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观察组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占75%),有效4例(占20.0%),无效1例(占5.0%);对照组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9例(占45.0%),有效5例(占25.0%),无效6例(占3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片,600mg/d,分3次服,1周后改为(200~400)mg/d,分2次服,2周后改为维持量。结果 65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治疗前后早搏次数、平均心率、间期差异、Q-T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比分析普罗帕酮(PF)与胺碘酮(AD)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SA)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万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组(30例)与AD组(30例),PF组采用PF治疗,AD组采用AD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律时间、复发次数、心肌损伤、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F组,AD组复律时间短于PF组,复发次数少于PF组,治疗后AD组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脑钠肽(BNP)低于PF组,治疗后A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P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患者采用AD治疗效果确切,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复发次数,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2例室性心律失常病者给予胺碘酮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病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映.结果 52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达88.5%,QT间期轻度延长(治疗前388±50ms,治疗后432±46ms,P<0.05),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游离T3、T4升高,5例轻度畏光,无咳嗽、间质性肺炎及肝肾功能损害,无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本文方案用胺碘酮长疗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亦少.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及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乐克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比单用倍他乐克能更好防治室性心律失常,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倍他乐克。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6)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4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为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时间为6周,并对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5%,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有1例,有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不显著,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24个月,患者的情况恢复良好。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慢,QT间期延长了。有3例患者在用药5d以后,出现了窦性心动过缓情况。有2例患者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通过对患者采取适合的措施之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52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达88.5%,QT间期轻度延长(治疗前388±50ms,治疗后432±46ms,P〈0.05),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游离T3、T4升高,5例轻度畏光,无咳嗽、间质性肺炎及肝肾功能损害,无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本文方案用胺碘酮长疗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亦少。 相似文献
13.
14.
15.
张增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62)
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3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15例常规组与15例治疗组,其中常规组接受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接受胺碘酮治疗,经过对比后分析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取得更为有效的临床效果,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显著改善预后情况,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明俊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室性心律失常指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速)、室性早搏(室早)、心室颤动(室颤)等[2],不仅是造成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非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目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并未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以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具有独特而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可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等优点,逐渐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我科近2年来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 (Am)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已多年。但由于针剂有效期短 ,不宜长时间保存及以往认为副作用大等原因 ,静脉给药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笔者观察了 5 5例静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男 36例 ,女 19例。年龄 19~ 78岁。频发多源多形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37例 ,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SVT)和 (或 )室颤 (VF) 18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 2 1例 ,急性心肌梗塞 10例 ,心肌病 8例 (扩张型心肌病 7例、肥厚型心肌病 1例 ) ,急性心肌炎 7例 ,风湿性心瓣…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