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藤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双重机制控制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6 000作为隔离层,以丙烯酸树脂Ⅳ号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时滞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混合溶液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在pH 1.0人工胃液中2h不释药;在pH 6.8人工小肠液中3.5h释药量<1%;在人工结肠液中6h基本释药完全.结论:所制备的黄藤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2.
苦参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和时间三重控制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从内到外分别以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作为隔离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和Eudaragit RL 30D混合溶液作为时滞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Eudaragit RL 30D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作为酶触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L100-55的水分散体雅克宜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了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在pH 1.2模拟胃液中2 h不释药,在pH 6.8模拟小肠液中6 h释药量小于10%,在模拟结肠液中8 h部分释放或大部分释放。结论:所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红梅  张振海  蒋艳荣  丁冬梅  孙娥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20):2841-2844
目的 拟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考察黄芩苷肠溶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 (EL) 肠溶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无定形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FT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L之间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L比例达到1∶6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黄芩苷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量小于3%,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2 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 所制备的肠溶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黄芩苷在人工肠液中的快速释放和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黄芩苷的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喷雾干燥法处理丹参酮组分,以期提高组分的体外溶出度,采用比表面积测定(BET)、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等技术对喷雾干燥后的丹参酮粉末进行物性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表征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后的丹参酮粉末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主要以非晶形式存在;在4 h内丹参酮组分中丹参酮I、丹参酮Ⅱ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达到78.3%,81.9%。因此采用喷雾干燥法处理丹参酮组分有利于提高其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昕  平其能  柯学  佘佐彦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6):1233-1235
 目的制备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合适的处方。方法采用水性包衣技术,以HPMC和EC为包衣材料制备时控型结肠定位微丸,以EC和Eudragit L30D-55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结肠定位微丸。结果时控型结肠定位微丸6h释药量在20%左右,pH依赖型结肠定位微丸6h释药量在25%左右。结论体外试验表明,制剂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新型压力依赖结肠定位释放胶囊剂(pressure dependant colon specific capsules,PD-CSC)。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利用整粒/粉碎机制备适宜大小脂肪酸甘油三酯(isocacao)颗粒,自制压力分析仪压制得温度敏感性囊芯物。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5%EC)包裹isocacao囊芯,包衣过程中随时用数显千分尺测定EC衣膜厚度,制得PD-CSC。流变仪测定PD-CSC基质在37℃熔化后的崩解压力,考察不同贮存条件下的衣膜稳定性。最后,通过恒河猴单剂量po含20mg咖啡因的PD-CSC,评价其药动学特征。结果PD-CSC的崩解具有压力依赖性,随着衣膜厚度的增加,崩解压力呈明显上升趋势。在不同贮存条件下和基质熔化后均未发现衣膜破裂现象。当2%枸椽酸三乙酯的乙基纤维素包衣膜厚度为(66±2)μm时,其体外崩解压力约为2N。药动学实验结果,咖啡因在体内达最高血药浓度时间(tmax)为(6.40±1.67)h,表明大部分药物在恒河猴结肠部位释放。结论本实验制备PD-CSC的崩解具有较好的压力依赖性,很好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结肠定位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拟制备中药新制剂pH依赖型灯盏花结肠定位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灯盏花中的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灯盏花乙素在pH l.2稀盐酸溶液2h中未检测到;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h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pH7.6磷酸盐缓冲液中,lh累积溶出率均达90%以上.结论:制备得灯盏花素结肠定位片,该制剂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3)
目的制备环黄芪醇-单葡萄糖苷(AMG)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体外溶出度和溶出速率。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制备AMG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实验评价其溶出速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其性质。结果在固体分散体中,AMG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其与PEG6000的最佳比例为1∶3。结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能有效改善AMG的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苦参碱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 方法 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首先在空白丸芯上采用溶液上药法制备苦参碱载药微丸,然后以羟丙甲纤维素( HPMC )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Surelease )的混合物包衣作为溶胀控释层,以 Surelease 包衣作为时控包衣层,制备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分别用扫描电镜、溶出度测定和光学显微镜考察微丸的包衣质量、体外释药率和释放过程中微丸的变化。 结果 药物通过时控层破裂开始大量释放 , 调节该层增重和溶胀控释层的增重及此层中 HPMC 与 Surelease 比例,均可以调节释药时滞 ,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优化后的包衣微丸在模拟胃肠道 pH 情况下延迟 5 h 释药,之后药物近恒速释放, 16 h 内药物释放完全。 结论 可通过调节时控层的增重 , 溶胀控释层的增重及此层中 HPMC 与 Surelease 比例来制备不同时滞的苦参碱时控型结肠定位给药微丸,为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制成时控型延迟释药微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制备黄芩苷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其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黄芩苷的固体分散体;并考察载体的种类和比例对体外溶出的影响。结果:确定以尿素为载体,制成黄芩苷-尿素(1∶6)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相比,其溶出度提高了4倍,溶解度提高了200倍;紫外光谱结果表明黄芩苷和尿素之间没有新的物相产生。结论:黄芩苷-尿素固体分散体极显著地提高了黄芩苷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载姜黄素结肠定位胶囊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胶囊体,滴制法制备载姜黄素自微乳微丸,粉末直接压片法压制柱塞片,将其组装成柱塞型胶囊,考察影响释药时滞的各种因素,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该柱塞型胶囊的释药时滞随柱塞片中高酯果胶/乳糖比例的增加而延长,随柱塞片片质量的增加而延长。具有相同处方柱塞片的胶囊在0.5%果胶酶柠檬酸盐缓冲液和5%大鼠盲肠内容物溶液中的释药时滞明显缩短,说明其具有酶促发性。结论 通过调节柱塞片处方组成及片质量可获得具有适当释药时滞的结肠定位胶囊。  相似文献   

12.
