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述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中有关Tau蛋白的研究进展,阐明Tau蛋白与AD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AD病理机制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以“AD”“Tau蛋白”“神经原纤维缠结”为关键词,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及循证医学网查找相关文献。文献纳入标准:(1)Tau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Tau蛋白致AD发病相关机制的研究;(3)以Tau蛋白为靶点AD治疗药物的研究。文献排除标准:结果相对陈旧或重复的实验研究。最终选择6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Tau蛋白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比Aβ更强。结论:以Tau蛋白为靶点进行药物研发有望为AD治疗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属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人脑部组织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淀粉多肽沉积形成脑部斑块,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伴有神经元减少。患有此病的人表现为认知(cognitive)功能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3.
李祖同 《包头医学》2002,26(1):22-25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进行性痴呆、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其典型病理改变是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目前对于AD的发病机理研究十分重视,现对此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类以大脑神经元淀粉样变性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痴呆为主要表现.Alzheimer于1907年报告的是一名51岁的痴呆患者,因而有人将之纳入早老性痴呆.以后的研究发现,所谓“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也呈现同样的病理变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AD,早发型”;65岁以后发病者为“AD,晚发型”.90%以上的AD为晚发型.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文献中的AD指的都是晚发型.  相似文献   

5.
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宁宁 《医学综述》2002,8(10):563-564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变性病 ,其病理特征为 :①老年斑 (SP) ,散在于病变部位 ,由退变的神经轴突围绕β 淀粉样蛋白 (β AP)组成。②神经原纤维缠结 (NFT) ,存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元胞浆内 ,电子显微镜下呈双股螺旋状细丝扭曲。AD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AD患者脑内载脂蛋白E(ApoE)可能参与SP和NFT的形成[1 ] ,ApoE在SP和NFT内积聚 ,提示ApoE直接与AD病程有关[2 ] 。现对ApoE与AD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耳针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的影响。方法:采用冈田酸(Okadaic Acid,OA)海马CA1区微量多次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针刺肾、脑耳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brillary tangles,NFT)。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耳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第Ⅲ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海马CA1区NFT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耳针可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NFT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杨遥  徐江涛 《医学综述》2013,19(3):423-42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Tau蛋白是脑内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受蛋白激酶(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酯酶(脱磷酸化)的调节。Tau蛋白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的必要环节。该文对Tau蛋白的结构与功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磷酸化调节及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与AD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长因子对拟AD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及皮层中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的影响.方法: 采用冈田酸(Okadaic Acid,OA)海马CA1区微量多次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侧脑室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进行预处理,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及皮层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brillary tangles,NFT).结果: OA注射后,大鼠出现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海马及皮层出现较多NFT;注射NGF预处理后,上述症状改善,海马及皮层NFT数量减少.结论: NGF可显著改善拟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表明NGF可抑制NFT的形成,改善AD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决定脑中谷氨酸装载进入囊泡的数量及释放,进而调节神经传导的效率,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VGLUT在AD脑中减少,与AD的认知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密切相关,可能作为AD早期警示性的分子,也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药物靶点,且以VGLUT为靶点的药物研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能神经退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sdisease ,AD)是一种以记忆缺损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 ,A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将日趋严重。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发现AD脑中胆碱能神经原相对选择性退变 ,从而提出“胆碱能假说”[1] 。尽管后来证明AD是一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疾病 ,难以用一种假说完全解释清楚 ,但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退变被认为是造成AD的最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就胆碱能神经系统的退变机制以及由“胆碱能假说”衍生的拟胆碱药治疗作一综述。AD脑中胆碱能神经原及其受体基底前脑的Me…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退化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要病理特征是形成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斑(又称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神经元丢失。该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有研究认为免疫炎症机制参与了AD病理的发生发展过程。AD患者脑内对β淀粉样肽的代谢功能异常,引起Aβ异常沉积形成免疫原,激活脑内特定部位的胶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并介导炎症反应损伤神经元。本文就近年来炎症反应参与AD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针对不同发病机制制定疗效更好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及为预防AD的发生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包含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老年斑和tau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表浅皮层较大的胆碱能神经元和突出丢失。目前用于AD治疗的药物较安全,但疗效极其有限;随着对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致病机制复杂,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参与多条信号通路,介导AD的进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复方能够明显改善AD患者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GSK-3β激活从而调控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细胞凋亡及细胞炎症反应等神经病理进程有关。对近年来国内外中药抑制GSK-3β干预A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内在机制,为深入研究中药参与AD的作用机制拓展思路。参考文献47篇。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多发生在老年,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 tangles,NFT)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是以轴突和神经元核周体内的细胞外β淀粉样沉积(β淀粉样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沉积以及早期发病的突触退化和随后出现的伴有脑萎缩的神经元丢失为特征,其胆碱能神经传导功能在特别早期的阶段即已受到损害。尤其在β淀粉样斑块的附近,发生了明显的与神经炎症相一致的星状胶质细胞和微小星状细胞反应。该  相似文献   

16.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脑组织Tau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I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丝氨酸262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ser262)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影响.方法 3月龄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20只,均分为VP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VPA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D模型鼠脑内p-Tau-ser262阳性细胞表达,HE染色显示NFTs的数量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各组AD模型鼠脑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 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小鼠p-Tau-ser262阳性细胞数皮质(5.01±0.71)、海马(5.29±1.32)、嗅球(10.06±3.36)、小脑(13.54±1.5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8.60±1.82)、(9.00±1.87)、(56.00±6.67)、(22.02±1.98)]相比明显减少(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小鼠海马(1.33±0.71)和大脑皮质区内(1.90±0.88) NFTs数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5.89±0.92)、(6.08±1.61)]相比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鼠脑内GSK-3β蛋白ser9磷酸化水平(126.88±5.6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73.34±3.61) (P<0.01).结论 VPA可明显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NFTs的形成;VPA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记忆丧失和高级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外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块、细胞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所致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显著丢失。AD发病率占65岁以上人群的8%-10%,且正以每5年1倍的速度递增。AD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脑内胆碱能系统受到损害,并提出了“胆碱能假说”:前脑基底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及大脑皮质和其他区域胆碱能递质的缺失是AD患者认知失常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及其受体与AD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雷小峰 《中外医疗》2014,(23):196-19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后会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虽有多种假说提出,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该研究将对AD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从而寻找治疗AD的有效方法,为AD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I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丝氨酸262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ser262)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影响.方法 3月龄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20只,均分为VP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VPA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D模型鼠脑内p-Tau-ser262阳性细胞表达,HE染色显示NFTs的数量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各组AD模型鼠脑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 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小鼠p-Tau-ser262阳性细胞数皮质(5.01±0.71)、海马(5.29±1.32)、嗅球(10.06±3.36)、小脑(13.54±1.5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8.60±1.82)、(9.00±1.87)、(56.00±6.67)、(22.02±1.98)]相比明显减少(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小鼠海马(1.33±0.71)和大脑皮质区内(1.90±0.88) NFTs数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5.89±0.92)、(6.08±1.61)]相比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鼠脑内GSK-3β蛋白ser9磷酸化水平(126.88±5.6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73.34±3.61) (P<0.01).结论 VPA可明显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NFTs的形成;VPA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玲  朱鸣峰 《吉林医学》2013,34(3):531-53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类型之一,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临床早期表现主要为患者记忆力的减退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最终导致发生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缺失、神经行为异常,出现精神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完全丧失。其细胞外Aβ样子淀粉沉积物和老年斑的形成以及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绕和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等是其典型的病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