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旁道最佳消融靶点,适当增加射频能量和消融时间以到达消融目的。结果26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旁道的患者,成功消融23例患者共26条旁道。结论选择Webster-7F蓝把加硬Lab导管经右股静脉置于右心房三尖瓣环附近行精细标测。当Lab电图呈现小A大V波且A—V波群融合时,为最佳消融靶点。精标三尖瓣环附近最早心室点、增加射频能量是治疗Ebstein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侧旁路患者行射频消融,平均室上速发作病史11年。成功消融7例共8条旁束。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前先行右室造影有利于消融靶点定位,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侧旁路患者行射频消融,平均室上安作史11年。成功消融 7例8条旁 。结果表明:射消融术前先行右室造影有利于消融靶点定位,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并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7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行三尖瓣环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并三尖瓣下移畸形的预激综合症射频消融与心脏结构正常的右侧旁道消融相比成功率无差异 ,消融导管选择、操作方法及过程亦无特殊。平均消融时程和 X光曝光时间略有延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随访 3~ 5 8个月 ,平均 (34± 11)个月 ,1例术后 4个月复发 ,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9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2例、房室旁道所致房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42例,其中慢-快型41例,快-慢型1例;房室旁道50例,其中左侧旁道34例,右侧旁道10例,双旁道4例,多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共计107条。成功率95.6%,复发率3.3%,并发症2.2%。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消副放电时间及能量,减少复发率。操作要规范,细心,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左房室旁路消融二尖瓣室侧,右房室旁路消融三尖瓣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38例,左侧旁道30条右侧旁道9条,消融成功37条,成功率95%,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24例,房室结双径路改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总成功率97%。无1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旁道23例的效果。方法:左侧旁路的消融在二尖瓣环左室侧进行,右侧旁路则在三尖瓣环心房侧进行,结果:25条旁路有23条旁路消融成功,有效率92%,结论:表明RFCA是治疗房室旁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阻断房室旁道治疗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病人的远期疗效,对连续58例WPW合并AF进行射频消融阻断旁道并随访观察,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2±17岁,AF病史23±11年,发作频度为11±9次/年,AF时心室率178±27bpm,心电图上最短RR间期为221±38ms。合并器质性心脏病9例、合并心功能不全4例。58例中右侧旁道占90%(52/58)、左侧旁道占10%(6/58);单旁道55例、双旁道3例(均为右侧旁道)。右房室环游离壁旁道37条(61%)、右前间隔9条(15%)、右后间隔7条(11%)、右中间隔2条(3%)、左游离壁4条(7%)、左后间隔2条(3%)。首次消融成功率94%,两次消融成功率100%,3个月内心电图上预激复发3例(5%),经再次消融成功。随访2.0±1.8年,57例不再发作AF(98%),1例AF复发者(2%)合并Ebstein畸形和心功能不全,消融后AF发作次数比消融前明显减少,洋地黄容易控制心室率。4例心功能不全者在旁道阻断6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正常3例、改善1例。结论:短不应期房室旁道是导致WPW病人发作AF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导管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9.
Ebstein畸形常合并有房室旁路并引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三尖瓣瓣叶下移,三尖瓣瓣环变异增加了射频消融房室旁路的难度.本文报道用射频电流对Ebstein畸形的房室旁路消融成功一例.  相似文献   

10.
Ebstein畸形合并的房室旁道大部分位于变形的三尖瓣环上(解剖瓣环),其体表心电图预激可能不明显,房化右室异常电压及电位可干扰靶点判定,右室造影可提高对解剖瓣环的识别,应用冷盐水灌注导管、可控弯鞘管及结合三维标测可提高射频消融成功率。对右位心及右旋心合并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需熟悉掌握其解剖特征,真正理解其与正常结构心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三尖瓣环下心室侧消融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右侧房室旁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曾消融失败和/或消融后复发的9例右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且均于三尖瓣环下心室侧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所有9例患者均即刻消融成功,其旁路分布分别为三尖瓣环后侧游离壁5例、希氏束旁2例、三尖瓣环侧壁2例。术中放电消融(4.4±0.8)次,放电消融过程中旁路阻断时间为(6.5±1.3)s,所有患者术中旁路均同时达到双向阻滞。随访(28.4±15.6)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和/或旁路传导恢复,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三尖瓣环下心室侧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是安全有效的,可增加导管的稳定贴靠,尤其是对于消融失败或复发病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徐捷  任宏生 《山东医药》1999,39(21):22-22
间隔旁道所处的间隔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且邻近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故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尤其是位于后间隔部的左/右两侧旁道在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的表现上可有重叠掩盖,难以鉴别,故致使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游离壁旁道相比定位诊断困难,消融方法特殊。现结合我们的体会对间隔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文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0~56岁;病史2~26年。常规心电图呈心室预激12例,间歇性预激2例,余7例无心室预激表现。心动过速类型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逆向型房室…  相似文献   

13.
