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常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干预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选取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49例.2010年10月以前为常规护理组210例,其后为强化护理组239例.强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采取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心率、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病情监护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以患者离院时及在以后的随访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强化护理组围术期病死率较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4% vs.1.90%,P=0.325).强化护理组随访期间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2.6%vs.11.3%,P=0.001).强化护理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98.7% vs.80.0%,P<0.001).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随访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前死亡4例,未手术1例,施行TEVAR 129例,手术操作均成功,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7例(20.9%),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2例(9.3%);Ⅰ型内漏13例(10.1%),夹层逆剥为Stanford A型1例,低氧血症23例(17.8%),肾功能衰竭需血液滤过9例(7.1%),术后精神症状37例(28.7%),脑梗死3例.随访2个月~5年,随访110例,随访率85.7%,1例术后1年和1.5年出现支架远端夹层,两次手术植入覆膜支架,部分封闭了腹腔干动脉,1例术后2个月时因肠梗阻在外院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4年时支架远端发生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3个月突然死亡.Ⅰ型内漏消失11例,持续存在2例.结论 急诊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DeBakev Ⅲ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选择DeBakey Ⅲ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先行保守治疗4周,然后行TEVAR.治疗过程中采用全主动脉64排CTA观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假腔内血栓、降主动脉夹层的变化.结果 术后9例患者均恢复较好,痊愈出院;随访6~3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DeBakey Ⅲ A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行TEVAR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旁路移植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血管旁路移植术联合腔内修复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康复出院,术后死亡2例,内漏3例,截瘫1例,轻瘫1例,人造血管堵塞1例,感染3例,低血压2例.结论 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尿量、肾功能的监测,及对神志、精神障碍、截瘫的观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是临床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危急重症,是由于主动脉中层破裂,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形成血管内假腔。根据夹层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Stanford A、B型,病变累及近端主动脉者称为A型 ;病变范围仅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降主动脉称为 B 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选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选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随着微创治疗方式和器具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弓部病变可采用微创腔内治疗,近年来,“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的发展使得TEVAR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成为可能。本文就几种常用处理弓部病变腔内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方法 2002年12月~2005年1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降主动脉夹层病人21例,女2例,男19例, 年龄(56±7)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足够健康教育、密切注意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 21 例病人共植入22枚覆膜支架。术前血压控制平稳,20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3~6个月螺旋CT 随访,无远期死亡,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认真的护理措施对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凯  孔祥荣 《山东医药》2011,51(8):109-110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已有50余a的历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某些心脏中心开胸置换主动脉的手术病死率已降至3%,但是对于一些老年重症患者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随着支架性能的不断改进,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最近的报道显示接受血管腔内修复患者5 a的动脉瘤相关存活率为96%,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烟囱”支架技术在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17例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烟囱”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后即时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烟囱”支架血流正常.随访3-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术后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患者出现左足乏力1例、头晕1例、胸闷痛2例、Ⅰ型内漏2例.无严重神经系统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未见移位、明显内漏及“烟囱支架”闭塞等异常.结论 对于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使用“烟囱支架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造成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死亡,1例2017年3月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存活2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目前病情无进展。结论 主动脉血管自身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支架头端裸支架对血管壁的损伤是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Ⅲ型76例,DeBakeyⅠ型2例。分析术中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升主动脉夹层3例,发生率3.8%(3/78),分别在术中、术后第1天、第7天时发生,其中2例死于夹层破裂,心包填塞;急性肾衰2例,发生率2.6%(2/78),其中死亡1例;支架近端内漏5例,发生率6.4%(5/78);术中脑梗塞1例,发生率1.3%(1/78);术后脑出血1例,发生率1.3%(1/78),死亡;股动脉损伤1例,发生率1.3%(1/78);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左上肢一过性缺血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为5.1%(4/78)。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腔内修复术已经成为主动脉病变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平行移植物技术、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逐渐应用于临床,但术后分支血管出现闭塞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在如何规避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后分支闭塞方面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are major risk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disease connected with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Supra- and sub-stenotic aortic aneurysms are classical findings, whereas a dissecting aneurysm is a rare occurrence.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a case of acute dissection of the ascending aorta complicating a poorly followed-up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in a ten-year-old girl. The diagnosis, determined by X-ray of the thorax, was confirmed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first operative stage consisted of treating the aneurysm. After resection of the latter, an impregnated dacron prosthesis was inserted in termino-terminal. The immediat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and a second operation is planned for the aortic coarc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007-01-2010-01期间急诊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117例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3例,女14例,年龄28~63(46.05±12.2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94(24.16±8.27)h。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心、肺、脑、肾等脏器支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结果:本组死亡率为5.13%(6例),放弃治疗9例;治愈102例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27例、严重肺部感染13例、一过性脑功能紊乱7例、肾功能不全3例、迟发性心包/胸腔积液1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规范的围术期管理是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及经验。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2月间,共12例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孙氏手术治疗,年龄(30.5±3.9)岁。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10例(83.3%);Stanford B型夹层2例(16.7%),均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结果:1例早期妊娠发病后继续妊娠至孕7周行引产术,术后患者存活;4例中期妊娠患者中3例存活,1例因术后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胎儿存活;3例晚期妊娠患者母体、新生儿均存活,其中1例新生儿剖宫产术后3个月院外死亡;4例产褥期患者中3例存活,1例术前合并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术后肾衰竭死亡。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探查1例,肾衰竭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低氧血症1例。结论:提高护士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围术期病情观察,做好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可改善孙氏手术治疗妊娠和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孕产妇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