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峡部髓腔与全髂置换术中假体选择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形态学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微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手术操作及早期疗效;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翻修股骨侧植入物的取出;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容积的CT测量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发病率为4‰~10‰。严重脱位、新生儿期漏诊或治疗不当,常导致患儿成年后因真臼或假臼的骨关节炎而就诊。对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如股骨截骨、髋臼截骨、髋关节融合和髋关节成形术等,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需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这类患者大多为中青年,髋臼和股骨上段解剖结构严重畸形,手术难度大,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S-ROM(Sivash-range of motion femoral modular stem)假体设计及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关节置换及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S-ROM假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S-ROM假体利用其组配性可以在股骨近端与远端同时达到紧密压配,适用于存在股骨解剖差异以及需行股骨截骨矫形的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以及伴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结论 S-ROM假体组配结合部增大了假体折断及产生金属磨屑的可能,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明确。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日渐增多。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一般可通过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更换假体来实现。在翻修过程中,可选用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来获得坚强的固定。但那些由于磨损、磨损所产生的碎屑以及炎症产生的骨溶解而导致的骨缺损,常常使翻修术变得很困难。其中髋臼骨缺损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对髋臼骨缺损的充填,需要充足的库存骨和各种类型的假体,并且要求手术医师熟悉股骨前、后方的手术入路,能充分显露骨盆,对各种并发症能及时处理。本文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股骨近端畸形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8-01完成的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合并同侧股骨近端畸形。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解剖数据测量、模拟截骨矫形、选择合适假体、假体安装组配等术前规划,根据术前规划设计与患者解剖结构贴伏的截骨导板及假体安装导向。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4~45)个月。7例需截骨矫形者股骨畸形矫正满意,术中均顺利置入假体。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36±3.3)分。末次随访时6例双下肢不等长差值<0.5 cm,5例双下肢不等长差值在0.5~1.0 cm之间。结论数字骨科技术应用于股骨近端畸形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术前手术规划更为科学,术中股骨近端畸形矫正难度降低、矫形准确性提高,下肢力线重建及假体安装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用于治疗多种髋部疾病引起髋关节破坏而导致的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可以减轻或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不断发展,THA已成为一种可靠的临床治疗手段,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1].为了便于指导手术操作,也为临床提供评价标准,国内外学者针对人工全髋关节假体位置和术后髋关节功能的评定方法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髋关节假体柄-骨接触面积与松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柄与骨的接触面积,并探讨接触面积的大小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用尸体股骨15根,分为三组,分别行直柄、弯柄和解剖型假体置换,测量各类型假体的柄-骨接触面积,包括近段内侧面、远段外侧面和总接触面积.结果解剖型假体三个面积(78%,49%,37%)均高于另两种假体;直柄与弯柄假体相比,总的接触面积无明显差别(25%,26%),直柄假体近段内侧接触面积小于弯柄(52%,70%),远段外侧大于弯柄(43%,36%).结论①三种假体的总接触面积均较低,而应力集中的近段内侧和远段外侧接触面积高,有利于负荷向骨的转移.②解剖型假体与骨的配合更好.③直柄假体容易下沉,而弯柄假体容易外翻摆动.  相似文献   

12.