王立  张君  王文倩 《中草药》2013,44(6):686-691
目的 利用泡腾剂提供稳定持续的释药动力,制备葛根素(PU)泡腾性渗透泵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 以碳酸氢钠和柠檬酸为泡腾剂,聚氧乙烯N80为助悬剂制备片芯;以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聚乙二醇-400为致孔剂制备PU单层渗透泵片;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处方.结果 泡腾剂种类和用量、助悬剂的种类和用量、促渗剂的种类及剂量、包衣增重对累积释放度均有显著影响,增塑剂、释放介质及转速对累积释放度无显著影响.考察工艺的重现性,并对其释药曲线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工艺可重现.结论 成功制备了PU泡腾性渗透泵控释片,其在12h内呈现零级释放(r>0.999 0),药物释放比较完全(累积释放度>85%),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3.
叶晓莉  王选深  王彬辉  魏颖慧  冯健  包强  李范珠 《中草药》2011,42(10):1956-1962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14.
董自亮  卢君蓉  高飞  郑勇凤  胡慧玲  傅超美 《中草药》2013,44(13):1756-1760
目的 研究芍药苷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芍药苷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HPLC法测定微囊在20 h内溶出的量并做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芍药苷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率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率为305 r/min、pH值为4.0时,制得的芍药苷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83.81%,载药量为24.24%,囊径在200 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栀子苷经鼻给药醇质体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鼻黏膜渗透性规律和该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栀子苷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栀子苷醇质体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考察其药剂学性质;以离体猪鼻腔黏膜为模型,考察栀子苷醇质体喷雾剂的体外透黏膜给药规律,并与其脂质体及水溶液进行比较;以在体蟾蜍口腔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持续摆动的时间评价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结果 最优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醇质体粒径为(173.40±71.02) nm,Zeta电位为(-42.50±8.27)mV,包封率为(65.80±2.53)%,载药量为(5.25±0.15)%.栀子苷醇质体300 min经鼻黏膜单位面积渗透量为23.39 μg/cm2,是其脂质体的2.17倍、水溶液的11.03倍.此外,该制剂基本无鼻黏膜纤毛毒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栀子苷醇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能够显著提高栀子苷的鼻黏膜渗透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16.
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黎黎  邓黎  林芸竹 《中草药》2013,44(5):552-556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 nm(n=3),Zeta电位为(23.4±2.7) 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丹参素微囊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信胜  王建华  穆象山  周红英  李作凤 《中草药》2009,40(11):1732-1735
目的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素微囊.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不同囊材的包封情况;以微囊产率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和设计确定喷雾干燥条件;对制备的微囊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 以PVA作为囊材,囊材与药物比例为3:1,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蠕动泵进样速率36 r/min,微囊包封率为85.0%,产率为56.1%,70%以上微囊粒径在6~12 μm.结论 制备丹参素微囊工艺合理,产品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优选五味子多糖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并评价其质量和体外释药模式。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五味子多糖微囊,以收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药物与壳聚糖质量比、壳聚糖质量分数、进样速度、进风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评价五味子微囊的质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0%,五味子多糖与壳聚糖质量比1:3,进风温度160 ℃,进液速度5 mL·min-1,空气流速600 L·h-1;制备的微囊表面光滑圆整、无黏连,载药量22.71%,收率62.04%,包封率83.27%,平均粒径13.47 μm,1,8 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47.86%,84.19%,在0~8 h内拟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Q=29.365t1/2+11.033(r=0.955 7)。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五味子多糖微囊包封率较高,具有一定缓释性能和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去氢骆驼蓬碱包合物脂质体(harmine drug-in-cyclodextrin-in-liposome,Har-DCL),并评价该制剂的理化性质和体外特性。方法 以包合物溶解度、包合率、体外释放考察为指标考察去氢骆驼蓬碱包合物(harmine inclusion complex,Har-CD)的最佳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确定Har-CD的包合程度,以证实制备方法的可行性。采用pH梯度主动载药法考察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Har与脂质体质量比对Har-DCL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影响,以得到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且稳定的Har-DCL。结果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的包合物溶解度为42.81μg/mL,包合率为95.50%,为最佳制备方法。羟丙基-β-环糊精与Har的质量比为8∶1时,制成的包合物溶解度最好,载药量为(107.0±0.4)mg/g,包合率为(96.33±0.39)%。使用pH梯度法以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3∶1,药脂比为1∶10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5.24±0.60)nm,ζ电位为(-3.57±0.28)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740±0.001)mg/mL和(95.650±0.003)%。加入20.0mg/mL乳糖得到的脂质体冻干粉外观饱满,复溶性能良好。结论 使用饱和水溶液法让Har进入环糊精的空腔结构,可以有效增强Har水溶性。Har以Har-CD的形式从脂质体双分子层之间,转移至内水相而得到的Har-DCL均匀稳定,对Har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