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旁道位置。结果 23例中检出旁道49条,其中三条旁道3例;左侧多旁道12例,右侧多旁道2例,双侧多旁道9例;左侧多旁道以隐匿性为主;右侧多旁道多为显性;未见心动过速时右侧旁道前传而同侧旁道逆传现象。结论 多旁道患者应首先确定和消融与心动过速相关旁道;左侧多旁道应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起搏方法标测;右侧多旁道应同步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旁道消融成功可能仅见于QRS波的变化,双侧多旁道应首先消融左侧旁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的经验。方法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的影像学和导管操作的特点,以及消融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结果 3例患者(男1例,女2例),年龄为32,46,46岁,分别为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和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换瓣术后(1例),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经左侧旁道折返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别经主动脉逆行法(2例)和穿房间隔法(1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结论换瓣术后患者的左侧旁道可考虑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5.
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4例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4例射频导管消融前常规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阵发性定性心动过速及A-H间期跳跃,亦未见旁道逆传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刺激时发现左侧旁道逆传,并均诱发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停止注射后,左侧旁道逆传功能消失,亦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起搏下用逆行法于二尖瓣环心室侧消融,4例均获成功;术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再行右心室起搏,未见旁道逆传现象。结论:部分隐匿性旁道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依赖异丙肾上腺素,射频导管消融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右心室起搏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时显性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 2 6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于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时射频消融显性房室旁道。其中左侧旁道 9例、右侧旁道17例 ,2 2例有阵发性房颤史。房颤发作伴旁道前传时的心室率为 171± 32 ( 132~ 2 37)bpm。采用经主动脉逆行法或穿间隔法消融左侧旁道、经股静脉途径消融右侧旁道 ,以最早心室前向激动点且有小A波处为消融靶点。房颤时成功消融靶点的V波较体表心电图预激波的起点提前 37.2± 8.1( 2 6~ 5 3)ms。放电 6± 3( 1~ 16 )次后 ,2 6例中有2 5例 ( 96 % )旁道前传被阻断 ,1例失败。阻断旁道前传后 30min ,3例自行恢复窦性心律 ,2 2例经直流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 ,心室起搏示 2 5例中有 2 3例旁道逆传已被阻断 ,2例仍存在 ,经继续消融获得成功。随访 19.2± 11.7( 1~ 38)个月 ,除 1例复发正向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O AVRT) ,经再次消融旁道逆传成功外 ,其他患者无O AVRT发作及旁道前传恢复的证据。结论 :心房颤动时射频消融显性房室旁道方法可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射频消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6例心动过速患者,经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Ⅰ型房扑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2例,左、右心外膜旁道各1例,年龄34.2±16.7岁,男性4例,女性2例,上述患者均经普通的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Biosense Webster)标测、消融(方法同普通射频消融术).结果 6例均成功消融.2例房扑患者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AF终止,转为窦律,并且分别于冠状窦口和低位右房刺激呈峡部双向阻滞.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消融后行心室刺激及异丙肾上素激发试验均未诱发.2例心外膜旁道患者消融后心室刺激,出现VA文氏传导及室房分离,放电次数为3.4±1.2,手术时间为92.4±30.3分钟,曝光时间29.3±12.6分钟,无心肌穿空及血管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病例复发.结论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对难治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报道两例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合并右后隔慢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两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和心室程控刺激评价消融前后电生理变化。心脏标测证实两例病人存在右侧显性房室旁道 ,阻断该旁道后AV间期延长达 16 3和 16 7ms,QRS波群变宽呈完全预激形 ,程控刺激和标测证实为右后隔慢旁道 ,前传速度慢但无递减传导 ,无VA传导 (例 1)或VA递减传导 (例 2 )。消融阻断慢旁道后AV再次延长达 188ms和 2 17ms,心室预激消失 ,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形 ,心室刺激见VA分离。结论 :两例病人为右侧游离壁显性房室旁道合并右后隔慢旁道 ,前者掩盖后者的前向传导。正常房室传导束 (AVN HPS)的传导速度慢于慢旁道是其显现前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房室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对房室旁道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中作腔内电生理检查 ,观察房室顺传和室房逆传功能及途径。结果显示261例中有7例 (4例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为旁道逆向 (或双向 )传导阻滞 (2.7% )。尽管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是一种少见现象 ,但由于旁道传导阻滞 ,无法对旁道进行定位及射频导管消融 ,因此了解旁道有无间歇性逆传阻滞 ,对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房室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杰  蒋文平 《心电学杂志》2000,19(3):131-133
为探讨房室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对房室旁道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中作腔内电生理检查,观察房室顺传和室房逆传功能及途径。结果显示261例中有7例(4例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为旁道逆向(或双向)传导阻滞(2.7%)。尽管旁道间歇性逆传阻滞是一种少见现象,但由于旁道传导阻滞,无法对旁道进行定位及射频导管消融,因此了解旁道有无间歇性逆传阻滞,对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