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总结使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对1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62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中58例患者87个髋关节进行了平均37.6个月的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5.3%。X线片未见有松动和假体下沉。结论:使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1例(32髋)髋关节疾患,男18例,女13例;年龄50~77岁,平均60.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8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按照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 标准)、术后股骨柄假体的生物学固定情况(Engh标准)、术后股骨侧的骨长入情况(按Gruen分区描述)等,对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均Ⅰ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1例(32髋)均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的38.3±4.9提高到最后随访的92.5±11.2(t=27.53,P〈0.01).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肢体长度及股骨偏心距基本恢复正常,股骨柄假体的初始固定均符合优良标准,置换后随访3个月的X线片示Gruen Ⅱ区和Ⅵ区的近段Gription微孔涂层区均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结论:Tri-lock骨保留型假体设计更符合人体解剖特征,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骨量保留多,为治疗髋部疾患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止1/3骨折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病废的修复重建。方法 1997年4月 ̄8月为1例髋关节功能完全袁失且膝已行融合导致整个下肢残废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及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关节功能竽建,结果 术后随访1年患者置手杖行无不适,恢复日常生活及轻体力工作,结论对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痊伴股骨干上1/3骨折畸形愈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内固定方法重建髓关节功能是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柄与骨的接触面积,并探讨接触面积的大小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用尸体股骨15根,分为三组,分别行直柄,弯柄和解剖型假体置换,测量各类型假体的柄-骨接触面积,包括近段内侧面,远段外侧面和总接触面积,结果 解剖型假体三个面积(78%,49%,37%)均高于另两种假体;直柄与弯柄假体相比,总的接触面积无明显差别(25%,26%),直柄假体近段内侧接触面积小于弯柄(52%,70%),远段外侧大于弯柄(43%,36%)。结论 (1)三种假体的总接触面积均较低,而应力集中的近段内侧和远段外侧接触面积高,有利于负荷向骨的转移。(2)解剖型假体与骨的配合更好。(3)直柄假体容易下沉,而弯柄假体容易外翻摆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干上1/3 骨折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病废的修复重建。方法 1997年4 月~8 月为1 例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且膝关节已行融合导致整个下肢残废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及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内固定方法进行髋关节功能重建。结果 术后随访1年患者置手杖行走无不适,恢复日常生活及轻体力工作。结论 对髋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伴股骨干上1/3 骨折畸形愈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带锁股骨假体柄髓内固定方法重建髋关节功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制假体髋关节置换姑息手术治疗股骨近段转移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7-12采用定制假体髋关节置换姑息手术治疗的4例(5侧)股骨近段转移性肿瘤,4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彻底切除肿瘤病灶,适当保留股骨大粗隆肌肉附着区域的骨质,选择适当长度调节块,安装定制股骨假体,复位髋关节后用钢丝固定股骨大粗隆骨块于假体预留孔处。结果 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术后21个月死亡,1例随访74个月,2例随访不满3年。所有患者术后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独立进行日常活动,患者精神状态均较为良好。术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良好3例,较好1例。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2例,良1例,可1例。结论对于股骨近段转移性肿瘤,术前需充分评估病灶情况,定制合适的髋关节假体,术中彻底清除病灶联合定制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即可恢复患肢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试图验证表面置换术能否有效避免类似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出现的股骨侧应力遮挡并发症。方法采集8具青年正常新鲜髋关节标本,选择静止单腿站立的股骨头受力模型。依次测16根正常股骨在1000N载荷下股骨头表面置换前、后的应力值,以及全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的应力值,根据公式η=(1-δ全板/δ未板)×100%(η为应力遮挡率),计算两种不同假体在各点的应力遮挡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股骨张力侧(外侧)应力遮挡率在15%~17%之间变化。压力侧应力遮挡率在30%~34%之间变化。表面置换后的股骨颈应力遮挡最大为3%~5%,股骨近段和中部应力遮挡为0·1%~0·6%。结论表面置换能有效维持近段股骨的正常应力传递,能有效避免类似于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股骨近段应力遮挡性骨吸收,从而能有效保留近段股骨的骨量,为日后翻修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当前,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年轻患者日益增多,增加了髋关节表面置换,尤其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需求。对于这些年轻患者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较高的早期翻修率,尤其体现在那些男性、从事活动量较大的工作、在术后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中。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表面置换保留了股骨近端骨量,不侵犯骨髓腔,基本保持了髋关节原有解剖形态,使得力的分布与传导更接近于正常的负荷传递。但这同时带来了该术式特有的并发症,如股骨颈骨折、残余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金属离子蓄积等,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技术、假体设计可影响该术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