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褐斑患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及意义,活血祛斑汤加面膜倒模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解毒消斑饮治疗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160例效果探讨,中药治疗黄褐斑106例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孕期及非孕期黄褐斑患者几种微量元素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褐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的以颜面部发生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妊娠期易发生,故又称为“妊娠斑”,妊娠期间发生黄褐斑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有关,但尚未进一步证实。资料表明孕期黄褐斑者在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时黄褐斑并不能完全消退[1]...  相似文献   

3.
斑必治治疗黄褐斑陈可(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23200)我科自1993年开始,使用斑必治(4%Uitraquin加拿大生产)局部外涂治疗黄褐斑26例,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6例患者来自我院门诊,均为曾多次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对称性、斑片状、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肝斑”、“黧黑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与妊娠、月经不调、内分泌疾病、日晒等有一定关系。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因而其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联合耳穴压籽治疗黄褐斑6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黄褐斑的概念、病因及无创检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的、主要见于面部暴露部位的色素沉着斑,又名肝斑、妊娠斑。黄褐斑多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征性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深浅和形状不定,多发生在曝光或易摩擦刺激部位,常见于两侧颧骨处和面颊部,亦可累及额头、眉弓、鼻部和口唇周围,偶尔也可发生于前臂等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面黧黑斑、肝斑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生,以中青年妇女多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和对照组15例,中药组又分为A组15例(内服消斑养颜丸),B组10例(外用消斑养颜散),C组20例(同时采用上述两种疗法)。对照组服逍遥丸同时外用迪维霜。均1个月为1疗程,共连续治疗观察3个疗程。结果消斑养颜丸组有效率为66.67%,消斑养颜散组有效率为30.00%,联合组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有效率为40.00%。结论中药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体病相关","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理论,黄褐斑的发病与体质有关,患者多为血瘀质,气滞血瘀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王琦教授在治疗黄褐斑的时候注重调理血瘀体质,同时兼顾诱因,从而能够标本兼治,治病调体。自拟玫瑰祛斑汤活血化瘀,行气消斑。同时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亦称妊娠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色素性皮肤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但男女均可发病。虽然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和心理健康。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均不满意,我科自2005年10月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中医称之为“肝斑”或“黧黑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女性,我科自1999年6月,采用自拟祛斑方内服配合外用,治疗黄褐斑8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常见难治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分别阐述了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与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体病相关"、"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理论,作者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体质相关,且黄褐斑患者以血瘀体质者居多。文章在分析黄褐斑发病的病因病机与血瘀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探析黄褐斑的发病与血瘀体质密切相关。提出黄褐斑的临床表现符合血瘀体质特征,黄褐斑的病机要点以血瘀体质为本、致瘀因素为标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褐斑人群与健康人群面部皮肤生理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方法 随机调查上海地区494名志愿者,采用无创检测方法测量面部皮肤的生理参数,采集志愿者面颊处皮肤拭子样本,分别通过16S rRNA和ITS测序分析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将其中25~50岁年龄段的47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设为黄褐斑组,以4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的皮肤生理参数和微生物群落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褐斑组的红斑、a*、b*、色斑、棕斑和紫外线斑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L*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人群细菌和真菌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褐斑与血红素水平升高、肤色发黄、色素沉着加剧以及亮度降低等皮肤状况的显著变化有关。黄褐斑的发生与面部皮肤微生物菌群变化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张莹  丁萍  卢凤艳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6):343-343,358
黄褐斑也称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常见于妊娠。口服避孕药或其他不明原因所引起者,多发于女性面部,影响美容,治疗上无特别满意的疗法。笔者于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口服红花逍遥胶囊联合丝白祛斑软膏治疗黄褐斑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外用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mskin 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用治疗各型黄褐斑16周后,平均有效率为20%,其中单一蝶形皮损效果最佳,有效率为44.4%,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对色素斑L*、a*、b*值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用10%VC-PMG霜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的黑素含量、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以及减轻黄色素和脂色素以改善色素斑,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白茯汤治疗黄褐斑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褐斑俗称肝斑、蝴蝶斑 ,是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 ,属中医“黧黑斑”、“面尘”范畴 ,皮损为面部对称性黄褐斑片 ,以面部两颊最为多见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多发于青年女性 ,严重影响美容 ,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患者压力较大 ,治疗迫切。为了寻找治疗黄褐斑的有效药物和方法 ,我们选择下调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生成的中药白术、茯苓、山茱萸、猪苓、沙苑蒺藜、甘草等组成中药复方 (白茯汤 ) ,采用其水煎剂口服 ,治疗黄褐斑患者 30例 ,并与六味地黄汤口服比较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黄褐斑…  相似文献   

17.
“消斑汤”治疗黄褐斑,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两颊和前额部位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是东方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损容性皮肤病。虽然目前治疗手段较多,但临床上许多患者仍存在疗效不令人满意。为了提高黄褐斑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化斑口服液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至2000年3月我们应用中药化斑口服液(自拟方)治疗黄褐斑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为黄褐斑,并且一个月内未用过其他治疗黄褐斑的药物和方法。治疗组30例,均  相似文献   

20.
<正>黄褐斑相当于中医学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肝斑"、"黧黑斑"。其皮损特点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被较好的阐释:"皯黯如尘久始暗。"文中对黄褐斑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脾论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中医治疗黄褐斑着重于整体调节,是多环节、全方位、多靶点的调整,使机体恢复平衡,一般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进展较迅速,发展前景较广阔,治疗优势明显。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