single method at a single dilution.Methods
Seven resuscitation fluids were tested in vitro at a dilution of 40%. Whole blood coagul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a Sonoclot analyser.Results
A crystalloid/colloid split of effect on coagulation in vitro was not seen. The time to clot formation with Gelofusine, dextran and hydroxyethyl starch was a greatly increased, whereas saline and Haemaccel had little effect, or were slightly procoagulant.Conclusions
Some resuscitation fluids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coagulation. The confusion in the literature may result from the effect on coagulation being both fluid and dilution dependent, with no simple crystalloid/colloid split. 相似文献15.
肠道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55只大耳白兔分为肠不完全性I/R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依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血流量变化规律,不完全性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复制肠不完全性I/R损伤模型,观察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细胞增殖力变化,及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改变,并行静脉血、脾脏、MLN细菌培养。结果肠缺血期,脾脏、MLN凋亡细胞略增加,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加明显,3 d时仍见较多凋亡细胞;脾脏、MLN细胞caspase-3表达与凋亡改变趋势相同;肠不完全性I/ R损伤后脾脏、MLN细胞增殖力明显降低;静脉血、脾脏、MLN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脾脏、MLN等免疫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肠I/R损伤后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肠I/R损伤后caspase-3激活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小肠血管瘤6例报道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运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6例小肠血管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小肠血管瘤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1岁.消化道出血2例,腹痛2例,腹部包块1例,肠梗阻1例;术前仅有1例拟诊血管瘤,误诊5例;6例手术治疗,均痊愈,其中毛细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示CD34、Ⅷ因子、actin、SMA和Vim(+),CK(-).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容易误诊,但若能确诊,手术治疗预后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后旷置肠内镜下黏膜的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肠造口手术后2~3月的患儿行内镜检查旷置肠黏膜变化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00例双腔肠造口术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将两组造口闭合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作统计分析,研究采用不同的灌肠液(NS、甲硝唑、自配中药煎剂等)对旷置肠管行保留灌肠的可行性预防措施.结果 采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旷置肠管废用性萎缩,治疗旷置结肠炎,减轻肠闭合术后排便延迟、腹胀、肠梗阻、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检查旷置肠,直观地反映了旷置肠黏膜变化,为临床提供了最直观、最准确的资料,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温热液体对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为临床此类患者术中应用温热液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或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温热组和常温组。温热组患者44例,术中静脉输入温度为36.5~37.5℃的温热液体(包括库存血),并采用温度为37℃的恒温冲洗液进行术区冲洗;常温组患者44例,术中静脉输入22~24℃液体及库存血,并用同温度的常温冲洗液进行术区冲洗。观察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1)温热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均低于常温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2)温热组术后心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自术后10min起均低于常温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收缩压自术后30min起亦低于常温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温热液体,在减缓体温下降的同时,亦不增加其术中心率及血压,且有利于维持术后心率、血压的稳定,对手术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